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910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商业心理学。

四、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师范生进行自我教育。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有利于更正确地认识自我,以便有的放矢地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

3可以学习一些学习的策略、与人相处的策略和心理调节的策略,以便增强学习的效果、改进人际关系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各种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特点,利用心理学应用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学习心理学,可以为学习其它学科打下基础。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教育性、系统性、发展性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

2、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心理测验法

4、个案法

5、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脑干(延脑、桥脑、中脑)、间脑(丘脑和下丘脑)、小脑和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和植物性神经(又叫自主性神经,功能是控制内脏器官、腺体、血液的运动)。

大脑皮层有三大沟裂:

大脑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

它们把大脑分四个区:

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主要功能是进行反射和传导冲动。

反射:

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反应。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

来自遗传,包括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学来的反射。

主要有俄国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美国斯纳金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抑制:

外抑制和超度抑制(保护性抑制)。

条件抑制:

消退和分化。

第一信号系统:

指具体的事物和事物属性的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指由词和语言的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为人类所特有的。

动力定型:

人不仅可以建立单一的条件反射,而且可以将多种刺激组成一个刺激系统,形成条件反射链索系统。

当刺激一出现时,人会出现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这叫定力定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4、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与理论派别

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学的理论派别:

1、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

前期理论:

潜意识理论、梦的解释及泛性论。

后期:

本能学说和人格理论。

具有生物还原论的倾向。

2、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

行为心理学,代表美国华生,他的代表作《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论》。

具有机械还原论和简单化倾向。

3、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诺、罗杰斯、弗洛姆和戈尔德斯坦等。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本性、人的尊严。

4、认知心理学: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新结构主义心理学;

心理主义的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学习的动力

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

个体获取知识的过程。

有三个特征:

主体自身必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这种变化是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后来学得的。

二、学习的意义:

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是社会发展和延续的需要;

学习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又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三、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①学习目的不同。

动物学习主要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和消极的;

人学习固然有适应环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改造环境和促进社会进步,是主动的、积极的。

明确的目的性是人和动物学习的根本区别。

②学习内容不同。

动物主要学习直接经验。

人学习有直接经验,但更多的是学习间接经验。

③学习媒介不同。

人可以通过语言来学习,而动物不能。

四、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

五、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可分为知识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2、根据学习所使用的心智不同,可分为观察学习、操作学习和思维学习。

3、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第二节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

二、需要的特点

指向性、紧张性、起伏性、动力性

三、需要的分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四、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

第一层次:

生理需要(主要指饮食、排泄、性、睡眠)

第二层次:

安全需要(身体健康、人身安全、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财产保障、年老后生活保障等)

第三层次:

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四层次:

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

认知的需要

第六层次:

审美的需要

第七层次:

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论价值:

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需要理论,它探讨了需要的本质、结构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对我们研究需要的本质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不足之处:

1、马斯诺强调需要是人的本能,否定人的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2、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但忽视了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生活条件之间的关系及社会价值。

第三节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直接推动人进行各项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动力。

动机的三种功能:

始发功能、选择和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二、动机的分类

1、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根据引发动机的需要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3、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长久的、间接动机和短暂的、直接动机

4、根据动机所起的作用: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5、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三、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内部推动动力,又叫学习动力。

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

成就动机:

个体愿意去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努力取得成就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成就动机的三种构成成分: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成就动机越大,学习成绩就越好。

(成正比关系)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1、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目的和所学内容的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地运用评价,合理地进行表扬和批评;

5、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四、学习兴趣

兴趣:

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内在倾向性。

分类:

根据兴趣指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兴趣维持时间的长短,分为长久兴趣和短暂兴趣

根据兴趣发展的水平,分为有趣、乐趣、志趣。

兴趣的品质:

广度、稳定性、指向性、效能

兴趣的作用:

促进学习;

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为个人的职业定向;

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

兴趣的培养:

兴趣要广泛;

兴趣要稳定;

认定目标,逐步培养高尚的间接兴趣;

保持永久的好奇心。

第四节情感

一、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感: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

是个体的某种需要在得到满足的情境下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而情感是个体在认识到客观事物与自身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后而产生的一种稳定、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①从需要层次角度来看,情绪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相联系,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是人所特有的;

②从发生角度来看,情绪发生得较早,是一种最原始的,低级的心理体验;

而情感发生的较晚,是一种后续的较高级的心理体验,它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③从表现形态来看,情绪表现出一定的情境性、激动性、短暂性,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以外显的方式存在;

而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长久性,它是在千百次从多方面感知事物的过程产生的,以内隐的方式存在,反映了本质的需求关系。

联系:

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没有情绪,情感无从产生亦无从表现;

情绪亦离不开情感,在一定的情绪中,总是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并且受到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本质。

二、情感的种类及特点

i.基本情绪状态及特点

根据情绪强度、激烈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心境:

是一种微弱的而持久的情境状态。

具有弥散性。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带有爆发性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

应激:

是在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热情:

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浓厚的情绪状态。

它是社会性、理智性、情绪性的统一。

挫折:

指个人的有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

攻击、文饰、倒退、幻想、冷漠(投射、认可、提升、否定、反向、曲解)

高尚的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

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它包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人道主义等。

理智感:

人们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高度的理智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

美感:

人们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是人们的审美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三、情感在教学中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i.教师积极的情感可以感染到学生,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体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要求,并将它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巩固、调整、校正自己的行为;

ii.教师消极的情感亦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感到冷漠、受到歧视,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自暴自弃,每况愈下。

健全情绪的标准:

1、健全的情绪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

2、健全的情绪强度与外界刺激的强度有关;

3、健全的情绪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

4、健全的情绪表现方式与个人的年龄特点相适应;

5、健全的情绪及产生的原因,能为当事人所意识到。

教育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1、让各种情绪都能得到表现;

2、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