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90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3?

了解诗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

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思想教育:

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

  1.凭借诗歌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在诗歌每一节的前面标上序号。

  二、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音和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强调几个难字的字形。

“渺、茫、曦、超、庞、遨、幢、陲”

  2.理解新词。

  (三)轻声读这首诗,看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叫押韵,这首诗押ang韵。

  (四)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1.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例如第1、2两节,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2.要把诗的韵脚读得响亮些、清晰些,读出诗的韵味。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习试读。

  5.指名朗读、齐读。

  教师要通过范读和举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在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思考课后·

练习中的第1题。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思考:

  1.这首诗共有几节?

(8节)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

哪几节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在一起归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2节:

写的是深圳的“昨天”是多么贫穷落后。

第二部分是第3至7节:

写的是深圳奇迹般的变化。

第三部分是第8节:

写的是深圳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和特区建设成就的意义。

  2.这首诗写的是哪儿?

(深圳。

深圳,原来是广东省东南角宝安县境内的一个小圩(x&

)。

“圳”字的本意是田野间的水沟,可见这儿原来是个农田。

  3.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深圳特区奇迹般的发展变化。

  二、学习诗歌第1、2节。

  1.指名朗读(用迟缓低沉的语调来读。

  2.说一说昨天的这个村庄是什么样?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齐读第1、2节。

  三、学习诗歌第3至7节。

  1.默读3至7节,找出描写这个村庄发生变化的词句。

  2.深圳成立经济特区之后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深圳的城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二是人的变化

  3.学生熟读3至7节,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部分应该用高昂兴奋的语调来读)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四、学习诗歌第8节。

  1.齐读,思考:

  

(1)深圳飞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使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深圳特区建设成就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它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和强大活力,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看到祖国壮丽的发展前景。

  五、齐读全诗,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业。

  1.自己复习第三单元。

  2.预习第13课。

  5*、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改革开放

  今天焕然一新

  课后小记:

  6古诗两首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第2篇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

《小儿垂钓》。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

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

(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

“小儿”指什么?

“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

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

并引导学生理解:

“垂钓”什么意思?

“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

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

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

理解“蓬头、稚子”。

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

字典中“纶”什么意思?

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名读第二句。

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

什么是“侧坐”?

坐在哪?

  课件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

(板书:

天真可爱)。

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

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

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

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

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

“借问”什么意思?

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

路人可能问些什么?

小孩是怎么做的?

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

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

“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

小孩为什么摆手?

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

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

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

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

“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

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板书设计:

6、古诗两首

  大人:

耕与知

  四时田园杂兴快乐

  小孩:

学种瓜

  蓬头侧坐

  小儿垂钓聪明、可爱

  招手不应人

  二下古诗二首教材分析第3篇

  一、诗文简析

  《登鹤雀楼》这首诗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注释

  《登鹳雀楼》

  

(1)鹳雀楼:

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里指太阳落山。

  (5)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

  (6)穷:

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

眼界宽阔。

  (8)更:

再。

  2.《望庐山瀑布》

  

(1)香炉:

指香炉峰。

  

(2)紫烟:

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3)遥看:

从远处看。

  (4)挂:

悬挂。

  (5)前川:

一作“长川”。

  (6)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7)直:

笔直。

  (8)三千尺:

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9)疑:

怀疑。

  (10)银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11)九天:

极高的天空。

  五、译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意:

太阳依傍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滔滔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向大海。

  赏析:

“自日依山尽”是远景,“黄河入海流”是近景,由远到近,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这两句诗表达了站得高着得远的道理,也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云雾呈现出紫色,仿佛升起了一片紫色的烟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