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1676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1、系统的技术方案

1.1系统概述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第三代RFID技术和GIS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

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技术是从第一代RFID不能准确无误识别人员信息—--到第二代RFID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REFINERFID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RFID技术应用0.13um芯片制造工艺,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RFID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据延时达10秒、10个以内读头数据延时就达30秒,10个以上读头,数据延时高达三、五分钟以上甚至十数分钟的不治之症。

并且,多读头时数据传输较慢。

因数据轮巡,各读头数据只能分批上传,造成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忽前忽后,定位轨迹上下乱窜。

根本不能即时有效反应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更突出的问题是,整套子系统读头数量不能超过30个,超过时就要增加通信箱,造成数据延时成倍增加,延时达五分种甚至十几分钟,井下30秒,人就可能移动一百米,五分种以上的人员定位信息,人员就更加无法确定去向。

这样的系统根本就不再有人员定位价值。

再者,严重的是,前两代系统不具有方向性,或方向性只能在两个读头间,单进单出。

不能进行三、四、五、六分巷以及整个定位系统方向性判别。

第三代RFID不仅单一读头与卡片间能完美地达到超高速识别、超远距离识别、超低功耗、超大流量识别,而且较前两代RFID而言,真正实现了RFID技术的网络化应用和高速即时数据传输的、多读头(两个以上、单子网就多可达上百个)同时准确识别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识别数据甄别、上传不再有轮巡、延时。

各读头之间都有方向性,都能有效判断方向性,而且井下、井上同一时间触发,一秒钟内上位机判别,没有延时。

第三代RFID同时也解决了前两代RFID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多频段多频道碰撞性转移,杜绝了冲突的可能。

其各项技术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创了真正的超远距离、真正网络化、高速移动条件下、超低功耗发射、真正即时传输的识别技术的新纪元。

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定位系统。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1.2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及考勤管理系统涉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电子电路、防爆本安电源、数字通讯、无线识别RFID技术、井下工业以太网、井下施工等方面。

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考虑。

项目方案确定利用现有成熟的高速工业以太网系统作为主传输平台,开发相应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人员无线编码发射器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及考勤管理专用软件与主系统以标准的专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的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体现在:

1.实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实现数字矿山的目标。

2.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在事故现场10~30米范围内可立刻探测该作业面工作人员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3.系统设计具备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4.轻松联网,BS结构,轻松实现县、市、省及更广阔地域联网监控。

1.3系统设计原理及依据

1.3.1系统设计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范围包括:

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系统设计依据

(1)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

1.4系统功能及特点

1.4.1系统功能

20项卓越的功能特点,源自第三代RFID在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卓越性能发挥,确保了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与前两代系统相比较,堪称一个划时代的完善产品。

电子鹰眼

人员实时定位信息

GIS地图

控制窗口

系统主界面图

1、精确时间定位

整套系统控制流和数据流不用轮巡,上百读头数据刷新以毫秒来计算,在定位传感器(2-512个)网络有效覆盖范围内,上位机软件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即时读取和上传人员位置信息,没有时间延时,真正做到定位时间精确到秒。

2、精确空间定位:

在读头有效识别距离间隔下,卡片在各读头间可实现精确区域定位。

在读头依次排列下,读头间隔为最小定位精度,读头间隔10-2000米以上可调。

3、整体系统任一读头都能有效识别方向:

每个读头和卡片都有方向识别信息,整套系统内的任一读头都有判别卡片多方向性运动的能力,在三、四、五、六以上多分支巷道处,各分支单一读头,就能准确判断方向,成倍降低安装成本。

4、系统杜绝第二代RFID产品不可避免的乱码现象,确保数据和卡片识别真正万无一失:

0.13um加CAN+内置协议的独特芯片集成创新技术,从本质上超越了第二代RFID技术的性能。

从设计结构和技术协议上保证了REFINERFID产品不会出现任何乱码现象。

5、不轮巡,无延时:

真正意义上及时井下人员动态显示:

1)系统从芯片设计起就定制为CAN+工业以太网结构,不论定位传感器有多少(2-512个)都不用系统轮巡,数据再没有延时。

2)真正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井下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3)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现在的井下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4)有实际意义(精确到秒,而不是数分钟以上的轮巡)的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如:

瓦斯检测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6、光纤、电缆传输方式自由选择:

依照井下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可自由选择CAN和TCP/IP接口协议,搭入已建或在建、新建光纤井下以太网或电缆直铺方式。

7、真正即时准确、丰富的人员下井考勤能力:

可精确到毫秒级的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下井人员考勤记录,建立并打印人员出入井的各种信息报表(如:

下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

8、卡片安装自如方便,不受使用位置的限制:

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安装方式,帽卡、胸卡、腰卡、矿帽、矿灯电池上,准确无误识别,确保根据管理需要自如安装。

9、信息多点共享:

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实

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矿井各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共享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

10、丰富的GIS地图功能:

具有GIS的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土层控制、地图打印等功能,支持多种图形格式。

鼠标和键盘均可操作,全面支持实时多任务。

11、禁区或设备故障报警功能:

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非授权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数及身份。

系统同时拥有自检功能,当系统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上位机软件能及时反应,并初步判断故障原因,能输出和打印相关信息报表。

12、灾后急救信息:

一旦发生各类事故,上位机上立即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并结合矿井地图,能够使救灾人员快速判断并确定事故应急预案,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

13、后备电力:

系统产品的坑道壁挂式设计,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能连续运转,并提供断电后较长时间的供电电源,采用多组后备电池,能提供长达2-4小时断电保护。

14、基站应急功能: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基站仍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

1.4.2性能特点

1、超低的功耗,超高的灵敏性能:

1)0.13um的芯片制造工艺,造就了卓越REFINE-RFID的性能。

2)真正的超低功耗,是第二代RFID产品的十分之一以下,在同样发身射功率条件下,

有效传感距离超过第二代RFID产品一倍以上。

3)真正的超高灵敏度,同样的-10db,有效识别距离是第二代RFID的一倍以上。

4)独特的超小型高性能天线设计,可以满足任何场地和空间应用需要。

2、强大的系统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