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55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居室建筑的变化

(1)四合院:

以北方乡村或城市为主,普通居民住房。

(2)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后,在租界中居住,建立西式住宅。

(3)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受城市居民欢迎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4)后来在沿海城市出现了许多既保留原住宅特色又体现西式建筑风貌的毗连式房屋。

4.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传统交通工具的发展

(1)人力车:

近代城镇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2)自行车:

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吗?

试答 

提示:

否。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

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3.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1)政治: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经济: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3)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水平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4)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

总之,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也由此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物资匮乏,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低。

4.如何认识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革?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2.新式交通工具

(1)轮船:

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的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3)电车:

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4)公共汽车:

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5)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6)xx年投入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7)飞机: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3.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电事业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昭文新报》的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2.广播影视的普及

3.互联网的发展

(1)发展概况

(2)重大影响: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5.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是清政府吗?

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各地区之间是比较均衡的吗?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7.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1)经济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开展。

(2)政治上:

有利于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发展。

(3)思想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束缚,革除弊端。

(4)社会风气上:

在逐渐近代化的同时,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8.有人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那么互联网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呢?

(1)互联网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②消极影响:

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它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2)采取的应对态度

①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②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社会、教师、家长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应用互联网。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2)中国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3)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时尚体现出统一性的特点,受政治生活影响较大;

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4)西方先进的交通、通信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5)中国近代交通受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而发生变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发展步履维艰。

(6)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7)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微考点1 

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

街道上人群涌动……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李天纲《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中国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受何因素影响?

史料解读:

西方生活方式。

二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

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

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

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

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取缔编结发辫告示》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民国政府哪方面的努力?

革除旧习。

三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

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趋于模糊。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中国妇女走向社会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四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闭关自守,做不到了;

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1920年4月15日《新妇女》)

思考4 史料四反映出旧俗行不通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

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从政治上看,有外在影响和内在巨变两方面的原因。

①外在原因:

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传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

②内部原因: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从生产力角度上看,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①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等高科技成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

②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

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都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从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角度上看,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微考点2 

一 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

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

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

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阻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①政府腐败。

②技术落后,对洋人有较大依赖性。

③人才短缺。

④研究机构少。

二 火车实西洋利器,而断非中国所能仿行也。

臣窃计势之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一种什么思想?

封建顽固愚昧思想。

三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八国联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

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

——XX百科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阻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外因是什么?

西方国家对中国路权的掠夺控制。

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

(1)近代中国政治腐败,交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2)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重阻碍。

(3)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交通。

(4)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合点1 近现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