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862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文档格式.docx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主张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即“齐物”

法家

韩非

1法、术、势结合②主张严刑峻法,加强君主集权;

③主张革新

墨家

墨子

核心是“兼相爱、交想利”,具体提出非攻、尚贤、节俭等

3、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董仲舒改造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大一统。

(2)汉武帝:

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表彰六经等措施。

2、影响: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宋明理学

1、北宋五子:

周敦颐(理生万物);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

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宗”一派,理学中的唯物主义);

程颐、程颢(“天理”是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要掌握天理就必须遵守“仁”)。

2、南宋理学: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1)本体论:

“理气论”、理先气后。

天理就是指“三纲五常”。

(2)修养论:

提出格物致知;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文化成就: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

3、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南宋陆九渊:

本体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修养论:

发明本心——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以人生实践直接体验天理。

(2)明朝王守仁:

本体论:

心外无物——良心就是天理;

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提高自身修养就能认识天理。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李贽: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

反对盲从孔子,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理学的虚伪与官场欺诈。

2、黄宗羲:

代表有(明夷待访录)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学校是决定法律、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比君主权威还要大;

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

3、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私天下”,提出“众治”的主张;

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梁启超将其“亡国”与“亡天下”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秦始皇及历代帝王视天下为私产;

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5、唐鄄:

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指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主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纸:

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意义:

使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极大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指南针:

战国—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

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传入欧洲。

对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

为明代郑和远航、西方冷气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

3、火药: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有利于文明交流、传承,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书法艺术

书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时期

商朝

商周

秦朝

秦汉

魏晋

特征

成熟文字

浇铸金味

线条圆润

字型略长富于图案美

字型扁方平衡对称

字型方整规矩严整

活泼实用雅俗共赏

字型多变奔放跃动

2、古代著名书法家

(1)东晋王羲之被后代尊称为“书圣”。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頫创立了楷书中的“赵体”。

3、绘画

(1)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特征: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

4、京剧(国粹)的产生: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开始演变为京剧;

1840年后正式形成。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春秋《诗经》:

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1)内容: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

(2)特点:

句式为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语言丰富多彩,章节和谐,感染力强;

风格现实主义。

2、战国楚辞代表:

屈原《离骚》

特点: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两汉汉赋代表:

贾谊《吊屈原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4、唐诗代表: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5、宋词代表: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配乐歌唱,句子长短参差;

题材广泛,手法多样。

6、元曲:

包括元杂剧和散曲。

代表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明吴承恩《西游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军事科技(器物层次)

(1)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制度层次)

(1)康有为:

编著《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2)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强。

(3)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4)严复:

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用于今”。

其进化论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武器。

作用:

救亡图存,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具有进步性;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制度)

(1)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2)章太炎: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保皇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吸有革命。

(3)邹容:

发表《革命军》热情歌颂反清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内容

(1)前期: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和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

(新发展):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4、影响: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封建专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促进民众觉醒;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十月革命前进入中国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撰写《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进行介绍。

2、五四期间通过与各种新思潮的竞逐而进一步传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学术思想到指导思想的转变(李大钊、陈独秀);

与工人运动结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

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夺取政权。

②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定地价”资本主义土地纲领——巩固政权

(2)作用: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斗争的旗帜。

2、新三民主义

明确反帝反封建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2民权主义:

民权为平民所有,建立各阶级联盟。

3民生主义:

耕者有其田,关注工农生活状况。

成为第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大革命旗帜。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诞生于井冈山时期

(1)核心思想:

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代表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成熟于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理论(革命性质两步走,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动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2)文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3)标志: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改造与工业化并举);

经济建设正确处理十种关系问题;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指导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形成过程:

①1978年形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标志。

21992年发展:

南方谈话(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31997年十五大:

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意义: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