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075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遵义专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遵义专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澄清(dènɡ)

B.花苞(bāo)嘹亮(liáo)应和(yìnɡ)黄晕(yùn)

C.莅临(wèi)看护(kàn)抖擞(shù)卖弄(nònɡ)

D.朗润(rùn)宛转(zhuǎn)水藻(zào)静谧(mì)

【点拨】A项,粗犷(ɡuǎnɡ),澄(chénɡ)清;C项,莅(lì)临,看(kān)护,抖擞(sǒu);D项,水藻(zǎo)。

2.字词积累——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安适   化装   屋檐   绿茵茵

B.窠巢淅沥漂泼花枝招展

C.捷毛高邈娇媚呼朋引伴

D.烘托吝啬干涩抖擞精神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夜色如澜,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下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点拨】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文化积累——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5.语言运用——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B.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C.“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故乡是陕西富平人。

【点拨】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语意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故乡”或“人”。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2分)

(1)《观沧海》:

__东临碣石__,以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__行舟绿水前__。

(3)《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__小桥流水人家__,__古道西风瘦马__。

(4)《春》: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__。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

(6)《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

(7)大诗人李白不仅喜好四处游历,还爱结交朋友,对朋友总是一往情深,请写出他对朋友深切关怀的诗句:

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

二、阅读(50分)

(一)(15分)

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

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

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

朱熹有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

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

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

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

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

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或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

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

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

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

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

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

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

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

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选自《西安日报》)

8.文章围绕“夏日池塘”写了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__①采野生的菱角玩;②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③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偷看翠鸟捕鱼;④找来竹竿逗蛇。

__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__引用。

作者引用朱熹的诗句,既形象地说明了池塘的清澈,又说明池塘四周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采。

__

10.试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

__“稀里哗啦”一词本用来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用在这句话中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爽朗、清脆的笑声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

__

11.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池塘的留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__

(二)(16分)

秋思

梁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

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的换着时装。

这山,原该是[甲]________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________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

如烟如织,一起[丙]________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

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

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

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

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

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

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

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

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

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

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

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

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味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

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

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2.下列词语中,填在第①段甲、乙、丙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

(只填序号)(3分)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甲:

__D__  乙:

__F__  丙:

__A__

13.第②段的首句“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分)

__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__

14.第③段“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分)

__“这”指代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枣。

__

15.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三种并举出例句。

(6分)

__拟人:

……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____比喻:

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

__排比:

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

__引用:

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写出三种即可)__

16.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想起一些与秋有关的古诗词?

请把它们默写下来。

(不少于三句,要求写出作者、朝代)(3分)

__示例: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__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__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__

(三)(13分)

文明旅游

材料一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9000多万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抒发一句感慨:

人真多。

紧跟着十有八九会说:

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好在哪儿,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

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当地人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