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8647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a)参加特大、特殊工程的图纸会审;

b)参加特殊项目技术交底;

c)组织或参与现场重大技术问题的调查和处置;

d)负责本部门主管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组织绿色施工内审;

参与五建组织五优杯、安全贯标内审、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等检查;

e)审核混凝土浇灌令;

f)组织、落实专项方案专家论证。

3.3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

负责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协调;

3.4项目部项目工程师(技术员)

负责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实施、检查和改进。

4工作程序

4.1图纸自审、会审

4.1.1图纸自审

4.1.1.1图纸自审程序

a)图纸自审指项目部在接到施工图纸后由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在设计单位图

纸会审前先期组织项目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的一项活动,图纸自

审的目的旨在预先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为设计图纸会审作准备;

b)接到正式设计图纸(有出图章、审图章)后,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应将设计图纸及时分发给有关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并做好签发记录,进行自审;

c)相关人员自审好后,由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及时召集施工员、资料员、关

砌、翻样等相关人员,组织会议审核,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将自审意见清单汇总,并做好R-8.5(6)-01《图纸自审记录》;

d)如有较多、较大的设计修改图纸也应按上述b、c顺序执行。

4.1.1.2图纸自审的内容

a)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b)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

盾;

c)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d)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e)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

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f)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g)图纸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存在抵触之处;

h)其他涉及图纸的各类问题。

4.1.2图纸会审

4.121图纸会审目的

通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与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就设计图纸进行交底、答疑和

沟通,形成共识并确认可供执行的设计图纸或技术文件。

4.1.2.2会审时间

一般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两周内进行,在图纸不能全部提供时也可对即将施工的部分先组织会审。

4.123会审组织

a)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组织,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督促业主尽快组织会审。

总包或施工方参加人员有:

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技术科长、

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特大、特殊工程五建技术管理部、专业分包方应派员参加;

b)会审分“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解决专业自身和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施工配合问题。

无论“专业”或“综合”会审,在会审之前,应先由设计单位交底,交待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的作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后再由各单位提出问题;

c)会审时,由项目工程师(技术员)提出自审时的统一意见,并作记录。

会审后整理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纪要》(建筑B-8),由各参加会审单位盖章后生效;

d)根据实际情况,图纸也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水电暖等:

当图纸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以解决施工中发

现的设计问题。

4.1.2.4会审内容

a)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

b)审查施工图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有无问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地质情

况;

c)审查建设项目坐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注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

d)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核对建筑、结构、上下水、暖卫、通风、电气、设备安装等图纸是否相符,相互间的关系尺寸、标高是否一致;

e)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注是否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f)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g)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

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

长度与抗震要求等;

h)审查施工图中的施工难点部位,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

i)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

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j)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若有不同意见和建议时,应将具体内容记录在会审纪要中,作为日后处理纠纷的证据。

4.125会审记录

a)图纸会审记录一般由会审的组织者进行记录和整理,也可由会审组织者委托

总包或施工单位进行整理,参加会审的单位和个人应在会审记录(纪要)上签字、盖章;

b)会审记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名称、会议时间、地点;

建设单位和施

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设计予以答复的(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商结果与解决方法。

(要注明图别、图号,

必要时附图说明);

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4.1.2.6会审记录的发送

a)盖章生效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纪要》由项目技术人员移交给项目资料员,由资料员发送,并做好分发记录;

b)会审记录持有单位包括建设单位(业主)、总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技术、质量、安全、经营预算、工程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施工队(班组)、预算员;

资料员按合同约定自存原件作竣工资料用。

4.2分部分项技术交底及检查

4.2.1五建实行技术交底制度,具体执行WJ-8.1

(2)-2016《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管理制度》

4.2.2检查

a)参与五建组织的“五优杯”、绿色施工内审、安全贯标内审、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等检查,部门抽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b)工程(分)公司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现场情况等进行检查;

c)项目部要求每周不少于一次对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现场情况等进行检查;

d)由检查人员根据现场执行情况,填写《检查表》。

4.3设计变更、技术核定

4.3.1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的编制

a)凡在图纸会审时遗留或遗漏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属于设计产生的,由

设计单位以《设计变更通知单》或重新出图的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

属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出具《工程变更通知单》,并通知有关单位;

b)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以及

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进行施工图修改时,由施工单位提出,并填写建筑

B-9《技术核定单》;

c)《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工程师(技术员)负责填写,并经项目经理审核,重大问题须经工程(分)公司总工初审再报五建总工审核,核定单应正确、填写清楚、绘图清晰,变更内容要写明变更部位、图别、图号、轴线位置、原设

计和变更后的内容和要求等。

4.3.2《技术核定单》送审

a)《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工程师(技术员)负责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办理签字和盖章,经认可后方生效;

b)经过签证认可后的《技术核定单》交项目资料员登记发放施工班组、预算员、质量员以及技术、经营预算、质检等部门。

4.4测量和技术复核

4.4.1测量依据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具有法规效应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严格

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建筑物定位、控制网布设、高程引测和沉降观测。

4.4.2测量和技术复核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对标准和规范有要求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

当复核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方可施工。

4.4.3测量和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

a)建筑物定位控制点的布设,应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定位测设,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经业主委托测绘单位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b)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填写建筑B-14-1《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建筑B-14-2《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等;

四角定位轴线(网)桩的坐标位置,测量定位的标准轴线(网)桩位置及其间距,水准点、轴线、标高等;

c)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填写建筑B-11《地基验槽记录》):

基坑(槽)底的土质;

基础中心线的位置;

基础底标高、基础各部尺寸;

d)砼及钢筋砼工程:

模板的位置、标高及各分部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高、型号和牢固程度;

现浇砼的配合比、组成材料的质量状况、钢筋搭接长度;

预埋构件安装位置及标高、接头情况、构件强度等;

e)塔吊基础、砼配合比、钢筋搭接长度、模板位置、标高及截面尺寸、预埋构件位置标高、桩锚固、筋锚固长度、焊接质量

f)砖石工程:

墙身中心线、皮数杆、砂浆配合比等;

g)屋面工程:

防水材料的性能,保温、找坡、面层、材料的质量等;

h)钢筋砼柱、屋架、吊车梁以及特殊屋面的形状、尺寸等;

i)管道工程:

各种管道的标高及其坡度;

化粪池、检查井底标高及各部尺寸;

j)电气工程:

变、配电位置;

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的位置和方向、送电方向;

k)工业设备、仪器仪表的完好程度、数量及规格,以及根据工程需要指定的复核项目。

4.4.4技术复核记录

a)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复核工程内容的技术员按各专项技术复核记录的统一表式填写,技术复核记录(如建筑B-13《建(构)工程测量复核单》、建筑B-17《工程技术复核单》等)应有所办技术员的自复记录,并经质检人员和项目工程师(技术员)签署复查意见和签字;

b)技术复核记录必须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办理;

c)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技术员负责交项目资料员,资料员收到后应进行造册登

记后归档。

4.5“五令”管理

4.5.1混凝土浇灌令

a)一次浇灌30n®

以下的混凝土施工,以隐蔽工程验收代浇灌令;

b)一次浇灌含30n3~800m3范围内的混凝土施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

c)一次浇灌含800?

n3~1500n3范围内的混凝土施工,?

由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d)一次浇灌含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