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模板文档格式.docx
《20年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年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模板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将通知正文中要求的申报材料及以下材料,按通知要求顺序装订:
(一)申报市级智能制造项目试点示范项目
参照《天津市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见附件3—2)填报。
1.通知正文中要求的申报材料(选择支持类);
2.填报补充申报材料(附件3—1)。
(二)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试点示范项目
1.通知正文中要求的申报材料(选择奖补类);
2.提供国家立项批复证明。
四、申报流程
(一)各项目申报单位按照文件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及时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所在区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二)各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区内企业进行项目申报,对项目及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等进行初审,在承诺书中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
区财政局在1:
1资金配套承诺书中加盖公章。
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区财政局正式行文,将本区项目按通知要求统一报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5号城市大厦401室),不接受邮寄。
支持方向
(1):
推荐文件一式二份,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二份,申报材料汇总电子文档(word格式光盘两张);
支持方向
(2):
推荐文件一式二份,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二份,申报材料汇总电子文档(word格式光盘两张)。
纸质文件装订要求:
申报书文件及附件用A4纸打印,附封皮和目录,所有申报材料按总目录顺序装订成册,书脊处请标注项目名称,用胶装装订(请勿用铁钉、塑料条装订),一式二份。
(三)申报支持方向
(1)的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遴选确定支持的项目。
申报支持方向
(2)的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对项目进行认定,根据认定报告确定支持的项目。
附件:
3—1.补充申报材料
3—2.天津市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联系人:
XXX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处 赵鹏,
联系电话: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处 武文枫,
********)
附件3—1
一、项目基本信息
是否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区)中
□是(基地名称:
;
市(区)名称:
)
□否
是否属于国家级示范基地
是否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是□否
是否是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支持的项目
□是(项目名称:
)□否
企
业
简
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基本情况,限400字)
项目所属类型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试点示范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远程运维服务模式□其他
试点示范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农机装备
□新材料□医药、民生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
□其他
新技术创新应用
工业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5G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区块链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其他智能科技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项目地址
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万元)
项
目
述
(对项目的智能化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400字。
)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2、项目依托单位情况
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描述,包含生产纲领、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及占比等情况描述)
4、项目建设内容(包含项目总体架构、项目技术路线等)(附架构图)
5、项目目标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
1、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2、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3、目标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此部分要点根据附件3—2项目要素条件进行编写,如申报多个模式试点示范,需分别描述。
若不涉及以下方面,则在标题下写无。
(一)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附模型图)
(二)关键技术装备、先进控制系统应用情况
(三)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四)制造执行系统(MES)建设情况(附架构图)
(五)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附架构图)
(六)ERP与MES集成情况(附架构图)
(七)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附架构图)
(八)信息安全保障情况(附架构图)
(九)产品数据管理、实时质量预警情况(附架构图)
(十)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附架构图)
(十一)企业数字化设计能力持续提升
(十二)精益生产(质量控制与追溯、可视化管理)
(十三)智能物流
(十五)商业智能
(十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十七)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十八)5G、区块链等创新应用
四、下一步实施计划
(一)下一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项目实施预期目标(重点描述项目实施前后在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生产效率、产品不良品率、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项目成长性分析
1、财务成长性
2、技术成长性
3、综合效益成长性
(四)项目社会效益分析(需包含项目带动本地化配套情况描述,实施5场智能制造经验分享会计划。
五、项目示范推广分析(每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应围绕设计、制造、物流、销售、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环节,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例如:
实现生产车间物料运输自动化,大幅缩短运输时间,提高场内物流效率的物料输送解决方案;
装配、检修环节引入AR技术,实现作业指导书智能推送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
由多台机器人、加工设备组成,实现自动上、下料,多工序自动流转的柔性制造单元解决方案等等。
六、相关附件
(一)项目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
(二)企业专利。
附件3—2
2020年天津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项目所属类型要素条件
(一):
数字化车间
1.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智能化管理系统至少有10种。
3.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
智能工厂
1.系统互联互通方面,智能工厂建设内容满足相应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要求,数字化车间不少于2个(均达到数字化车间的标准);
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要求在80%以上,具有设计知识管理功能;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时在线检测技术,实现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物流设备的联网运行,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的上传率达到90%。
2.综合指标方面,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二、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序号
要素条件
1
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
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
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
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
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
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
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实现原料、关键工艺和成品检测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实时的质量预警。
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建立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建立工厂通信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