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8823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7.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

“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

”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

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促使法律统治“一准乎礼”,实现了礼律统一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

  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

  18.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

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

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

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霍甲9000两

  B.霍甲6000两,霍丙3000两

  C.霍甲、霍乙、霍丙各3000两

  D.霍甲、霍丙各3000两,余3000两收归官府

  19.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多选(无)

2015

16.《左传》云:

“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

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17.唐永徽年间,甲由祖父乙抚养成人。

甲好赌欠债,多次索要乙一祖传玉坠未果,起意杀乙。

某日,甲趁乙熟睡,以木棒狠击乙头部,以为致死(后被救活),遂夺玉坠逃走。

唐律规定,谋杀尊亲处斩,但无致伤如何处理的规定。

对甲应当实行下列哪一处罚?

A.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应处斩刑

B.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应处绞刑

C.致伤未死,应处流三千里

D.属于“十恶”犯罪中的“不孝”行为,应处极刑

18.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革。

关于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

B.《大清新刑律》打破了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C.改刑部为法部,职权未变

D.改四级四审制为四级两审制

2014

16.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

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17.《唐律·

名例律》规定: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

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

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

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18.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

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

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能确定者,可继续调查,待危害性确定后进行判决

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

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

多选

56.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57.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2013年

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汉书·

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

“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

(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

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

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

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

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19.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56.《唐律疏议·

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

“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

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

”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D.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57.董仲舒解说“春秋决狱”: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关于该解说之要旨和倡导,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

B.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C.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不给予刑事处罚

D.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当时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2012年

16.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

  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

17.《折狱龟鉴》载一案例:

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

云:

“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

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

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

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

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

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

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

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

  A.《春秋》决狱

  B.“听讼”、“断狱”

  C.“据状断之”

  D.九卿会审

18.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

  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

56.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57.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

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

  B.应在霜降后10日举行

  C.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

  D.应在小满后10日至立秋前1日举行

2011年

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

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6题)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答案】D

 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7题)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