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86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析】

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Fe+3CuO

Fe2O3+3Cu,可以得到个数比Fe2O3:

Cu=1:

3,而且此反应进行完,只有这样两种固体。

加入足量的盐酸中FeCl3和Cu的个数比为2:

3,完全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得剩余FeCl2:

CuCl2:

Cu=2:

1:

2。

故固体甲和滤液乙分别为Cu和FeCl2、CuCl2。

【详解】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一定不含Fe,正确

②滤液乙中不含FeCl3;

溶液中存在FeCl2和CuCl2,正确;

③若充分反应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氯化亚铁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一定有FeCl2,正确;

④若充分反应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但是剩余的锌不一定能将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可能有FeCl2,正确;

⑤若充分反应后Zn有剩余,则CuCl2、FeCl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锌,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

3.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

Fe2O3→Fe3O4→FeO→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

6.6g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设FeO的质量为x

设12gFe2O3完全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y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的质量为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

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

B。

4.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5.3%

B.5.6%

C.12.7%

D.13.4%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

【点睛】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5.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正确。

6.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和Na2O,相关反应①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B.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

C.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

D.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答案】D

A、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

y=16g<150g×

16%=24g

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共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钠的质量为5.4g-a,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a=3.1g,钠的质量为:

5.4g-3.1g=2.3g

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m=0.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不符合题意;

C、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不符合题意;

D、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氧化钠的质量为3.1g,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

3.1g=23:

31,符合题意。

故选D。

7.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44106100

y2.2gz5g

106/44=y/2.2gy=5.3g106/100=z/5gz=5.3g

图1中b点的值为5.3g÷

10%=53;

x点的值为(5.3g+5.3g)÷

10%=106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

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

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选C

点睛:

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②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时由于碳酸钙沉淀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

8.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B.0.6gC.0.8gD.0.9g

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2

7.2gx

x=0.22g

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

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m(氢气)>0.22g。

故选B。

9.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根据各组内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间发生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判断物质间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相符合的选项;

丙与丁均能和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所以可判断它们是氧气与碳,推断结论是否正确可采用依据选项分析判断转化是否完成即可得到答案。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

但当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丙是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说法错误;

C、当丙是碳时,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

丙是氧气时,乙是二氧化碳,丁是一氧化碳,甲是碳可完成该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丁是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无法与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该转化无法完成,故该选项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