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7022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幼儿教育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和学前教育思想,掌握古代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则、方法和实施形式,使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理解古代胎教的实施方式、经验及其局限。

3.了解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4.了解古代学前宫廷教育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特点;

难点:

古代学前家庭与宫廷教育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

五、教学时数

6学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古代学前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教育的一个新领域。

漫长的古代发展史和浩瀚的古代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在古代学前教育基本形式和特点、古代胎教、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古代学前宫廷教育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财富。

一、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儿童的父母是天然的老师。

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其原因在于:

第一,学前社会教育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

第二,大工业使人们的社会联系大大加强,从而使人们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观念大大加强,产生了要求儿童自幼就接触社会,认识世界的愿望。

第三,兴办托幼机构需要专职的保教人员,学前社会教育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妇女获得一定程度解放的基础上。

第四,学前社会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有特定的场所,面对幼儿群体进行保育和教养,要求在内容、方式、设备、措施等方面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常规,需要对幼儿的共性及个性特点有科学、系统的了解和研究。

(一)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发达的原因

古代学前教育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古代家庭教育的发达是由古代家庭所处的特殊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决定的。

在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方式的小生产条件下,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就是家庭。

家庭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生产的组织、财产的管理分配、生活的安排筹划均有规定。

古代家庭这种高度的凝聚力与多功能性,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广泛的施教内容。

(二)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

1、有专门的学前教育实施和理论,如按年龄安排的儿童教育计划中入学以前的部分,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有关论述等。

2、古代的学前教育尚未从整个儿童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领域。

3、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父母。

二、古代胎教

(一)早期胎教的实施

胎教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施加特定的影响,是一种早期教育措施。

(二)早期胎教的发展演进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及局限

1、高度重视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高度注重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胎教实际上是母教。

三、古代学前家庭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它融会于家庭生活之中,但也具有一定能够的目的和计划性;

特别注重培养符合封建礼教的幼儿生活常规和行为规范,不考虑照顾幼儿的年龄特征;

存在一些迷信、片面思想,但不乏符合科学的、有成效的观点和措施。

(一)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

(二)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

1、召见长辈之礼

2、求见长辈之礼

3、讲究卫生的习惯

(三)初步的道德教育

1、自幼培养正确的志向

2、鼓励自幼行善积德

3、要求自幼养成诚实无欺的品德

4、礼让

(四)早期的知识教育

四、古代学前宫廷教育

古代学前宫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是在皇帝的宫廷内对世子的教育。

(一)保傅制度

太子自婴儿时就开始接受教育,各种保傅之官早就设立,而且有明确的分工:

保,负责身体保育方面;

傅负责道德培养方面;

师,负责知识和经验的教导方面。

(二)“备三母”制度

挑选适宜的女子来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的事物,也有专设之职,这就是“备三母”制。

子师、慈母和保姆统称“三母”。

第二节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一、论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古代重视早期教育的思想渊源

(二)对学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1、喜好活动和游戏

2、模仿性强

3、行为受真实情感的支配

(三)“慈幼”的社会责任观

“慈幼”即爱护儿童。

“慈幼”的具体主张有两点:

一是国家对儿童采取优恤待遇。

二是收容哺养孤儿。

“慈幼”不只局限于优恤和养育上,也包括教诲在内。

(四)“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

早期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德育方面,也表现在智育方面。

二、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注重环境的影响感化

(二)反对溺爱子女

(三)教以正,守以常

(四)信而勿诳

(五)量资循序与培养兴趣

三、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正本”的优生观

(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

1、戒饱暖

2、节嗜食

3、任啼哭

4、绝惊扰

5、避险物

 

第二章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近代学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和实践。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清末学前教育机构、制度。

2.了解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制度。

3.了解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4.了解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特点。

5.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及实践。

康有为、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

清末和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和制度;

陶行知、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异同。

讲授法、讨论法

8学时

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有关幼儿教育的主张:

1、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儿童教育

2、引进西方心理学,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化。

3、废科举,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儿师资的培养奠定舆论基础。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定

(一)封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有关蒙养院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蒙养院的对象:

三到七岁儿童

2、蒙养院的设置:

不单独开设,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3、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蒙养院老师称“保姆”,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三、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一)教育领域打破“女禁”的革命

(二)女子师范学堂的建立

(三)幼儿保教专业理论的确立与研究

(四)蒙养院的保教内容

(五)蒙养与家教合一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一)官办蒙养院

(二)私立蒙养院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1、发布教育改革令。

2、颁发新的教育宗旨。

3、制度学制系统。

4、改革课程。

5、改革教学原则和方法。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

蒙养园不占学制年限,并为单独成为学制系统的一级,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

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内,不设于育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二、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定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摧动下的教育改革

教育上的主要的改革有:

1、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2、争取男女平等教育权。

3、学校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4、大学的改制。

(二)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壬戌学制中规定,小学校下设幼稚园,接收六岁以下之儿童。

三、幼稚园课程

(一)蒙养园课程

幼稚教育内容:

游戏、唱歌、谈话、手技。

与清末蒙养院课程相比,只是“唱歌”代替“歌谣”。

两种制度都受日本学制的影响。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幼儿教育的内容,在“五四”运动后,有了较大的变化。

促进这种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

第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第二、杜威来华讲学。

第三、学前教育家掀起了幼儿教育试验活动。

1932年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比较完备,在性质上反应了资产阶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该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三方面内容。

第三节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一、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一)设园宗旨:

培养治华代理人和使中国基督化

(二)保教内容和方法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分为两种:

日本式和宗教式。

二、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训练师资的主要途径,一是吸引中国女子出国留学,直接接受国外幼稚教育专业训练;

一是在中国开办幼稚师范学校。

第四节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一、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反思与憧憬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

(二)儿童公育思潮

1、公育和私育的区别

2、康有为公养公育思想

3、蔡元培论儿童公育的必要性

4、儿童公育的实施

人本院(胎教院)——公共育婴院——幼稚园

(三)对引进国外幼稚教育制度的反思

1、幼稚园害了“三大病”,不适合中国国情

2、幼稚园办成了“幼稚监狱”,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

(一)开辟幼稚园的新大陆——举办工厂区和乡村学前教育机构

1、创办第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2、创办劳工幼儿园

3、大场农村托儿所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全面实验

1、幼稚园课程实验

2、关于培养儿童行为习惯的探索

3、练习技能

4、幼稚生生活经历的实验

(三)北京香山慈幼学前教育的探索

第五节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一、老解放区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必然性

二、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一)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所

(二)单位所属托儿所

(三)变工托儿所、哺乳室

(四)游击式的托幼机构

(五)小学附设的幼稚班

三、老解放区学前儿童保教内容、方法

(一)婴幼儿保健

1、保证必要的营养

2、严格生活制度

3、疾病的防治

4、身体锻炼

(二)婴幼儿教育

1、培养良好习惯,训练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确定课程

3、劳动教育及劳动习惯的培养

4、教才编写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5、保教原则

第六节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