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0170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相形见绌(chù

) 

颤(chà

n)动 

熟稔(rěn) 

膝(xī)盖俯瞰(gǎn) 

戛(jiá

)然而止 

自出机杼(shū)

羞赧(nǎn) 

拘泥(ní

) 

面面相觑(qù

引吭(há

ng)高歌掎角之势(qī)

2、下列词语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罪蘖 

振惊  

松驰 

施展抱复至善至美  

熠熠发光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B.锁碎  

惊惶 

 拜谒 

鼎鼎大名 直接了当饱经世故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 

清晰 上溯 

家俱 

游刃有余  

泰然自若莫名其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D.脏腑  

肉搏  

编纂 

愤世嫉俗  

诩诩如生委屈求全 

优柔寡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前,“青涩的邂逅——高2013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最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一份名为“你所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观众希望春晚节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C.《壹周立波秀》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后,于国庆期间再推第三季。

周立波以其幽默睿智的语言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在一个佛教圣地有她们婀娜的身姿,王道士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坚决敲掉了她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B.《青城》是继《金沙》之后打造的又一部舞台剧精品,它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上的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成都文化的独特影响。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传说、史实及意义

曹操逝后的数百年间,历代诗人对曹操陵墓多有吟咏,但唐以前诗歌虽都写曹操归葬于两陵,却没有任何疑冢之说的痕迹,更遑论“七十二疑冢”这样的确定数目了。

可以说,唐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

有之,自宋代起。

宋王安石诗: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入九邱。

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麒麟”等词语暗喻曹操七十二疑冢,虽不知何据,却是中国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记载说:

“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

”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还记载过范成大讽咏曹操疑冢的诗作: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

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有些学者还以实地的考察见闻,来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虚传。

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相反,曹操墓的位置不仅无任何疑点可言,反而是可以考察和测定的。

曹操生前曾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

《三国志》载曹操遗令说: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树不封……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

”据此,曹操墓实际上就在曹魏邺城两门豹祠之西的地势较高和开阔的平原上。

《晋书·

礼志》的记载也证明,魏文帝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

曹操下令薄葬,并且主动公布了陵墓的地点,说明他并不担心墓葬被盗,也没有设置疑冢的主观动机。

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防《述异记》载:

“邺中铜脆乡魏武帝陵下,铜驰、石犬各二。

”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去曹魏不远,其言宜可信。

又北齐阙名《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载:

“其天宫也,左临渌水……旧都……瞩风岭,据有曹操之故堰。

”也说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

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曹魏邺城方位,则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并不难寻。

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

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的考古发现,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

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

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

它的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

在中国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

从“济世之才”到“乱世之奸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光明日报》2010年03月02日,有删改)

5.下列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文字记载看,唐以前没有关于曾操疑冢之说的记录,更没有“七十二疑冢”这样确定的数目。

B.有关“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是王安石的诗歌,其中的“八九邱”等词语暗喻了七十二疑冢。

C.“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流传,有些学者还以实地考察见闻来证明“七十二疑冢”的确乎存在。

D.查考史籍就会发现,“七十二疑冢说”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任何史实根据,更无存在的基础。

6.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的一项是()

A.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主动公布自己陵墓地点;

礼志》也记载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

B.《述异记》《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等史籍记载了曹操墓大致在邺城附近,如果加以考究,并不难寻其具体方位。

C.已经过长期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分别指出了河南安阳灵芝村等一带区域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

D.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的出现和流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

”罗大经的诗句揭示了曹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

B.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距离曹魏执政时期较近,所以他关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记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D.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尽管不符合史实,但它能够出现和流传,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中国古人中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

“谁为哀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

)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yǒu)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8.下列各组中的多义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③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B.当

①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介词,在……的时候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动词,掌握

③然五人之当刑也动词,判罪

C.于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③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跟

D.以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关系,而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用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把,将

9.对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不能容于远近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⑥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⑦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⑧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⑨良曰:

“长于臣”⑩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A.①⑦⑩/②⑤⑧/③⑥/④⑨B.①③/⑤⑦⑧⑩/④⑥/②⑨

C.①⑦/②⑤⑧⑩/④⑥/③⑨D.①⑤⑦/②⑥⑧/④⑩/③⑨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段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B.“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是为了表现对“五人”的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

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作斗争,正是张溥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

C.“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文段的主题,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对比的因素:

“死”与“生”,当然是对比;

有“大”就有“小”,有“重”就有“轻”,有“匹夫”就有“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以至“高爵显位”,这里都有强烈的对比。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歌颂五人。

作者在对比中,指斥了阉党,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

在映衬中,赞美了周顺昌,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

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4分)

译: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8分)

过勤政楼①杜牧

千秋佳节②名空在,承露丝囊③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④。

注:

①勤政楼:

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②千秋佳节: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③承露丝囊:

群臣赠送的礼物。

④金铺:

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试作具体分析。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任选一题(5分)

(1)狗吠深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