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134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主要任务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第四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第三节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五章农用地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第三节加强其他农用地管理

  第六章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第一节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

  第二节严格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第二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三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定位及控制范围

  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第一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第二节生态建设工程

  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第二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第三节完善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建设和完善规划实施利益调节机制

  第五节加强规划实施制度建设

  

前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河北省政府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未来目标,编制《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按照省级规划下达的调控任务,提出了2006-2020年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战略、耕地保护、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区调控目标与措施,对市域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主要用地规模进行了安排部署,是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石家庄市所辖行政区内所有土地,总面积14052平方公里。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北纬37°

26′—38°

46′,东经113°

31′—115°

29′之间,北与保定市相连,东与衡水市毗连,南与邢台市为邻,西与山西省接壤,辖区总面积14052平方公里。

石家庄市地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

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为:

年平均气温偏高,春温夏热秋凉冬冷,雨量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西部部分山区雨量偏多,易出现洪涝灾害,日照偏少,春季大风、扬沙天气较多。

全市年平均气温12.5℃,多年平均降水量522.6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992-1240毫米,无霜期201天。

年均日照时数2689.9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27.9-136.4千卡/平方厘米。

  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

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

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槐河等属子牙河系。

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石家庄市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褐土、粗骨土和潮土。

其中山地丘陵区有草甸土、棕壤、褐土、粗骨土、石质土;

京广铁路两侧山麓平原主要为褐土;

东部冲积平原区有潮土、风沙土。

土壤质地总体偏轻,多为沙壤和轻壤,土壤表耕层有机质含量不高,属中等偏下水平。

  石家庄市水资源总量为2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自产水量为11.4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8亿立方米。

是全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

  二、经济社会概况

  2005年全市总人口9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39.6%;

中心城区人口210万人,占总人口的22.6%。

  2005年石家庄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3.6%。

人均GDP为20082元,比上年增加3215元。

全部财政收入165.6亿元,人均1786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

全年粮食总产量482.4万吨,棉花总产量1.8万吨,油料总产量23.8万吨,蔬菜总产量1270.2万吨。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8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市农用地8847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2.3%;

建设用地1792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

未利用地341342公顷,占24.3%。

  农用地中,耕地587689公顷,园地61586公顷,林地187381公顷,其他农用地4805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1.8%、4.4%、13.3%和3.4%。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5096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418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93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46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4654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6.7%、0.8%、1.3%和0.3%。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石家庄市地跨河北平原、太行山区,具有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条件、方向、效益有着明显不同,为各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为因地制宜发展各业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整体土地利用情况看,石家庄的土地构成以耕地为主,占41.8%;

其次是林地占13.3%;

未利用地所占比重也很大,占到了24.3%。

建设用地仅占12.8%,与其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地位不相称。

  (三)耕地条件优越,集约化程度高

  石家庄市是全国重要粮食基地,水田、水浇地面积在85%以上,东部平原区100%是水浇地,农业的电气化、化肥化、机械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作物产量高,全省的吨粮田主要分布于本市。

  (四)城镇发达,集约用地水平较高

  2005年全市城市化率为39.6%,比全省高出5个百分点。

城镇用地占城乡用地的比例为18%,比全省高出5个百分点。

但人均城乡居民点用地仅140平方米,比全省低30.8平方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并表现出随城镇规模的加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趋势。

  (五)矿产资源丰富,工矿用地比例大

  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优质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白云母等,其中建材产业已形成规模,是河北省建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各县(市、区)。

地热资源热水总流量1.39万立方米/日。

形成工矿用地较多,全市工矿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比例为13.8%,比全省高出1.9个百分点。

  三、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批准实施以来,通过严格规划管理,加强用途管制等措施,对保护耕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经济发展,保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1997-2005年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267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17642公顷,超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966公顷。

至2005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8768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0000公顷。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执行较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切实保护。

  

(二)经济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保障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须用地,规划期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22315公顷。

同时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力度,盘活存量用地,减少了土地占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产出率逐步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三)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生态退耕17229公顷,林地面积增加了16749公顷,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农用地整理复垦、农田基本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增强了土地抵御灾害能力。

  (四)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明显增强

  通过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建立健全了土地管理的行政、法律机制,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意识不断加强,为更加科学管理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上轮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规划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高,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尚显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安排不尽合理,规划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致使规划频繁调整。

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调整,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这些都需要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加以改进。

  四、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减少趋势加剧,耕地补充难度加大

  1997-2005年石家庄市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等原因造成耕地减少35524公顷,同期补充耕地17642公顷,耕地净减少量为17882公顷。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而耕地补充资源越来越少,条件越来越差,耕地补充难度不断加大。

  

(二)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效益有待提高

  石家庄市人均城镇居民点用地水平虽然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高于国家规定标准。

2005年石家庄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78700公顷,同年国内生产总值1633.46亿元,单位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9139.5万元/平方公里,低于北京、天津和其他东部发达城市。

  (三)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滞后,人均用地面积偏低

  2005年石家庄市中心城区面积174.4平方公里,人口210万,人均用地面积83平方米,用地水平与全国同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已经影响到市民生产、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正常发展。

  (四)山区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全市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植被较为稀疏,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变率大,造成山区干旱缺水,加之土层薄,地形陡峭,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总面积的45%,利用障碍因素多,土地利用效益低,影响山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存在土地污染现象

  随着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逐年增加,过境河流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耕地污水灌溉面积占相当大的比例,进而造成对土地的污染,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但土地污染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