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97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化学重点资料整理戴树桂版上课讲义文档格式.docx

是指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一切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导致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15):

迁移过程transportprocesses

机械迁移:

运移(富集、分散)

物理化学迁移:

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配位或螯合、吸附-解吸等作用实现迁移;

有机污染物还可通过化学分解、光分解和生物分解进行迁移。

生物迁移:

生物体吸收、代谢、生长、死亡,以及通过食物链传递产生的放大和积累等作用实现迁移。

转化过程:

物理过程:

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放射元素蜕变等。

化学过程:

氧化-还原、水解、配位或螯合、光化学氧化等。

生物过程:

生物体吸收、生物代谢等。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大气的组成

氮(78.09%)、氧(20.95%)、氩(0.9%)、CO2(0.03%)、稀有气体(CH4、SO2、NH3、CO、O3)<

0.1%、水(正常范围1-3%)。

大气固体悬浮物来自:

工业(生活)烟尘;

火山喷尘;

海浪飘逸盐质。

>

10μm称降尘(数小时),<

10μm称飘尘(数年)。

二、大气的温度层结

对流层(troposphere,0km-17km):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垂直),集中了大气中90.9%天气现象,污染物排放直接进入对流层。

平流层(stratosphere,17-55km):

气体状态稳定,垂直对流很小,大气透明度高。

中间层(mesosphere,55-85Km):

气温下降达-95℃,垂直运动剧烈,发生光化学反应。

热层(thermspher,500Km)空气密度很小,温度升高到1200℃,电离层。

三、大气污染物的迁移

1.大气污染物

硫化物:

火山喷发:

H2S、SO2等;

土壤厌氧微生物与植物释放:

H2S、(SO2);

陆地上降雨:

SO2、SO42-;

风吹起的海盐:

SO42-;

人为活动。

含氮化合物:

光化学反应、闪电、微生物固化、火山爆发森林失火,人为污染:

燃料燃烧、氮肥、炸药、染料。

含碳化合物:

海洋中生物作用、植物叶绿素的分解、森林中CO2的放出,人为活动:

含碳燃料燃烧不完全(CO)、CO2温室效应

含卤素化合物:

氟氯烃类,破坏臭氧层。

2.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φ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风,湍流,浓度梯度

φ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初级过程:

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只有电子跃迁才能产生激发态物种。

次级过程:

初级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光化学第一定律:

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

其次,为使分子产生有效的光化学反应,光还必须被所作用的分子吸收,即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

光被分子吸收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

10-8s,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只可能单光子过程,再吸收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

波长大于700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紫外光可以引起氧的光解,N2的光离解限于臭氧层以上,平流层中O3的来源,也是消除O的主要过程。

大气中唯一已知O3的人为来源(公式):

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自由基:

由于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因而有很高的活性,具有强氧化作用。

凡是有自由基生成或由其诱发的反应叫自由基反应。

(自由基反应一般总是发生在键能最低的化学键处。

清洁空气中O3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

HNO2的光离解是污染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是HO2.的主要来源。

乙醛和丙酮的光解,生成大气中含量最多的甲基,同时生成两个羰基自由基。

O.和HO.与烃类发生H摘除反应生成烷基自由基。

甲基亚硝酸脂和甲基硝酸脂的光解产生甲氧基。

烷基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过氧烷基。

三、氮氧化物的转化

1.NO和NO2的基本光化学循环

NOX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固定的排放源等。

由于OH基自由基引发一系列烷烃的链反应,得到RO2、HO2等,使得NO迅速氧化成NO2,同时O3得到积累,以致成为光化学烟雾的重要产物。

四、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CO2CH4N2OCFCsCOCCl4),大气中含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占大气碳化合物排放量的80%以上,并且是唯一能由天然源排放造成大浓度的气体。

大气中甲烷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

萜类来自于植物生长过程向大气释放。

CH4不断消耗O3也是导致臭氧层损耗的原因之一。

五、光化学烟雾

1.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课件10)

大气中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参加反应的一、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包括气体污染物和气溶胶)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特征:

蓝色烟雾,强氧化性,具有强刺激性,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

形成条件:

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湿度较低,有强阳光照射。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单机制:

(95反应式)

光化学烟雾形成反应是一个链反应,链的引发主要是NO2的光解。

自由基的引发主要由NO2和醛的光解引起。

自由基传递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

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

控制臭氧的浓度。

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含硫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主要是二氧化硫,天然来源主要是火山喷发。

激发态的SO2主要以三重态存在。

硫酸烟雾型污染:

由于煤燃烧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硫酸烟雾型污染属于还原性混合物,称还原性烟雾。

特点:

发生在冬季,气温低,湿度高,日光弱。

52年12月伦敦烟雾。

七、酸性降水

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酸雨,称湿沉降。

(雨水的pH值约为5.6).

降水离子组成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SO42-、NO3-、Cl-、NH4+、Ca2+、H+.

酸雨的形成:

燃料燃烧产生的SO42-、NOx以及工业加工和矿石冶炼中产生的SO2等转化而成。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SO42-,其次是NO3-和CI-,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的。

CaO、CaCO3、NH3是酸性降水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在有适宜的转化条件下)

大气中的NH3:

大气中的NH3与H2SO4气溶胶形成中性的NH4HSO4,它降低了雨水的酸度,从而抑制了酸雨的形成。

颗粒物的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金属催化SO2氧化;

酸性物贡献酸雨;

碱性物中和酸起缓冲作用。

八、大气颗粒物

空气动力学直径:

指在通常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下,在静止的空气中,与实际颗粒物具有相同重力末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球体直径。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s):

是指在一定体积中,被空气悬浮的全部颗粒物,用单位体积中的颗粒物总质量来表示。

粒径多在100µ

m以下,特别是10µ

m以下的微粒。

降尘颗粒10(30)-1000µ

m

飘尘难以降沉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teParticulatesIP)Dp<

10µ

m指TSP中能用口鼻吸入的颗粒物,气象报告中用PM10表示。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无机颗粒物:

细粒子:

硫酸盐、硝酸盐等,多为二次污染物。

有机颗粒物(来自燃料燃烧、废弃物焚化)

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大气中温室气体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四氯化碳和氟氯烃CFC-11,CFC-12。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臭氧层形成与耗损的化学反应:

平流层O2光解,臭氧层形成:

臭氧的消耗: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的水质标准

物理性质指标:

温度、嗅味、色度、浊度、悬浮物、电导率、pH值、氧化还原电位。

化学性质指标(I):

酸度、碱度、硬度(钙镁浓度)、重金属

化学性质指标(II):

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

氧化水中有机物(或其它还原性物质)所需化学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计。

重铬酸钾(CODCr),主要测定污染水体;

高锰酸钾(CODMn),主要测定清洁水体或饮用水中的还原性物质,现常称作高锰酸钾指数。

生物需氧量(BOD):

一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所氧化,在一定期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单位mg/L,BOD5称五日生物耗氧量。

总需氧量(TOC):

水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氧的量(燃烧法)。

无机碳和有机碳、三氮、有机污染物。

生物性质指标:

水中总大肠杆菌群,指能在35℃,48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的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

第二节天然水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总含盐量(TDS):

亨利定理: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

利定律并不能说明进一步的化学反应。

溶解度8.32mg.L-1(DO)。

富营养化:

在高生产率的水体中藻类生产旺盛,死藻的分解引起水中溶解氧水平的降低,这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中的CO2的增多可引起过量藻类的生长,因此CO2常常是一个限制因素。

二、天然水的性质

1.碳酸平衡(公式):

封闭体系,CT不变,其余各浓度变化。

开放体系:

CO2在气液相之间的平衡[H2CO3*]不变。

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碱度alkalinity:

接受质子的总物质的量,包括强碱、弱碱及强碱弱酸盐。

总碱度=

酚酞碱度=

酸度Acidity:

总酸度=

CO2酸度=

无机酸度=

3.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公式:

优先污染物:

也叫优控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了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研究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水中颗粒物:

矿物微粒:

主要指硅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主要是铝镁的硅酸盐,由其他矿物经化学风化而成,具有晶体层状结构、有粘性、具有胶体性质,可以生成稳定的聚集体。

金属水合氧化物:

在天然水体中以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