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董登新
日期:
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当前,中国正快速进入老年社会,急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与核心内容在于养老保险基金,然而由于当初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给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政府将会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与进而导致的信任危机,大批退休人员难以安养晚年,社会稳定也会因此遭到破坏。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由于当初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金产生了巨大的缺口,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就我国养老金缺口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养老金的模式,我国养老金积累的现状和问题,接着指出我国养老金问题转换制缺口,老龄化缺口,双轨制缺口的三大成因。
最后提出了六项解决措施。
研究结论表明,当下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缺口;
成因;
对策
目录
一、养老金模式 1
(一)现收现付制 1
(二)基金积累制 1
二、我国养老金的现状及问题 1
三、我国养老金缺口主要成因 3
(一)转换制缺口 3
(二)老龄化缺口 3
(三)双轨制缺口 4
四、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对策 5
(一)国家应承担起对转轨成本的直接责任 5
(二)界定个人账户产权 5
(三)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5
(四)加强养老金征缴力度 6
(五)延长退休年龄 6
(六)完善养老金的监管和营运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9
一、养老金模式
目前,世界上的社会养老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
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
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一)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以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缴费加上同期雇主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支付退休者养老金,实行年度收支平衡预算;
基金积累制是劳动者在职期间通过自己和雇主的缴费建立并逐年积累个人养老账户基金,退休后再以积累的养老基金和投资收益来给付自己的养老金,实行基金储备制简单地说,现收现付制就是在职的人养退休的人,即在职职工缴费,退休人员领取。
(二)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就是自己养自己,即将职工个人的缴费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缴费及其增值部分归个人退休后领取。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选择现收现付制,只有智利、新加坡等少数国家选择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的缺点是抵御社会老龄化的能力较差,基金积累制的缺点是没有再分配因素,抗通胀性能较差,两种模式不存在哪种更好之分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的是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与实行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即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二、我国养老金的现状及问题
2008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598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是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需要支付养老金的老年人口基数增加。
根据专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预测,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会在2037年左右达到峰值,以现有的现收现付制度必然很难维系。
为此,我国探索建立了混账制度,但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转制成本。
近年来,我国城镇企业养老金平均缴费率一直在20%左右,有的地方已经超过了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为美国6.2%,日本8.65%,韩国11%。
人口老龄化在增加老年人口数量的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劳动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从负担系数的角度来看,在筹资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负担系数提高,能够分摊到每个老年人身上的养老金相对减少。
面对我国高达132802万的人口总量,通过提高出生率,扩大劳动人口所占比例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
因此,应对不断增长的负担系数的方法的关键就是提高筹资能力,主要包括扩大覆盖面和提高筹资水平。
然而,我国养老金平均缴费率已经偏高,通过提高费率来提高筹资水平的办法不可取,在筹资水平方面应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考虑。
另一方面,应该从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改善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入手,从而降低负担系数。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养老金给付压力的同时,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沉重。
前文论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产生了巨大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有名无实,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而非部分积累制。
在个人账户基金挪用,个人账户空账的情况下,本来应该长期储存作为投资基金的个人账户基金,几乎不能参与投资,更谈不上增值。
第二,基金筹资渠道单一,缴费基数不实。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三方筹资模式,主要依靠单位和职工按照职工工资水平缴费。
由于我国本来就执行了较高的费率,导致部分企业为减轻经营成本负担故意隐瞒和低报工资水平,个人缴费也因认识不足和缺乏激励机制而瞒报少缴。
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福利和补助等收入使得工资总额(目前沿用1990年规定)概念的边界化模糊,工资收入远远低于实际总收入,使得缴费基数明显偏低,费款大量流失。
第三,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由于政策的严格限制,一些地方的社会保险基金虽有一定结余,但按照国家现有规定,为了保障基金安全,基金投资只能局限于收益率极低的极少领域。
于此之外,社保基金还要应对日益增高的CPI指数和相对稳定的银行利率,而近两年银行利率均低于CPI指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已成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我国养老金缺口主要成因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虽然是最适合解决中国老龄人口压力的养老模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转换制缺口
要厘清这个问题需从我国的养老制度改革说起。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家和企业包干阶段,即1983年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的时期,这一阶段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1]第二阶段是社会统筹改革阶段,从1984年开始至1997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展开,把原来本质上由国家单独负担的职工养老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开始逐步积累养老基金但这一时期还没有建立个人账户,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混在一起,并且缴费仍然是以企业为主,个人缴费比例仍然偏低。
第三阶段是统账结合阶段,按照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养老保险统帐结合的原则,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26号文件《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38号文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确立了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按工资总额的20%缴纳计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按工资总额的8%缴纳计入个人账户,我国在1997年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模式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他们没有个人账户,改革前参加工作而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建账时间短,所有的老人和改革前的中人企业都未曾给职工缴纳社保,个人也没有基金积累,政策规定这些人的社保视同缴费,其养老金由统筹账户进行支付由于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之前缺乏基金积累,导致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于是开始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用以弥补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缺口,致使个人账户沦为名义账户,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这样,由于养老制度转轨时视同缴费的数额十分巨大,留下了巨大的空帐,从而导致养老金出现了支付缺口,这部分缺口实质上是转制带来的转制成本,本文称其为转制缺口。
(二)老龄化缺口
按照1997年国务院26号文件的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20个月,也就是在不考虑投资收益情况下按10年余命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9.9岁,退休后的平均余命为9.9岁;
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2.6岁,按照女干部退休年龄55岁计算,退休后平均余命为17.6岁,养老金支付缺口由此产生。
尽管2005年国务院38号文件调整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并将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调整为139个月,约为11.58年,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调整为170个月,约为14.17年,但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男性平均余命增长为12.1岁,女性平均余命增长20.7岁[2],仍有相当年份个人账户无法支付养老金,养老金支付缺口依然存在。
(三)双轨制缺口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
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技术等级工资。
计发比例则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工作年限越长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
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
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
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3]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是社会平均工资,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人”为例,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这也加大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
1999—2009年,各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工资都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
就养老金替代率而言,据郑秉文测算,1997年中国企业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替代率达76.3%,以后逐年下降,到2008年只有47.7%。
说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的速度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
而与机关事业单位比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半多。
众所周知,我国城镇职工实行了不同的养老制度设计,企业单位职工需要个人缴费,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个人不需缴费,人们称之为养老双轨制但未缴费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却是缴费的企业单位职工的2-3倍,其公正性暂且不论,这笔庞大的养老金开支也是导致养老金缺口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认为,从短期来看,我国养老金缺口主要源自转制缺口,但从中长期来看,老龄化缺口,将成为更为主要的因素,而双轨制缺口将成为延迟退休等制度改革的障碍。
四、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养老金缺口成因的分析,缓解养老金缺口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解决养老金的历史债务问题;
二是弥补现行养老金体制上和管理中的漏洞,以此缩小养老金的缺口,避免支付危机的产生。
(一)国家应承担起对转轨成本的直接责任
在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前,大部分企业的养老保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