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535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Word文件下载.docx

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homeostasis):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

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

):

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determinant,AD):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表位(epitope):

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

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

是一类不需要Th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

该抗原由B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即来自不同物种之间的抗原性物质。

该抗原在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ntigen)即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物质,如血型物质等,可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诱导免疫应答。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该抗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诊断有关。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antigen)即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或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antigen)即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1/5,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佐剂(adjuvant):

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入机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佐剂(如卡介苗)。

抗原提呈(antigenpresent)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TCR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antigenpresentingcell)指能表达MHC-II类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具有强大的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能力。

抗体(Antibody,Ab):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并识别抗原后,分化为浆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Fab(Fragmentantigenbinding):

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Fc片段(fragmentcrytallizable):

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现在认为,Ig与Ab没有什么区别)

①IgG(对应γ链):

是生物体液内主要的Ig,约占血液中Ig总量的70~75%。

由于IgG能通过胎盘,所以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IgG在抵抗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

婴儿出生后2~4周开始合成IgG,8岁以后血清中IgG可达到成人水平。

由于IgG较其他类Ig更易扩散到血管外的间隙内,因而在结合补体、增强免疫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和中和细菌毒素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抗感染,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一面。

但某些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等中的自身抗体都是IgG。

一旦它与相应的自身细胞结合,反而加强了组织损伤作用。

②IgM(对应μ链):

在Ig中分子量最大,通常称为巨球蛋白,占血清Ig总量的10%。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IgM由五个基本结构相同的单体组成。

各单位间由一条连结链(J链)连结成“星状”的五聚体。

IgM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也是经抗原刺激的动物体内最先出现的抗体,因此检查IgM的含量,有助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IgM在胎儿3个月后即开始合成,但水平很低,1~2岁时血清中IgM含量达到成人水平。

通过结合补体,IgM有溶解细菌和溶解血细胞的作用,并能中和病毒,其效能比IgG高100倍以上。

很多抗微生物的天然抗体、同族血凝素(抗A型与抗B型血)、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因子以及梅毒的补体结合抗体都属于IgM。

③IgA(对应α链):

在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Ig总量的10~20%。

IgA有单体(1个基本结构)、双体(2个基本结构)或多聚体(若干个基本结构,由J链连结)等不同形式。

血清中的为血清型IgA,主要为7S单体。

各种分泌液,如唾液、眼泪、汗液、初乳、呼吸道及消化道分泌液中的IgA为分泌型IgA(SIgA),由二聚体及多聚体构成,此外还有分泌小体存在。

分泌小体有助于分泌型IgA抵抗蛋白酶的水解和促使IgA通过分泌组织的粘膜进入分泌液内。

分泌型IgA具有明显的保护体表,防御病原入侵的功能。

④IgD(对应δ链):

IgD在血清内含量很低(少于总量的1%)。

IgD较IgG1、IgG2、IgA或IgM更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而且易自溶。

IgD的生物功能尚不十分了解。

目前已知的IgD活性抗体包括抗细胞核抗体、抗基础膜抗体、抗胰岛素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抗青霉素抗体和抗白喉毒素的抗毒素。

IgD与疾病的关系亦了解不多。

⑤IgE(对应ε链):

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极低。

IgE主要由呼吸道和肠道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

在鼻腔、支气管分泌液、乳汁与尿液中存在分泌型IgE。

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或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结合,遇到花粉等各种过敏原后,则抗原与IgE在这些细胞表面结合,使之释放大量活性介质,如组胺等,结果诱发I型变态反应。

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n,HVR):

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可变区(V区):

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region):

即抗原互补决定区。

VH和VL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Ig功能区(Igdomain):

是指Ig分子的肽链折叠成的球形结构。

每个功能区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

J链(joiningchain):

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

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分泌片(secretorypiece):

又称分泌成分,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肽链,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

具有保护分泌型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并介导IgA二聚体从黏膜下到黏膜表面的转运。

Ig折叠(Igfolding):

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状”结构。

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

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ADCC(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

直接杀伤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FcεRI)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补体(complement):

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pathway):

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C3转化酶:

C4b2b,C5转化酶:

C4b2b3b,C后均有上划线】

补体旁路途径(alternativepathway):

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