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7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RS钢桥面施工指南.doc

ERS钢桥面铺装施工指南

1EBCL防水粘结层材料

1.1EBCL胶料

EBCL胶料由A、B两种组分按照比例混合搅拌而成,其搅拌混合后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1.

表1.1EBCL胶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拉拔强度(70℃)

MPa

≥3

拉拔强度(25℃)

MPa

≥8

拉剪强度(70℃)

MPa

≥1

拉剪强度(25℃)

MPa

≥3

指干时间(25℃)

H

15≥t≥5

固化时间(25℃)

H

≤72

断裂伸长率(25℃)

%

≥10

粘度

适于刮除,不流淌

1.2环氧树脂粘结碎石(3-5mm)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玄武岩、辉绿岩碎石,碎石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以及规定的除尘、整形加工工艺进行轧制。

碎石技术要求见表1.2。

表1.2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60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12

砂当量不小于

%

60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小于0.075mm的含量(水洗法),不大于

%

1

吸水率不大于

%

2.0

2RA05树脂沥青混凝土材料

2.1RA树脂沥青

RA树脂沥青由A、B两种组分按照比例混合搅拌而成,其搅拌混合后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1。

表2.1RA05拌合用胶结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指干时间(25℃)

h

≥1.0

固化时间(25℃)

h

≤72

断裂伸长率(25℃)

%

≥50

拉剪强度(25℃)

MPa

≥1

2.2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玄武岩、辉绿岩碎石,碎石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以及规定的除尘、整形加工工艺进行轧制。

RA05是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石料没有再加热干燥的过程,因此,石料必须在生产、运输、储存及拌合生产全过程中保持干燥,防止淋雨或受潮。

要求石料场应在晴天时,用已轧制好的干燥路用片石、粗集料回轧生产RA05料,并要求对刚轧制好的RA05料进行防水包装,置于防潮的仓库内储存备用。

碎石技术要求见表1.2。

2.3细集料

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优先选用石灰岩石质,不得选用酸性岩质,也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见表2.3。

表2.3细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    

t/m3

≥2.60

坚固性(>0.3mm部分)    

%

≥12

砂当量   

%

≥60

吸水率             

%

≤2.0

亚甲蓝值            

g/kg

≥5

2.4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4。

表2.4聚脂纤维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纤维直径

μm

≥15

抗拉强度

MPa

≥500

断裂伸长率

%

≥19

抗老化

/

极高

3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材料

3.1沥青

SMA-13沥青混合料所用的沥青采用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3.1。

表3.1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g,5s)

0.1mm

30~60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

80

延度(15℃,5cm/min),不小于

cm

20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90

粘度(60℃),不小于

Pa.S

10000

闪点,不小于

230

RTFOT

163℃,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1.0

针入度比,不小于

65

回弹率,不小于

85

延度(5℃,5cm/min),不小于

cm

10

3.2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玄武岩、辉绿岩碎石,碎石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以及规定的除尘、整形加工工艺进行轧制。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3.2。

表3.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磨光值,不小于

42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6

吸水率,不大于

2.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5

坚固性,不大于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石料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MPa

120

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

90

3.3细集料

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优先选用石灰岩石质,不得选用酸性岩质,也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技术要求见表2.3。

3.4填料

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

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场填料按要求进行检验。

拌和楼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用填料技术要求见表3.4。

表3.4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3

2.60

含水量,不大于

1

亲水系数,小于

1

塑性指数,小于

4

粒度范围

<0.6mm

%

100

<0.15mm

%

90-100

<0.075mm

%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3.5木质素纤维

SMA路面采用优良的木质素纤维,其技术指标要求见表3.5。

表3.5木质素纤维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纤维长度

mm

6

灰分含量

%

18±5

PH值

7.5±1.0

吸油率,不小于

纤维质量的5倍

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

%

5

4配合比设计

4.1RA05树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1RA-05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要求

RA-05树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RA-05树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击实次数(双面)

50

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空隙率VV

%

0.0~2.0

稳定度MS,不小于

kN

40.0

流值

mm

20~50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

≥85

动稳定度(70℃)

次/mm

≥10000

冻融劈裂强度比

%

≥80

低温弯曲

≥2800

根据实际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确定RA-05的级配和最佳树脂沥青用量,同时对配合比进行性能试验验证。

4.1.2配合比设计阶段

1.确定混合料的设计级配范围:

RA-05树脂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范围级配范围见表4.2

表4.2RA-05树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RA-05

级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规定范围

100

90-100

55-72

35-55

25-43

16-30

12-22

8-16

2.矿料配合比设计:

从施工现场分别取各类矿料进行筛分,求得各种规格料的级配。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求得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3条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

设计合成级配应接近一条顺滑的曲线,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

3.矿料级配选定:

RA-05树脂沥青混合料中聚酯纤维的掺加比例以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配合比设计聚酯纤维掺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的1.0‰左右。

树脂沥青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和组分B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由于树脂性材料的强度受级配的影响小,因此在具体的级配设计过程中以拌和树脂沥青混凝土时的施工和易性及其空隙率设计范围要求来确定树脂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和沥青用量。

4.马歇尔试验:

利用初选的级配,以预估的树脂沥青用量为中值,按一定的间隔取5个或5个以上的不同沥青用量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按马歇尔设计方法计算体积指标(树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求得),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

5.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树脂沥青RA05混合料设计过程中以70℃马歇尔稳定度为主要控制指标,根据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空隙率,同时结合树脂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综合考虑,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6.配合比的设计检验:

配合比检验按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等性能检验;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测定残留稳定度及残留强度比;70℃车辙试验测定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应变。

7.配合比设计报告:

根据设计成果单独整理形成报告,报告应有2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材料品种选择的文字说明与原材料试验结果总结;混合料选定的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马歇尔试验成果、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配合比设计成果。

第二部分为原材料、混合料的相关试验资料附件。

4.1.3配合比生产验证阶段

用配合比进行生产试拌,取未添加胶结料前的拌合料进行筛分,检验混合料级配是否符合配合比要求;拌合均匀后目测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良好方可铺筑试验段。

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成型试件,检验其空隙率、稳定度、流值等指标,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水稳定性和车辙动稳定度(适用时)检验。

对配合比生产验证阶段确定的成果单独总结上报。

4.2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要求

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3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击实次数(双面)

50

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空隙率VV

SMA10

%

2-4

SMA13

3-4.5

矿料间隙率VMA

%

≮17.0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n,不大于

VCADRC

沥青饱和度VFA

%

75-85

稳定度MS,不小于

kN

7.0

流值

mm

谢伦堡离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不大于0.1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

不大于15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

>80

动稳定度

次/mm

>3000

冻融劈裂强度比

%

>80

渗水系数

ml/min

<80

低温弯曲试验-10℃

10-6

>2800

根据实际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确定SMA的目标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同时对目标配合比进行性能试验验证。

4.2.2目标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