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97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度尺寸的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

将选好的量块用汽油棉花略为擦去表面防锈油,表面遗留的一层极薄油膜有利于研合,但表面上不得有尘埃或棉花纤维,用少许压力将两块量块的工作面相互推合;

3.3调整仪器

3.3.1擦净仪器工作台7。

将量块置于仪器工作台上。

松开螺钉12,转动升降螺母13,调整横臂11上下移动,使测头与量块中心接触(注意:

勿使量块在测头下挪动,以免划伤量块工作面),从刻度盘10上观察,让指针出现在刻度盘上+50~+90μm范围内,锁紧螺钉12;

3.3.2松开指示表锁紧螺钉5,转动凸轮螺钉4,使指针较准确对“零”;

然后锁紧螺钉5,转动微调螺钉3,使指针对准零位。

轻轻按动提升杠杆14使测头起落数次,保证上下运动自如。

当指针指示稳定后,抬起量头,取下量块;

至此,当指示表指针准确对“零”时,工作台表面到测杆头的距离即为由量块规定的标准尺寸(精度由量块精度确定)。

3.4进行测量

3.4.1擦净工件表面并置于仪器工作台上,轻轻按动提升杠杆14使测头抬起,将工件置于测头下,轻轻放下测头,进行测量。

对所有指定部位进行测量(见实验报告书测量部位图);

每个部位测量3次以上,取算术平均值为该部位的测量结果。

3.4.2测量圆柱形工件直径时,横向移动工件,读取最大值为该截面直径尺寸。

4.注意事项

4.1仔细、小心操作,不得有任何碰撞。

调整仪器时要观察指针位置,不应超出标尺示值范围;

4.2从量块盒取出量块时,用竹摄子夹出,注意保护量块工作面,不得划伤或掉落地上。

4.3用后未经清洗上油不能放回量块盒;

4.4测量结束前,不应关闭量块组,以备随时校对零位。

5.思考题

5.1用比较仪能否进行绝对测量?

5.2测量时,量块是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

 

表格1长度尺寸的测量

名称

测量范围

示值范围

分度值

被测工件

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

量块

测量数据记录(μm)

轴向位置

径向方位

1-1

2-2

3-3

被测件实际尺寸(mm)

Ⅰ—Ⅰ

最大φ

Ⅱ—Ⅱ

最小φ

Ⅲ—Ⅲ

Ⅳ—Ⅳ

实验2圆跳动误差测量

1.1熟悉有关通用量具及偏摆检查仪的使用;

1.2了解圆跳动的一般测量方法,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2.测量原理与方法

图2-1所示为偏摆仪进行园跳动误差测量的原理图。

偏摆检查仪由仪座,顶尖座,套筒,三号莫氏顶尖等组成,两顶尖在同一条直线上。

借助顶尖弹力和紧固手柄,将工件置于两顶尖之间。

配合千分表对工件进行检测。

偏摆检查仪主要用于轴类、盘类零件的径向及端面跳动误差的检测。

3.1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3.1.1将零件擦净,置于偏摆检查仪两顶针之间,如图2-1所示,注意应使零件转动自由,但不允许轴向窜动,然后固紧二边尖座;

当需要卸下零件时,一手托住零件,另一手向下按手柄L,即可取下零件。

3.1.2将百分表装在表架上,使表杆通过零件轴心线,并与轴心线大致垂直。

测头与零件表面接触,并压缩1-2圈,紧固表架后转动被测件一周,记下百分表最大、最小读数,两者之差即为I—I断面的径向圆跳动量。

测量三个断面,取其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图2-1

3.2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取下百分表,用表架夹持杠杆百分表的测杆上端,缓慢移动表架使测头与被测端面A垂直接触,并有一定压缩量,紧固表架。

测杆的正确位置如图2-1所示。

转动工件一周,记下百分表的最大、最小读数,两者之差即为该直径处的端面圆跳动量。

在该测量位置上测量3次以上,取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在任意三个直径处测量。

最后,取最大跳动值作为测量结果。

4.思考题

4.1径向圆跳动的测量能代替圆度、同轴度项目吗?

4.2选择径向圆跳动的基本原则?

4.3端面圆跳动能否控制垂直度?

4.4何谓全跳动?

如何测量全跳动?

表格2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示值范围(mm)

分度值(mm)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测量位置

最大读数

最小读数

误差值

Ⅰ-Ⅰ

Ⅱ-Ⅱ

Ⅲ-Ⅲ

测量结果

mm

径跳误差

=

端跳误差

实验3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

1.1加深对△Ew及△Fw的理解;

1.2熟悉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2.测量原理及仪器简介

公法线长度W是两平行平面和两异名齿廓相切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渐开线形成原理可知,公法线长度W等于跨齿数对应的基园弦长,见图3-1(a)。

图3-1公法线长度测量

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同一齿轮上测得的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由于它能反映齿轮传动时啮合线长度的变动,故用以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仅反映加工时的切向误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对公称值的偏差。

它与齿厚偏差有关,用来评定齿侧间隙的大小。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通常用的测量器有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

本实验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

根据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mm)若干种,刻度值0.01mm。

根据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W来选取,其测量方法见图3—l(b)所示。

3.实验步骤

3.1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式中:

m—模数;

α—齿形角;

x—变位系数;

n—跨齿数;

Z—齿数;

invα—渐开线函数

当x=0,α=20°

时,公法线长度按下式计算,即

跨齿数

或按下表选取:

齿数Z

10—18

19—27

28—36

37—45

跨齿数n

2

3

4

5

3.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公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3测量公法线长度的变动△Fw:

按确定的跨齿数,每跨n个齿测一条公法线长度值。

在齿轮一周中,逐齿测量所有公法线长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实际公法线长度变动△Fw。

且△Fw<Fw为合格;

3.4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

在圆周约120°

方向测出三条公法线长度值,计算出平均长度与公称长度W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

其值在被测齿轮相应精度等级的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Ewms与Ewmi范围内为合格。

4.1应使用棘轮机构控制测力,不应直接拧紧活动套筒;

4.2测量时,使两量砧平行紧贴齿面时读数。

5.1测量△Ew和△Fw的目的是什么?

5.2△Fw属第几公差组的检验指标?

表格3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

测量范围(mm)

齿

编号

模数m

齿形角α

变位系数X

精度等级

公法线公称长度W

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的测量单位:

mm

齿序

实际长度

实际公法线长度变动△FW=Wmax-Wmax=

评定

结果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评定单位:

平均长度

实际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

评定结果

Ewms

Ewmi

实验4齿轮分度圆齿厚偏差测量

1.1了解齿厚偏差的意义及其对齿轮转动的影响;

1.2熟悉齿厚的测量方法及有关参数计算。

2.测量原理及量具说明

分度圆齿厚偏差△Es是指分度圆柱面上法向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Es的大小间接地反映齿轮传动时的齿侧间隙的大小。

为获得分度圆齿厚偏差,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齿厚的公称值,这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二是测量实际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厚,关键是找到并将量具定位在分度圆上进行齿厚测量。

实际测量时无法以分度圆定位,而只能用齿顶圆定位来间接测量分度圆上的齿厚,因此需要求出实际齿轮的弦齿高

齿厚通常用齿轮游标卡尺测量,如图4-1所示。

齿轮游标卡尺的刻度值为0.02mm。

模数有1—26mm和1—18mm两种。

外形相当于两个普通游标卡尺的组合,图4-1齿轮游标卡尺

直立游标尺l用来控制测量部位的高度,水平游标尺5用来测量弦齿厚。

3.实验步骤

3.1测量被测齿轮实际齿顶圆直径da’,并计算出理论的齿顶圆半径ra

3.2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分度圆处的公称弦齿高h和公称弦齿厚S值

3.3求出被测齿轮的实际分度圆弦齿高

ra—理论齿项圆半径;

—实际齿顶圆半径

3.4将直立游标尺1准确地定位到

,并用螺钉固紧;

3.5将卡尺置于轮齿上,使高度尺顶端2与顶圆正中接触,然后将量爪3和4靠近齿廓,从水平游标尺上读出分度圆弦齿厚的实际尺寸(注意:

一定使量爪测量面与齿面保持良好接触,否则测得值会偏大。

接触良好与否可借透光加以判断),在圆周的四个等距离位置上进行测量;

3.6将测得的实际齿厚

减去公称齿厚

所得的偏差,即为齿厚偏差,其值在齿厚极限偏差范围内为合格。

4.1测量△Es的目的是什么?

4.2弦齿高

为何与齿顶圆半径有关?

4.3齿轮游标卡尺测量齿厚方法有哪些特点?

存在哪些不足?

分辨率

齿轮Z

(mm)

理论齿顶圆半径

实测齿顶圆半径

实测分度圆弦齿高

=

理论分度圆弦齿厚

测量结果(mm)

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