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1357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道德修养

第一,立志有恒

《论语.子罕》:

“三军可以多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第二,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第三,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第四,改过迁善。

7.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要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而“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教学原则

第一,教学相长原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第二,预时孙摩原则——“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也”。

这包括四条原则:

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第三,长善救失原则。

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缺点:

贪多、狭窄、自满、畏难。

教师只要了解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客服缺点。

第四,启发诱导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内容。

3.论教师

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

高度评价老师的作用;

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国外的教育家、思想及著作

(一)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1632年发表了《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主要思想:

关于教学原则: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关于教学制度:

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关于教学思想:

提出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关于教学内容:

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具体的教学原则: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二)卢梭

其主要思想有:

1.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2.把儿童发展和教育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四阶段,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三)康德

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首次进入大学课堂。

裴斯泰诺齐:

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

其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主要观点: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四)洛克

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五)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其主要观点有:

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4.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六)杜威:

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1新三中心论:

学生、活动、经验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生长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5主张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6学校即社会

提出五步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景;

确定疑难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困难;

验证这假设。

(七)赞科夫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

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八)霍姆林斯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书。

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九)马卡连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要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要坚持一下的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教育经验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他指出,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

以后,集体本身就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

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

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

马卡连柯认为,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十)布鲁姆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等著作,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十一)瓦•根舍因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典型真题】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一)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扥方面全面发展

(三)实现的根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重点考点】教育的两大规律

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2.)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文化作用)

(3)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作用(4)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作用

(五)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1)控制人口数量

(2)改善人口质量(3)完善人口结构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能否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

教育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教育又要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体的身心发展状态是教育行为的依据。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生命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素质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二)个体身体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中国的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也是一个外铄论典型的代表。

外铄论另一个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影响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

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在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通过由专业培训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更容易接受教育影响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