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208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说明商鞅变法后

A.秦国国力增强B.分封制基本瓦解C.经济遭到破坏D.六国战斗力增强

7.歌曲《国家》中唱道: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于

A.约公元前207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1年

8.《史记》记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9.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10.孔子曾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

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1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13.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A.夏朝B.周朝C.商朝D.秦朝

14.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5.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B.电视连续剧——《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D.长篇小说一一《封神演义》

16.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18.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19.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

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

20.“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仁”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法治”

2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边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的号召

C.民族矛盾的尖锐

D.秦朝的暴政

22.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23.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因为该地发掘出了

A.甲骨文、兵马俑

B.茶叶、青铜器

C.甲骨文、青铜器

D.丝绸、甲骨文

24.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25.“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

A.晋文公B.齐桓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二、综合题

26.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各位君主关心的是自己国家的前途而不是仁义礼制学说,更不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并不是很高,由他所创建的儒家也只是当时(百家中)的一家。

——冯治利《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竞相尊孔……封他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任继愈《孔子与儒家》

材料三: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

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回答儒学的创立者是?

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如何?

结合所学回答他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时期令孔子地位极大提高的措施是?

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厄运”对西汉政权的影响。

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文化的“厄运”?

2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是如何解决地方问题的?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5)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8.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它的建立者是谁?

这一政治制度被人们称为什么?

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个学派的思想?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3)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从秦朝的兴衰历史中,你有什么感悟?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秦策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个措施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

哪个措施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

(3)材料二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说一说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30.中国古代制度不断改革。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

材料二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他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铜方量……此外他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依据材料一,是哪次变法内容?

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这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本次变法的影响是?

启示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发现于河姆渡遗址,故D符合题意。

ABC都是符合半坡遗址的内容,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D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东汉时期的政治特点;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知道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3.B

B

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实行皇帝制度,下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军事国防,地方上设郡守,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C

根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的奖励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

奖励耕织和军功,即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选项②③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5.A

A

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A

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增强,陆续攻占了其他诸侯国家的城市,故A符合题意;

B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7.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诞生。

故A符合题意;

约公元前1600年是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的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故C不符合题意;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根据题干“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