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19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答案】C

【分析】

根据n=V/Vm=m/M计算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据此解答。

【详解】A.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2.4L÷

22.4L/mol=1mol;

B.1.6gH2的物质的量为1.6g÷

2g/mol=0.8mol;

C.1.2molH2SO4;

D.28gCaO的物质的量为28g÷

56g/mol=0.2mol,但氧化钙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2mo硫酸含有分子数目最多,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公式,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以及适用范围。

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B.熔融氯化钠C.H2SO4D.蔗糖

【答案】A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据此判断。

【详解】A、铝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选;

B、熔融氯化钠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不选;

C、硫酸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硫酸不导电,故C不选;

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铝;

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硫酸等。

4.实验室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的混合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①烧杯②长颈漏斗③分液漏斗④酒精灯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详解】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则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的混合液需要分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分液漏斗,不需要长颈漏斗、酒精灯。

答案选D。

5.有关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呈红褐色

B.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C.用一束光照射它,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往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详解】A.Fe(OH)3胶体呈红褐色,A正确;

B.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B正确;

C.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C正确;

D.往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Fe(OH)3胶体,D错误;

6.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用加热分解法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B.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沸点分别为78℃、100℃)的混合物

C.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液

D.用酒精萃取分液法分离碘单质和水的混合液

【详解】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能用加热分解法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应该用结晶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故A错误;

B.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可利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沸点分别为78℃、100℃)的混合物,故B正确;

C.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则不能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液,可利用渗析法分离,故C错误;

D.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分液法分离碘单质和水的混合液,可以用四氯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常见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即可解答,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

7.对于反应:

WO3+3H2

W+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O3做氧化剂

B.H2表现还原性

C.W是氧化产物

D.每生成3molH2O,转移的电子数为6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详解】A.反应中W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WO3做氧化剂,A正确;

B.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氢气是还原剂,H2表现还原性,B正确;

C.反应中W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因此W是还原产物,C错误;

D.反应中W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0价,得到6个电子,因此每生成3molH2O,转移的电子数为6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D正确;

答案选C。

8.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NH3B.SO2C.Cl2D.H2

【详解】A.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用碱石灰干燥,A不选;

B.SO2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不选;

C.Cl2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C不选;

D.H2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D选;

9.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e3O4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SO2常作纸浆、草帽辫的漂白剂D.还原铁粉可作食品包装袋内的抗氧化剂

【详解】A.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不是四氧化三铁,A错误;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常作纸浆、草帽辫的漂白剂,C正确;

D.铁是活泼的金属,还原铁粉可作食品包装袋内的抗氧化剂,D正确;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以下“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A、CCl4和金属钠在700℃时发生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化合物氯化钠,A正确;

B、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会改变,B正确;

C、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气氧化,因此该反应不能在空气中进行,C错误;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答案选C。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O2与H2O反应:

Na2O2+H2O=2Na++2OH—+O2↑

B.铜与AgNO3溶液反应:

Cu+Ag+=Cu2++Ag

C.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

FeO+2H+=Fe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2↑+H2O

【详解】A.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

2Na2O2+2H2O=4Na++4OH—+O2↑,A错误;

B.铜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

Cu+2Ag+=Cu2++2Ag,B错误;

C.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FeO+2H+=Fe2++H2O,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

HCO3—+OH-=CO32-+H2O,D错误;

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7gNH3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

B.1molFe溶解于足量的盐酸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标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1mol/LNaOH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NA

【详解】A.17g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1分子氨气含有4个原子,则其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A正确;

B.1molFe溶解于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

C.标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不是NA,C错误;

D.1mol/LNaOH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其中含有的Na+数,D错误;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如C中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有关计算公式有

其中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1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B

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废旧铜线路板

Fe3+的氧化性比Cu2+强

C

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常温下铁和浓硫酸不反应

D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A.AB.BC.CD.D

【详解】A、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A错误;

B、Fe3+的氧化性比Cu2+强,铁离子能氧化单质铜,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因此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废旧铜线路板,B正确;

C、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因此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

D、漂白粉中的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次氯酸和CaCO3,次氯酸不稳定。

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因此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氯化钙与二氧化碳、水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1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加热钠至熔化后,停止加热并通入氯气,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小颗粒

C.棉球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Cl2+2NaOH=NaCl+NaClO+H2O

D.可在棉球右侧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由信息可知,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发生氯气与Na的反应生成NaCl,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氯气有毒,可利用碱液吸收,且氯气具有氧化性,以此来解答。

【详解】A.钠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A错误;

B.氯气与Na的反应生成N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