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科专业学生必备PPT资料.ppt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科专业学生必备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科专业学生必备PPT资料.ppt(3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们对事物的认识可以从两个途径获得,一是通过传统,一是通过专家,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可通过其它方法来认识,也就是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我们不知道海水是咸的,我们可以去体验一下,便可知道了;
我们不知道黄金周需求是否过剩,我们也可以亲自旅游来认识。
什么是科学,一个观点是否是科学的来自两个方面的支持,逻辑和实证;
也就是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人们为什么会接受旅游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这个结论,首先是工业化的性质与旅游性质的比较,其次是对旅游需求作的测定的认定。
什么是科学,总结: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可以通过个人经验、个人探索、传统认识和专家权威来获得,但无论通过什么方式,科学是逻辑与实证的结合,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结合,,科学的特征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也就是说,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科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研究活动,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
二是掌握和推广现有的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知识的来源,科学知识体系是依靠研究成果来建立、充实和完善的。
科学知识,科学是系统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织在具有逻辑性的理论系统中,以论文和专著的形式发表的,并在教科书、词典以及各种读物中得到推广。
科学的三个重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人们获取知识有四个方式:
个人经验、个人探索、传统和权威。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科学要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科学区别知识的真假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
第一节社会科学基本概念,二、什么是社会科学1、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从19世纪开始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汇集社会科学名下。
2、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法律学。
3、社会科学发展趋势是:
(1)从早期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发展到对现象作系统的解释。
(2)社会科学从对个别事件或现象特殊性的认识发展到普遍规律的认识。
第一节社会科学基本概念,三、社会科学性质与特点1、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系统性因果性普遍性开放性,系统性,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在理论体系中,一个个例题都是严格地依据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对社会现象的说明都是由理论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得出。
如中国改革的难点出现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理论来说明。
因果决定论,社会科学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个事物都是由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因果决定论的假设并非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集体的社会行为。
普遍性,在研究方式上,社会科学不同于人文学科,人文学者侧重于研究一个人行为的所有因素,从其出身、生活经历到目前的社会关系;
社会科学者侧要多种因素中寻求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解释现象越广,理论概括性就越强,它的应用价值就越大,开放性,任何科学体系都是开放性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修正与补充比自然科学更加频繁,这是因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动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各种意识形态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的领域比较接近,它们不同的是,意识形态是为某一个集团利益服务的,因而是相当封闭的,而社会科学则充许不同理论的争论、批驳和补充。
但是社会科学研究比较容易陷入意识形态的陷阱中,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政治信仰、价值观对他的影响。
这样,他在研究中就难以坚持科学的开放性,。
第一节社会科学基本概念,2、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实证性明确性客观性,实证性,社会科学理论必须通过经验资料的验证,为了使他人能够评判理论的真假,研究者还必须说明资源来源及获取资料的方法。
例如,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越高,旅游者需求强度就越高,旅游经济的规模就越大,这样一个命题的真实性取决于与它相联的检验方法,在提出这一命题时,科学家对工业化、旅游需求和旅游经济这三个概念做出具体的定义,并说明了它们的衡量方法,这样,任何一个国家的统计资料都可以证实或证伪这一理论。
明确性,自然科学对他们所研究的概念必须作出明确的定义,并严格地规定一整套的方法,如对重力、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测量。
在社会科学中,对概念的明确定义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社会科学中一些概念是相当含糊的,如经济、文化、旅游等,人们对这些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因此科学家必须说明他对概念的定义以及其变量的操作化。
客观性,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那个阶层、党派,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对光速的测量是相同的,社会科学也是如此,旅游会对一个国家带来负面影响,旅游学者从个人感情上不愿接受这项结论,但只要他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必然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当然,他也许不同意上述研究方法,或者认为测量有问题,概念有问题,抽样方法有问题,他可以用另一种研究设计,对同一种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一节社会科学基本概念,3、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异质性主观性不确定性,物质世界分为客观的自然世界和主观的社会世界;
前者是完全客观的自然界,它的存在和运动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自然科学对其认识实际上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就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精神世界是人的主观思维的领域,而物质世界则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使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完全一致,或者像照相似地将客观世界的图片映入头脑中,或者像透视似地抛开事物的表象而将隐藏在表象后面的真实本质揭示出来。
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它不仅包括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还有注入人类主观意志的社会构件,如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经济组织和经济机构。
这些既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同时也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事物,社会世界是无法与人的意志相分离的。
如一块石头从山上下落是由于受外力的推动并按物体下落定律,一个人从山上向上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
异质性,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
影响社会现象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环境因素,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的心理因素和人际间的社会因素,由于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无法进行观察,对社会现象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控制各种客观条件和影响因素加以研究,因此,社会科学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主观性,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的观察失误,而且还包括研究者的阶级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这样,社会科学的学术争论经常转化为政治争论和信仰争论,而自然科学却很少出现。
不确定性,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可以说,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出长期预测,因此,社会科学理论的适用期较短,适用范围有限,第二节社会科学基础,一、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定性1、逻辑与观察是社会科学两大支柱2、社会科学是理性,不是哲学或信仰3、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规律性的,不是研究社会偶然性的4、社会科学是研究总体现象的,不是研究个别现象的,逻辑或理性,逻辑或理性;
观察或实证。
科学的理论(知识)是处理逻辑方面的问题,而科学的研究是处理观察方面的问题,科学的理论描述社会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科学的研究提供证明这些关系存在与否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是什么”和“为什么”,社会科学是理性,不是哲学或信仰:
社会科学关心的问题在于“是怎样”,而不是“应当怎样”.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往往将这两个问题不加区别。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科学只涉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不能解决价值观念的争端。
科学不能确定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谁优谁劣问题,除非在某些指标上有一个共同的尺度。
只有对自由和人权这类抽象概念达成一致时,才能对究竟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能最大满足人类自由和人权做出科学的评判。
逻辑性和持续性,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规律性的,不是研究社会的偶然性。
社会科学理论的最终目标在于确定社会生活规律的逻辑性和持续的模式。
这个目标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假设:
现象是有规律可循而还是完全混乱或随机的。
从表面上说,自然科学对现象的研究要比社会科学更具有规律性,投掷一物,每次都会向地上落,但一个选民投票这次和下次可能会不一样,这样一种现象会使我们对其社会现象中的高度规律性而视而不见。
首先大量的正式规范使社会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有章可循,社会规范是确实存在的,而且科学家能够观察这些规范对人的影响,当规范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时,社会科学家可以观察并解释这些变化。
总体现象与群体生活,社会科学是研究总体的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
对于研究社会规律性,社会科学家研究的是社会的模式而不是个人的模式,一切有规律的模式都反映了由许多个人组成的总体行动和情形,反映的是许多个人的聚合的或集体的行为和状况。
虽然科学家也经常研究那些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但个人本身很少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创造的是关于群体生活的而非个体生活的理论。
第二节社会科学基础,二、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观察的不准确2、以偏概全3、信息推理4、自我介入5、过早结束研究,观察的不准确性,研究的关键在于观察,在研究“为什么”之前必须知道“是什么”。
对于经常变化和运动的社会现象,我们经常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观察粗心大意。
例如:
对于中国是亚洲旅游大国这一结论的得出,我们往往是从国际旅游接待人数的统计资料来认为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游客的结构,其结论就不一样了。
许多时候,简单或复杂的测量手段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准确的观察,增强精确度。
以偏概全,当社会科学家在社会现象中寻找模式时,常把少量的、特殊性的类似的社会现象当成普遍的模式,或者将一些类似的事件当作某种模式的证据。
这种以偏概全的倾向会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引入歧途。
如在早期旅游研究中,我们提出的旅游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产业,这种结论是将滞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普遍的旅游增长模式来认为。
科学家通过足够的样本量来避免过度概化。
信息推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科学观察与分析同原先的假设有出入或者其结论与假设相反时,我们经常不去修正假设,而是去寻找种种理由来解释这些意外的结果。
自我介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一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