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4241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革命干部先进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干部深入基层,参加集体劳动,成为当时机关干部在“农业学大寨”中一项根本制度,也是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

规定区、社机关干部每年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下基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在这方面,赵阳城同志始终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他在区革委会机关除了参加党的建设、重大接待、干部任免等工作以外,总是挤出时间深入公社、大队、生产队,并与干部群众一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那是1971年的7月,当时我在韶山区革委会政工组工作。

一天早上班前,政工组组长高臣通知我:

“赵阳城主任在银田公社南村大队刘家生产队搞早稻生产预分的试点,要区里派一个懂分配业务的干部参加,我们决定派你去。

”我立即赶乘公共汽车,到目的地时约8时15分的时候,只见赵阳城同志正与社员一道收割早稻。

当天烈日腾空,骄阳似火,空气像凝固般一丝风也没有,人站在太阳底下感到像在蒸笼里一样热。

只见他挥汗如雨,挥舞镰刀与社员搞比赛般的割禾。

他见到我只说了一句:

“来了好,我俩先劳动,再研究早稻预分的问题。

”我正值壮年,生产劳动是我的老“行当”,且自逞力气大,手路好,下田就弯下腰来,拿出看家本领,挥镰割禾像倒葱一样地干起来。

偶尔抬头看看赵主任,他比我干得更快更好。

我很惊奇:

他一个北方人,长时期担任领导工作,可劳动技术那么熟练,那么运用自如,不但割得快,而且禾茅公也扎得好。

他腰也不伸地在火热的太阳下干得起劲,还边干边与社员说笑,问及生产队里的情况,听取社员的意见,气氛热烈而和谐。

这种领导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场面,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我打心底里佩服,更感受到领导干部与群众一起劳动的特殊意义。

当日一股劲地与社员群众干了整整一上午。

中饭以后,他打盹约20分钟,就找来生产队干部了解情况和研究早稻分配问题,晚上召开了社员大会。

驻刘家生产队的三天,天天上午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下午和晚上进行早稻预分的调查研究,做到了劳动和工作两不误,干部与群众关系水乳交融,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

  赵阳城同志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韶山是出名的。

他下农村基层多,一到基层就先参加集体劳动,或半天劳动,或整天劳动(只利用休息时间与干部研究工作),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时间在150-180天,1976年多达240天。

他在全区干部和全区领导干部中参加集体劳动都是最多的。

通过参加集体劳动,他接触的群众多,交的朋友多,了解到的情况多,得出的工作点子多。

他走到那里就劳动在那里,那里群众的劳动热情就高涨,就一片欢腾。

  因此,他领导的兴水利、垦荒地、修道路、平土地、造林木、抗灾害等工程,总是无往而不胜。

他的劳动和工作精神以及他敢为人先的作风,是全韶山区干部群众的楷模。

  二、发扬“愚公”精神,移走蛇山土岭

  韶山人多田少,历史上缺粮。

赵阳城同志总是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放到首位,在抓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抓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总产。

我清楚地记得,1975年秋收季节的一天,他到银田公社检查晚稻生产(注:

他下乡多是一个人,不带秘书)。

我当时在银田公社供职,随同他一起到北托大队去检查。

路过韶山棉织厂上首的山头时,我指着左边韶河旁座落在敖石大队的蛇山岭对他说:

“赵主任,银田是个好地方,优越的条件多,可是这座蛇山岭横贯在田垅中和公路旁,挡住了前后的视线,形成了上下割断,要是把蛇山岭推平,不但可以增加几十亩耕地,而且这个地方整体上就好看了。

”他停下了脚步,对我的讲话听的很入神,居高临下,凝视蛇山岭许久,并向我问山有多高、方圆有多大、土往什么地方倒等许多详细的情况,然后说:

“好呀,我和你想到一起了!

”尔后没有几天,他两次派专业技术人员到蛇山岭进行了实地测量,作出移山造田的计划。

由区委、区革委和银田公社党委分别作出开发蛇山岭的决定。

从当年的11月初起,赵阳城同志就到银田公社坐阵指挥,先是督促银田公社上下召开干部群众会,层层动员,形成共识。

不日就组织了每天XX—3000个劳动力上工地移山造田,声势浩大,规模空前。

蛇山岭长300多米,宽120米左右,高40多米,约200多万方土,必须移到距山头一里许的河洼地,全要靠锄头挖,扁担挑。

且涉及到韶河裁弯改直和潭韶公路改道,移山、修河、改路“三位一体”结合进行,任务非常艰巨,遇到的问题很多。

对此,赵阳城同志全面策划,多管齐下,安排韶河改直由水利部门牵头,公路改道由公路部门牵头……银田公社的劳动力不够,就安排区级机关干部到工地参加劳动;

运土任务太大,就亲自到省农业、农机部门搬来了几台推土机、拖土机(当时不像现在一样有挖土机),还从区直部门调来几辆汽车运土。

赵阳城同志则天天在工地,一边带头参加集体劳动,鼓舞群众的士气;

一边指挥工程,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经过一百一十多天的艰苦奋战,到1976年2月终于如期如质地完成了工程任务。

一是将蛇山岭的全部土方移至韶河边的烂沙滩,扯高补低,共造出良田61亩;

二是将韶河麻蝈桥至寒潭坝一段公里弯的河道改成公里的直河道,并新建了友谊桥;

三是将潭韶公路从太阳桥、经马家湾、白玉泉至詹仁庵的一段扯直缩短改为了经友谊桥沿韶河岸走的新公路。

使永义公社白玉大队和银田公社敖石大队地段的面貌焕然一新,干部和群众无不拍手称赞。

  赵阳城同志把扩大耕地面积作为“农业学大寨”的重要内容,可谓是寸田必争。

他号召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开荒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通过开荒造田、河流改道、公路改直、屋基变田、菜土上山等多种形式,共增加了良田300多亩。

  三、大兴水利建设,确保旱涝丰收

  韶山历史上是个缺水少粮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水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抗拒不了天旱和洪涝灾害。

赵阳城同志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始终把兴修水利摆到农业建设的首位,抓紧抓实。

他利用与省委部、办、委和省政府厅、局领导人员熟、关系好的有利条件,加上省里领导对韶山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他常跑长沙,取得了省领导对韶山水利建设在财力、物力和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连年大抓了水利建设,一步一蹴,成绩斐然。

  记得1972年兴建四方塘水库。

该水库位于大坪公社大坪大队,毛主席外婆家棠佳阁就在这个地方。

工程重要,任务艰巨。

除由区农办副主任贺泽文和大坪公社党委书记蒋国华具体指挥外,赵阳城同志坐阵解决棘手的问题。

为了加快进度,抢在冬季完成工程任务,必须解决好缺照明电的问题,他亲自把区水电指挥部负责人彭正彪找来,安排临时立杆架线,限定七天时间安装好2公里高压线和公里低压线。

时间紧,就边测量边立杆,缺电线就布置区计委的同志到长沙采购。

经过多方的努力,只有5天时间工地就通电了,而且为棠佳阁生产队22户社员安上了电灯。

工地上有了照明电,社员们夜以继日地出工。

在修水库的几个月里,赵阳城同志始终同社员们一起战斗在工地上,赶在春节前竣工。

他接着按照水库的设计,带领干部和社员劈山凿渠,打隧洞过山,于翌年春耕前完成了配套灌溉工程,如期如质地完成了修建四方塘水库的任务。

  就像抓修建四方塘水库一样,赵阳城同志每年根据区社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情况,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抓一两项高标准高效益的水利工程。

1971年冬至1974年2月,分两期工程整治了跨越韶山、如意、永义、银田4个公社,15个村的长公里的韶河。

且将青年水库坝堤提高了一米,储蓄水量增加了50万立方米。

使整个韶河水系达到了抗旱防涝的标准,造福两岸人民。

在几年的时间里,全区新修了38座小Ⅱ型水库。

办法是按照天时、地利、人和分出轻重缓急,排出时间表,分批进行了修建。

其中,1971年5座、1972年12座、1973年3座、1974年6座、1975年8座、1976年3座、1977年1座。

每修建一座水库,赵阳城同志不但派专人负责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而且亲自到现场指挥,参加劳动,以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1971年—1978年,在赵阳城同志亲自指挥和督办下,全区共新修和整治水库49座,除了兴修小Ⅱ型水库38座,还整治老水库11座,新辟渠道15万米,修建机埠175处,装机112台,新增装机容量千瓦,整治大小溪流30条,共完成土石方313万立方米,使全区实现了提灌机械化、水利自流化,基本上能旱涝保收。

对此,干部和群众有口皆碑:

“赵阳城主任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抗拒自然灾害,带头冲锋陷阵

  韶山是丘陵区,地势较高,历史上年年缺水,每年都有艰巨的抗旱任务。

每当抗旱,赵阳城同志总是在抗旱最紧张的地方指挥,带领干部群众冲锋陷阵。

以1972年为例,全区早稻禾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可是从7月份起,百日无雨,全区17座水库,4300口山塘和400多座河坝大部分干涸无水,不少生产队的社员连生活用水也有困难。

眼看到手的粮食就要失收了。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赵阳城同志早就作了抗大旱的准备,他带领几个干部实地察看灾情,用了三天时间,徒步沿韶山与湘潭、湘乡、宁乡交界的地方寻找水源和调查研究,做到了心中有数。

接着牵头到湘乡长江水库讲情“讨水”,到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讲理“争水”,终于找到了水源。

从7月中旬起,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旱保禾的群众运动。

赵阳城同志自己身先士卒,与干部群众滚打在一起。

大坪公社湘韶、韶新大队的旱情严重,没有水源。

他亲手组织起了从韶山大队迎宾桥下起,经毛震公祠、黄田坳等处全长4华里许的流程安装电路、水管,架起了扬程高50多米的六级机埠,引水送到了这两个大队的950亩稻田,成为了韶山区抗旱史上的壮举。

群众齐声夸赞:

“这样大的事只有赵主任才敢做,只有赵主任才能做到。

”据不完全地统计,全区当年抗旱投入电动机197台、柴油机123台、水车1300多条,水桶4000多担。

新增开渠道3200多米,打隧洞936米,安装水管68处计20多华里长。

自筹资金28万多元,找出水源132处。

塘里的水担干了,坝里的水车干了,水库里的水抽干了,得到的回报是早稻丰收了,晚稻保住了,大旱年成了丰收年。

  五、坚持科学态度,努力增产增收

  在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增产增收,这是巩固集体经济和提高社员生活水平的根本所在。

赵阳城同志在领导全区“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一直把它作为大事常抓不懈。

他在坚持调查研究和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做了很多工作,现举出下面几个例子:

  1、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2、大抓养猪,增加收入。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4、兴修道路,平整土地。

使上述多处农村进行了农田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条件而旧貌换新颜。

  还要提到的是,赵阳城同志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生活艰苦,不搞特殊。

到哪里都一样,同基层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吃的是便饭,不添菜,不喝酒,不受礼,不接受请吃。

到公社机关和社员家里吃饭,不管是什么情况,一律买餐票和交钱粮(当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