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693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京、津、沪、渝3.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

二、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

1.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壮族2.各民族地区分布特点: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

分布遍及全国,集中:

东部、中部少数民族:

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互助

三、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的总体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主要山脉

1.东西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巨大弧形山—喜马拉雅山

(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五)地震和火山

1.我国是多地震国家

2.主要地震带①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④西北新疆、甘肃、宁夏

四、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一)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冬季南北温差大(纬度、冬季风)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纬度、夏季风)2.温度带的划分: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量分布特点空间: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夏季风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时间集中夏秋季节

年际变化大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及其影响2.干湿地区的划分:

据降水量和蒸发量关系分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三)气候特征

①季风气候显著②雨热同期③气候复杂多样

五、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外流河及水文特征夏季:

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冬季水量减少,水位下降2.内流河及水文特征多季节河3.我国的湖泊(内流湖、外流湖)分布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东部平原湖区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长江

1.概况:

中国第一大河:

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河流,上、中、下游分界:

宜昌、河口各水系支流及各河段水文特征

2.开发利用:

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段)一建电站、灌溉、航运(黄金水道)3.治理:

防洪是治理长江首要任务

(三)黄河

1.中国第二长河、上、中、下游分界:

河口、旧孟津。

2.开发:

水能资源(上中游段)灌溉3.治理:

关建在于治沙,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黄根本

六、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气候和地貌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①范围:

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②特点:

海拔较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河流为外流河;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深刻,自然面貌变化大。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范围:

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②特点: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距海远,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燥;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河流短小,湖泊较多、多咸水湖;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青藏高寒区①范围: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②特点: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

属内流区,多冰川、湖泊;

人类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

3.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以热量为基础南北更替

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东西差异以水分为基础东西更替分为两个自然地区(3)青藏高寒区垂直差异

垂直差异以海拔高度为基础垂直更替由东南向西北,由繁到简

(二)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经济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

中部>

西部经济发展速度:

西部

3.影响因素:

(1)自然原因:

气候、地形、地理区位

(2)社会经济:

基础、产业结构、政策

七、北方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淮以北、东临黄、渤海

(二)气候、地形特征与农业

大部分为湿润、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耕地多旱地东北平原区“黑土地”—重要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花生主要产区

黄土高原—产谷子为主→发展节水农业为本区农业生产重要课题

(三)重要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煤炭能源基地

(四)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八、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二)气候、地形特征与农业生产

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水分充足、耕地多水田,一年二熟到三熟主要农业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三)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

三大工业带:

1.长江中下游工业带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3.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九、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二)气候

深居内陆,降水少,地表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

(三)地形

高原、盆地为主

(四)水文状况

河流稀水,多内流河、内流湖,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

(五)农、牧业生产特点

1.全国重要的育牧业基地:

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广大草原

2.灌溉农业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十、青藏地区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包括: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二)高寒气候

气温较低、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三)农牧业生产

1.高寒牧业:

环境:

高寒、缺氧、低压、牲畜:

牛牦、藏绵羊、藏山羊2.河谷农业:

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四)能源矿产资源

太阳能、地热丰富、柴达木盆地矿产:

煤、石油、铅、锌、盐

十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台湾

1.多山的宝岛:

(1)地理位置

(2)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3)亚州有名天然植物园,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4)农作物:

水稻、甘蔗、香蕉、茶叶(5)矿产:

金、铜、煤、石油(6)优良牧场、重要海盐产区2.经济发展: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主要城市: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北、高雄、台中、台南

(二)香港

1.组成:

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2.中国大陆进出口商品重要转口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

3.经济:

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

旅游业发达

(三)澳门

1.组成由澳门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组成

2.经济支柱以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成衣、玩具制造加工工业

十二、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一)水地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①脆弱的环境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②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不断增长→过度开垦

2.水土流失的形成①植被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人为原因为主)3.综合治理

(1)水土保持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矿区复垦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有机、高效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二)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荒漠化的发展面积逐渐扩大

2.荒漠化的成因: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

多而集中的大风日数

(2)人类活动(决定性作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3.荒漠化防治

(1)防治核心: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防治内容: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模式明确整治目标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健全完善的治理系统

(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移民安置条件移民政府方针:

开发性移民、生态移民

3.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四)农业低产田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辽阔的冲积平原,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中低产田分布集中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五)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农业的资源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②生物资源③土地和土壤资源④水资源(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2)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主要措施保持水土———封山育林

(六)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1)区域概况:

①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土地资源优势:

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地势平坦(3)森林资源优势,树种丰、宜林地广

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黑土的利用、沼泽的保护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4.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林业开发现状与问题:

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皆伐为主

森林合理利用与保护:

坚持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树种更新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

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1)南昆铁路的意义:

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结合,巩固民族团结、加快脱贫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带动商业、旅游业的发展

(2)交通面貌的变化:

铁路建设发展最快,东部:

形成铁路、公路网,西部:

公路运输为主,水运:

河运通航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