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3828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docx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

一.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要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一)生活即教育。

包括以下含义: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他认为应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三)学做合一。

它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联系近期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评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1、裴斯泰洛齐简介。

2、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实践。

3、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理论。

4、启示。

三、简述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及其特点。

答:

一、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之一。

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从“白板说”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幼童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洛克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目的。

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才。

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

首先,他反对娇生惯养,强调及早锻炼。

其次,多运动,多睡眠。

最后,儿童的食物要清淡、简单,除了饥饿以外不用别的调味品。

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

他认为,善恶观念是后天的。

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

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因此,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洛克为绅士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

阅读、书写、绘画、本族语、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几何、天文学、年代学、伦理学、历史、法律和簿记等。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积极、正确的主张。

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种种方法教儿童认识字母、学习阅读等。

洛克指出,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尽力使得一切事情变得容易。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世界观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没有进过什么学校,靠自学成才。

1749年因撰写《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获奖而赢得了极大声誉。

以后,相继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年)、《新爱洛绮丝》(1761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和《爱弥儿》(1762年)等。

卢梭基本上是一位自然神论都。

一方面,卢梭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

另一方面,他认为由于上帝的恩赐,人生而秉有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

(二)自然主义教育观1.自然教育的涵义与近代儿童观的确立

“回归自然”既是卢梭政治、宗教和化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根据。

从性善的观点出发,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原则作为批判旧教育和建树新教育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

自然、人和事物。

他要求教育适应人的内在自然发展的要求,促进人的身心的自然发展。

他呼吁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强调充分度过儿童时代的重要意义,并要求教育者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以及性别特征。

2.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在《爱弥儿》是提出了通过家庭教育或自然教育培养“自然人”的设想。

他所要培养的“自然人”不是封建国家的公民或国民,不是局限于某种阶级和某种职业的人,也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独的野蛮人,而是一个“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

3.教育的基本要求

(1)自由教育卢梭认为人具有自由的天性。

他所说的自由,指的是由人的意志产生的自动的动。

既然自由是人的天性,那么自然教育的首要要求就是自由教育。

(2)消极教育

卢梭把从出生到12岁称作“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他要求教育者或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教的方针,或只锻炼他的身体、器官、感觉和体力,而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

要放任无为方可一切有为。

(3)身心调和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的最大的秘书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4)活动教育

卢梭指出,上赋予人以活动的自发性。

他强调教育者必须为儿童提供活动的机会和自由。

只要他想做什么,就应该让他做什么。

(5)行动多于口训

卢梭认为: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在任何事情上,我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

卢梭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

他抨击封建制度,对于封建教育给予沉重的打击。

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正确性、深刻性与偏激性和片面性共存。

三、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教育家,生于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

1768年,裴斯泰洛齐在家乡开办名为“新庄”的示范性农庄,他在新庄创办孤儿院。

1780~1978年主要从事写作,发表了大量关于社会和教育问题的文章和著作。

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987年)使他一举成名。

(二)教育基本理论

1.教学心理化与要素教育

教学心理化是裴斯泰洛齐新式教学的总的原则。

他认为,只有使教学过程本身与儿童的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及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

教育过程应从一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经过研究与思考,裴斯泰洛齐发现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得以清晰的手段,来自数、形和词。

而在数、形、词中还有更简单的要素。

如数的要素是“1”,形的要素是“直线”,词的要素是“音”。

由此出发,他循着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的路线,建立起初等分科教学法的体系。

裴斯泰洛齐是前幼儿园时期家庭学前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在促使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以母爱为依托、以感觉和心灵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前儿童教育体系。

他以和谐发展的理论及要素教育方法为依据,详细研究了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强调直观、语言和活动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意义,并把游戏作为教育幼儿的重要方法。

四、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他以性格形成说为基础,欧文重视教育,尤其强调早年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为此,他创立了幼儿学校,并提出了一整套幼儿学校理论。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欧文出生于英国北威尔士蒙马利郡纽汤镇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

四五岁进小学,9岁离开学校自谋生计。

他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并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1816年元旦,欧文在新拉纳克成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其中包括为1~6岁儿童创办的“幼儿学校”。

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创建体现共产主义思想的“新和谐村”,为2~5岁儿童设立幼儿学校,并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尝试。

欧文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下列作品中:

《新社会观》(1813~1816年)、《1816年元旦在新拉纳克性格陶冶馆开幕典礼上的致辞》(1816年)、《致拉纳克郡报告》(1820年)、《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和《自传》等。

(二)性格形成说

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三)论幼儿学校

1.论设立幼儿学校的必要性

欧文认为,设立幼儿学校是性格形成和性格教育的需要。

设立幼儿学校有助于改善工人幼小子女的悲惨处境。

设立幼儿学校也是实行儿童公育制度的需要。

设立幼儿学校是建立新社会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2.幼儿学校的设施和管理

欧文理想中的幼儿学校应当是供膳宿的,尽管在实践中受条件的限制他尚无法做到这一点。

幼儿学校的重要设施之一是游戏场,供儿童在户外新鲜空气中玩耍。

3.幼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智育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是欧文智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为要切实做到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欧文主张把整个教育制度建立在使儿童认识各种事实的基础上,为此必须把直观教学原则放在智育方法的首位。

(2)体育、音乐和舞蹈欧文认为,要使孩子们有强壮的身体,就必须尽量使他们呆在室外。

欧文还认为,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应学习舞蹈,声音悦耳的孩子将学习唱歌。

(3)德育幼儿学校德育的首要原则是使儿童自幼养成社会合群精神或集体主义精神。

欧文强调德育的方法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

(四)对幼儿学校教师的要求

从性格形成说出发,欧文重视教师的榜样和教导对幼儿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教师应首先受到良好教育,教师决不可以责打、辱骂幼儿,也不允许在言语或行动上有任何威胁的表示。

相反,教师应和颜悦色地同儿童谈话,多叮嘱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四、论述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一)

1、1904年颁布“葵卯学制”,标志着学前教育从家庭走向专门教育机构。

2、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3、颁发《蒙养院章程》。

4、师资由乳媪、节妇担当。

(二)

1、1912-1913颁布“壬子葵丑学制”。

2蒙养园附设在各小学学校内。

3、师资由女子师范学校培养的保姆担当。

五、夸美纽斯幼儿教育思想评介。

答:

一、教育要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他认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婴幼儿身心方面的特点与成人是不同的,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充满活力,血气旺盛,容易接受教育,想象力活跃,求知欲望很强烈,思维敏捷,记忆力保持牢固、持久,手指柔软,可塑性大。

他对婴幼儿的这些认识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多数是比较科学的。

二、认为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他认为婴幼儿的教育既要抓得早又要抓得好,一切事情都有赖于开端,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其将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教育预防坠落要比挽救坠落好得多也容易得多。

他的这一理论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人的最初印象是十分深刻和难以改变的。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被心理学和教育学所证实,同时也验证了夸美纽斯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这里重点想谈谈“通过教育预防犯罪要比挽救坠落好得多也容易得多”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对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一是: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础,特别要重视儿童的健康,为将来入学校学习做好准备。

儿童最终总归要跨入学校的大门,去接受学校教育。

在此之前先给他们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是符合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的。

其二是: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应该把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教给儿童,应该给他们代数、几何、光学、电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一些社会性的知识,养成一些宗教性的道德习惯等。

当然受时代和科学发展的制约,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

这在我们学习研究中是应当注意的。

六、论述文艺复兴时期幼儿教育一般特征及其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由封建教育向资本主义教育转化和发展,表现在强调发展个性,培养生气蓬勃、身体健壮、知识丰富和积极参加日常生活的人(不是僧侣和骑士),以发展人格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对儿童的注意加强了,认为儿童是正在发展着的人,反对对儿童施行体罚。

体育:

恢复了古代(希腊)体育,重视学生身体的健康;并采用种种方法来发展健全了体格。

美育:

美育也重新受到重视,图画、音乐、诗歌等形式。

智育:

学校教学科目扩充了,增加了好些新的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而且传统的“七艺”也发生了变化。

希腊文、拉丁文及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占了极重要地位,这是跟以前不同的。

学校教学改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校教学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盲诵枯记,主张直观教学,并保证学生自觉地领会知识。

这一时期学校的数量增加了,有初等学校也有中等学校,有男子学校也有女子学校,大学的数量也大大地增加了。

教会学校的势力已大大削弱。

人文主义思想基本上是反映资产阶级的特性和本阶级的利益的。

意义:

以人文主义作指导,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把儿童看成被“原罪”污染的有待赎罪的羔羊;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悉心关怀、照顾。

他们重新提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塑造新人的教育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他们都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童虽然以7岁入学为宜,但在入学

之前,儿童应该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预备教育,尤其是道德行为与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他们重视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要求父母、教师或保育人员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表率:

在教育方法上,他们要求取消体罚,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代替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手段;在教学工作上,他们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启发等。

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使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相对于中世纪前期的家庭教育,不舍于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并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家庭教育。

七、蒙台梭利教育法评介。

1.内涵:

为蒙台梭利所创,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体系。

2.内容:

①感官训练;

②动作练习;

③生活技能的培养;

④初步的知识教育。

3.评价:

①历史意义;

②借鉴价值。

八、论述五四运动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积极意义。

答:

1、五四运动概述。

2、特点:

(1)反封建儿童观;

(2)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个性;

(3)倡导幼儿教育的平民性;

(4)强调幼儿教育民族性。

3、意义:

(1)历史意义:

反封建,反外国化。

(2)现实意义:

幼儿教育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

九、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评介。

1、张宗麟简介。

2、论幼儿教育的地位与作业。

2、论我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和发展方向。

4、幼儿园课程——社会化课程。

5、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

6、评。

科学性、社会化、启迪意义。

十、试评述二战后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

(一)实行开端计划,对于困境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

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提出的,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它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

(二)掀起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1、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这自然波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界也开始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模式丰富多样,蒙台梭利运动和皮亚杰理论再度兴起。

3、1963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出版了一些幼儿教育杂志。

(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由各洲自行决定,教育机构类型多种多样。

有幼儿家教育组织;保育学校;幼儿园;日托所或日托中心。

(四)培训学前教育师资,促进师资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十一、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答: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最早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实验与研究的先驱,他在长期实践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不少既符合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又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与思想,为中国学前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可贵的是他敢于批判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积极创办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幼稚园,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从而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来创建中国化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简明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与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特别是他对学前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先进的儿童观、创造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的理念等,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

十二、试分析、评价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答:

蒙台梭利对20世纪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影响十分广泛,几乎遍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她的事业激起了人们巨大的热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兴起了蒙台梭利运动,她毕生献身于儿童教育事业,长期从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对促进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教育理论和著作是长期观察和研究儿童与教育改革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括。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

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关键问题可能在于:

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致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

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从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