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684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长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

尽管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九十年代平均为24.12%。

  根据近几年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数量特点,可以把居民消费结构分成三个阶段:

1993年和1994年分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于0.5;

199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介于0.4-0.5之间;

2000年和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0.4。

这三阶段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充分地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

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2001年我国水果产量6658万吨,是1993年的2.211倍;

油料产量2864.8万吨,是1993年的1.588倍。

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粮食79.7公斤,比1989年下降40.5%;

人均购买食用油8.5公斤,比1989年增长37.5%;

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比1989年增长4.7倍。

  衣着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之一,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支出534元,比1993年增长1.775倍,它的消费比重2001年为10.05%,由1993年的14.24%下降了4.19个百分点;

衣着消费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的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

  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

  用品消费增长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

  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数量分别是81.9和92.2,比1993年增长1.44倍和1.07倍;

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比1993年增长1.52倍。

上述数字表明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390元,比2000年下降3.9%,表明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

  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在传统电器降温的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一些新兴的家用耐用品正在取代传统电器的位置成为现阶段的“消费”热点。

如:

电脑、空调等。

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从1997年1.7部到2001年每百户拥有34部增长20倍,增长幅度最大;

在短短的五年间家用电脑的拥有量从97年的2.6台到2001年的13.3台增长5.12倍,2001年空调拥有量为35.8,比93年增加15.36倍。

这充分证明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变,新的世纪像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传统家用设备支出比重步入衣着消费的后尘,正在逐步下降。

  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支出比重变化最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已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

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调查显示,2001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消费的比重为8.61%,比1993年上升了4.79个百分点;

其中,2001年城镇居民交通消费的比重为3.31%,比1993年上升了0.82个百分点;

通讯消费的比重为5.30%,比1993年上升了4.0个百分点。

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

  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这是与我国住房及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

所有这些,都将导致住房消费比重上升。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在全国57个城市对2.28万名城镇居民进行了买房意向的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房改政策对住房需求的拉动效应已经基本释放,城镇居民中有74%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51%的人是为了扩大居住面积和改善居住条件,这说明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开始从“有房住”向“住好房”方向转变。

  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比重上升趋势明显

  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趋势。

200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医疗支出343.3元,比1993年增加6.03倍;

娱乐文教也是近几年来增长较大的一项。

200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娱乐文教支出为690元,1993年仅为194.01元,从1993-2001年,其所占比重从9.19%增至13.00%,绝对支出增加3倍多,教育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表明了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

另一方面还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娱乐投入的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反映出人们收入的增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点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娱乐教育方面。

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已经被取代了。

而以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但更健康的消费结构由于受到消费观念、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完全形成,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改革现行消费体制。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

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彻底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2.推行鼓励消费的政策。

加快费改税步伐,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体制,千方百计降低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价格。

彻底整顿土地转让价格和拆迁补偿费,清理各种摊派和收费,规范住房成本构成,切实降低房价。

放开住房二级市场。

取消对汽车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积极推进燃油税改革进程。

放开轿车价格,鼓励企业竞争。

  3.扩大就业渠道。

制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其再就业,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标志和条件,也是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前提。

恩格尔系数5月达39.5%中国城市居民收支四特征

【2003.06.2415:

48】中新网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获悉,今年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非典因素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增幅明显下滑。

  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支呈现四大明显特征:

  一、家庭可支配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正逐步到位。

  非典疫情期间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

据测算,非典影响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了6元,增幅减少了1个百分点。

在华北疫区,非典影响城市居民少收入7.5元,增速减缓了1.1个百分点。

非典对城市居民收入尚未造成大的影响。

  在非典疫情期间5月份居民收入能保持快速增长,同各地采取了得力措施是分不开的。

一些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等对受灾较重的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部门及个体经营者减收行政管理费和免征三个月的所得税,出租汽车司机减收承包管理费,部分单位给一线职工发放补贴,相应减少了因经营活动受影响而带来的收入损失。

  社会救济收入及失业保险金增长很快————今年1—5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879.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3%,基本上与一季度的增长速度持平。

  从1—5月收入构成来看,首先工薪收入仍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体。

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达2756.1元,同比增长10.5%。

其次,人均转移性收入为896.3元,同比增长4.9%。

但其中的社会救济收入及失业保险金增长很快,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2.9%和42.5%,表明社会保障措施正逐步到位。

第三,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66.6元,同比增长了22.7%。

第四,人均财产性收入为60.9元,同比增长了19.7%。

  二、居民消费支出呈结构性增长,医疗保健通信支出增幅走高。

  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均有上涨————1—5月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约2627.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649.1元,增长了5.5%。

全国城市居民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均有上涨,但结构性增长特征鲜明。

  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1.8%————非典期间人们增加了在家时间,与此相关的家庭日用杂品和耐用消费品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2.4%和10.4%。

  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17.7%————5月份,居民医疗器具支出约增长了1.1倍。

与此同时滋补保健品支出增长32.9%,药品费增长28.3%,但医疗诊断费用下降了11.0%。

  交通通信支出增长7.9%————5月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20.6%。

但由于出游、走动人数减少,交通费支出下降49.7%;

为了避免出行时与人群接触,一些家庭提前购买了汽车,致使家庭交通工具支出比去年同月增长了约1.3倍,其中家用汽车增长近10倍,车辆用燃料及配件增长31.4%,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增长25.3%。

  三、受非典影响居民消费支出下滑,重灾地区服务性消费降幅较大。

  13个省区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明显下降———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7元,比去年同月只增长了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为零增长。

因非典影响,城市居民少消费31.5元,使增幅减少6.6百分点。

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去年同月明显下降。

华北地区5月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3元,比去年同期净减少22元,下降9.6%。

其中非典影响支出减少60.5元,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全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下降20.8%————5月份,居民户外活动减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服务、家庭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明显下降。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0.9元,比去年同月下降20.8%。

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同月的26.9%降为21.1%,降低5.8个百分点。

受非典影响严重的省市如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