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优质学案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优质学案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优质学案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另外“的”还是语气词,起肯定或强调的作用。
活动中提到的几组词语,中间不可加“的”的有:
“师范学校”“天平不准”。
可以加“的”的有:
(1)候补(的)党员;
(3)生活(的)习惯;
(4)夜晚记(的)日记;
(6)抓破了(的)鼻子。
添加“的”字后,有的意义没有变化,如
(1)(3),有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如(4)(6)。
1.什么是虚词?
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有哪几类?
答案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汉语的虚词分类: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就语法意义而言,虚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把”“被”一个表主动,一个表被动,差别就很大。
一个词有时兼有多种词性。
如“跟”,可以是连词,表“谁和谁”怎样,不分先后,但在“我在跟他讲话”一句中,“跟”就是介词,表动作的对象。
2.各类虚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副词:
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
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
(3)连词:
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
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
(4)助词:
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
时态助词,如“了、着、过”;
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3.请结合课堂活动中“的”的用法说明虚词运用应注意什么。
答案 运用虚词要注意两点:
一是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二是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如“的”:
(1)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这个区的中心小学/当了教师的他/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他的意见。
(2)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构成相当于可以独立指代事物的名词的“的字结构”。
经他介绍而成家的/闹过离婚的。
(3)与“什么”组合,放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打架吵嘴什么的。
(4)在有些短语中用“的”与不用“的”时,词组的意义会发生变化。
“夜晚记日记”与“夜晚记的日记”。
前者表明“记日记”的行为是在“夜晚”进行的,后者表明“日记”的记录时间是在晚上。
4.虚词误用有哪些常见的情况?
请举例说明。
答案
(1)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①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②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删去“从……里”)
③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在”“都”应删去)
(2)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
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①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②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③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应在句首加上“从”)
④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
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
(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介词张冠李戴
①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对”应改为“给”)
②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从”应改为“在”)
③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对于”应改为“关于”)
(4)误用关联词语
①滥用关联词语。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应去掉“因为”)
②错用关联词语。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为了”改为“因为”)
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就”改为“才”,使“只有”与“才”搭配)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则:
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
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b.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保留的一句是( )
A.咱们厂所需的原料已经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了。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交朋友。
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却比近两年的偏多。
D.天阴得这么厉害,怕是要下大雨,所以你还是带把雨伞。
答案 B
解析 A项“存放”就是被存放的意思,“被”字多余。
C项“的”字可有可无。
D项删去“所以”,语言表达更加简明,也更合乎口语的表达习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B.李自成等起义领袖内部不团结,贪图享受,严重脱离群众,然而起义失败了。
C.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稀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D.为什么有的学校对学生反映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置之不理呢?
答案 D
解析 A项“不只是”与“而是”搭配不当,应为“还是”或“也是”。
B项句间具有因果关系,“然而”应为“因而”。
C项分句间不是程度的延伸,而是具有不好的因果关系,“以至”应为“以致”。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说什么求甚解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
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无论 或 因为 才 渐渐
B.即使和因此就渐渐
C.无论或因为才自然
D.即使和因此就自然
答案 C
解析 抓住“说什么……都毫无意义”可排除B、D两项,抓住句末“慢慢”一词可排除A项。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令人诧异。
②那种以清散闲适为乐的人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③某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伤人事件发生了100起。
A.确实 往往 不只 B.确实 往往 不止
C.实在 常常 不止D.实在 常常 不只
解析 “确实”,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书面语色彩较浓;
“实在”,的确,完全确实。
“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
“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不但、不仅,经常用在一句话的上半句,下半句常用连词“而且”等相照应,表示并列的两个事物,后者比前者有进一步的意思。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勇于开拓的企业能获得荣誉当属不易,,当前由于名目繁多的荣誉牌的泛滥,使其荣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②不能把握到的我们必须泰然地放弃,是诗,是自然,还是七彩斑斓的情意。
③我们学习,并不只是要积累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A.然而 不论 更B.因此 不管 而是
C.因此 不论 而是D.然而 不管 更
答案 A
解析 ①句有转折意味,应该选用“然而”。
②句选“不论”。
“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
“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与之呼应。
③句表示递进,应选“更”。
题型 正确使用虚词
例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作品也何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
B.同志们盼望早日归队,上阵杀敌,张思德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情呢?
C.老杨说:
“自家兄弟,何其如此客气呢?
客气了,反而见外了。
”
D.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创造。
解析 D项“何如”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如”。
A项“何妨”应改为“不妨”。
B项“何曾”之后不能用否定的形式,应改为“何尝”。
C项“何其”应改为“何必”。
例题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也只是见见面。
②他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想起往事。
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人人”,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偶尔 不论 难免 诚然
B.偶然 不管 难免 当然
C.偶尔 不管 不免 当然
D.偶然 无论 不免 诚然
解析 “偶然”,副词,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但发生了。
“偶尔”表示间或、有时、不经常。
“不管”,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与它呼应。
“无论”,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会改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特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词与它呼应。
“不免”,即免不了,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
“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后面一般要带“会”或“不会”。
“当然”,可理解为①应当这样,②合乎事理或情理。
“诚然”,即固然,用于引起下文的转折。
解题技巧 在解题时应注意:
第一,理解句意,把握语境,理清句子和文段内部的层次及关系,分清是假设语气还是既成事实,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等问题;
第二,分析所提供的虚词的意义、语气、配套规则、搭配规则,看虚词的位置是否恰当、用得是否合理、搭配是否合适、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第三,采用语感法、比较法、代入法或排除法,将最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远征是去年六月走的,到今年五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②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在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