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1752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及转型综述 精品Word下载.docx

  截止2010年末,厦门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9925亿元,同比增长188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的2887%;

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11259亿元,净增1513亿元。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7%;

缴纳税收58亿元,增长67%,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217%。

  纵而观之,厦门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特区建设之初,厦门民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力微言轻。

  据统计数据,1981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业产值20万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的002%;

个私商业企业零售额210万元,占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的比重仅为067%;

城镇个私从业人员仅有2340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048%。

  伴随着民营经济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政策从引导、监督和管理变成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特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宽松,企业数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确保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至2010年末,全市民营企业739万户,注册资金总额193345亿元;

全市个体工商户975万户,注册资金总额2777亿元;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共1068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8118%;

部分民营企业分别入选中国服务企业500强、福建企业100强和厦门企业100强。

  与此同时,借助特区率先全国对外开放的机遇及其港口、区位优势,厦门民营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

  民营外贸企业在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且增幅高于三资和国营企业,成为拉动厦门对外贸易增长尤其是出口的强劲动力。

  2010年末,民营外贸企业6876户,占全市外贸企业总户数的5674%;

完成进出口总额1711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3001%;

实现贸易顺差1056亿美元,同比增幅比全市水平高出611个百分点。

  2.三产比重大、二产后劲强从产业结构看,厦门民营经济呈现三、二、一的合理产业布局,服务业经济在全部民营经济中的占比呈绝对优势。

  2010年末,全市民营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448户,从事第二产业的15451户,从事第三产业的57980户,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06120917848。

  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除少数垄断行业如铁路运输、航空、电信等外,几乎都有民营经济活跃的身影。

  制造业、批发零售商贸业和住宿餐饮业是民营企业参与最多的行业,其中,全市批发零售商贸业70%增加值和住宿餐饮业36%增加值,都是由民营经济创造的。

  此外,民营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交通运输及房地产业发展也很快。

  从发展前景看,民营制造企业表现出良好态势,他们一方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走工贸结合、产销一体之路,既生产传统工业产品,如工业电器、建材、印刷制品等,也主动融入产业集群发展,为大型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配套的零配件生产。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这当中,涌现出了银鹭、联想移动、三安光电、三维丝环保等一大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3.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集群发展凸显从行业经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不断放宽,垄断藩篱逐渐打破,民营企业也从原有的商业、运输、餐饮等传统行业,延伸到电子、机械、科研技术、信息传输、房地产、能源、金融、旅游、学校、医院等多个新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领域发展较快。

  从企业经营看,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一批大型民企在做强、做精、做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积极推行生产产品、经营品种的多元化,跨领域投资、跨行业经营稳步推进。

  从地域经营看,一批在特区建设中发展起来、具备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既在外地设立营销服务中心和生产供应基地,着力推行全国性营销和生产策略,又走出厦门、走出福建,积极拓展外地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厦门民营企业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融入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他们或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体,着力做好那些扎根本土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产品整合、配套协作,加快产业聚集;

或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化协作,发展关联产业,推进产业聚集;

或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关联。

  目前,在厦门精心梳理、重点发展的13条百亿产值产业链中,如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链、光电子产业链等都活跃着民营经济的身影,并起着中坚的作用。

  4.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更加先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厦门民营企业大胆改革,努力寻找家族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平衡点,在保持企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逐渐摈弃家族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公司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改制、重组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参股、购并、合作、联营等方式,着手改变封闭式的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厦门民营企业注册有限责任公司的占941%,注册股份有限公司的占02%。

  此外,受企业上市财富效应的示范,不少民营企业摆脱守旧观念束缚,突破资本禁区,从传统的产品经营向高层次的资本运作过渡,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加速发展。

  他们有的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并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规范操作,走上市发展道路;

有的试水买壳或借壳之路,通过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的结合,依靠先进技术,成功实现境内或境外上市融资计划;

有的通过股权投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等资本运作方式,努力实现实业与投资齐头并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

  5.科技创新和品牌意识日益强化30年耕耘,30年成长,科技兴企日益成为民间投资领域的新潮流。

  目前,厦门民营资本投资已从单纯的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投资方式向以提高技术含量、跨行业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转变,资本经营已从来料加工、来样生产为主的纯粹产品生产向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转变,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十分活跃,经过不断孵化、发展,涌现出一批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术中心。

  2010年末,民营高新技术企业320家,占比604%;

民营企业技术中心29家,其中国家级3家全市11家,省级10家全市21家,市级16家全市43家;

一大批民企产品分获省、市优秀新产品奖。

  品牌意识、品牌经营在广大民营企业中显著增强,特别是成长型、规模化经营的民企已经形成了创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名牌的梯次战略,并成为提高市场占比、占据行业高地的制胜法宝。

  2010年末,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43件、福建省著名商标67件、厦门市著名商标80件,属于民企的分别有24件、40件和46件,占比各为558%、597%和575%。

  二、厦门民营经济发展转型的问题和困难分析2011年是特区建设30周年,也是厦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

  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在岛内外一体化、二三产共推进的政策推动下,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及其转型势在必行。

  但是,对于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厦门特区而言,民营经济发展转型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发展环境问题一是民间资本仍不能平等进入各个行业。

  虽然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内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但是,由于市场准入审批制度的长期存在,加上厦门强大的国有经济背景,即使一些垄断行业打开了一道门缝,也是门槛极高、部分准入规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某些行业保持国有资本控制力以及大力发展外资经济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二是政策扶持仍内外有别。

  尽管厦门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仅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打破清规戒律,还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问题上,工作重点多放在利用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许多政策措施难以真正具体落实。

  有的政策只有原则上规定,缺乏细化和强制性规定,有些部门互相推诿扯皮、落实监管不力,导致不少好政策被束之高阁。

  三是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对民营经济仍重管理轻服务,行政透明度低、行政制度不健全、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民营投资的管卡多、手续杂、费用高。

  相关部门由于受体制和自身利益的影响,服务重点仍停留在国有企业和引进外资上,这为民营经济发展更是设置了体制上的制约和障碍。

  2.发展转型的路径问题当前,国内宏观政策趋紧,通胀形势不容乐观,外部需求明显放缓,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

  由此,民营经济发展转型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就离不开产业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需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需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更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而厦门民营企业仍主要集聚在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批发零售商贸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且规模企业少、企业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的两头延伸有限,不少民企产品附加值低,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不够,为各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能力较差,这无疑滞缓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现状,民营经济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积极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着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由要素投入型驱动向技术创新型驱动的跨越。

  厦门民企尽管早就意识到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的竞争,但在经营理念上仍重销售轻技术,资本投资倾向于回报率高、周期短的行业,从而使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较低,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协作攻关的企业较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比太大,且以定牌、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品牌、名牌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不少行业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这也严重制约了厦门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3.融资担保问题随着经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日趋增大,厦门各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成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努力争取民营企业这块不太好吃的蛋糕。

  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在当前宏观政策趋紧、信贷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更是资金普遍短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究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