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683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点12 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docx

热点12号文件粮食安全备战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12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267亿斤,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台阶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22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目标如何实现?

  夏粮丰收,全年主动。

受去年秋汛影响,冀鲁豫陕晋5省有1.1亿亩晚播麦,需因地因苗、分区分块加强田间管理,推动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

在此基础上,巩固早稻,稳住秋粮,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全系统力量下沉一线、包省包片,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绿色高产模式集成推广,充分发挥千亩方、万亩片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集中育秧、大垄密植、种肥同播等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田。

  今年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实打实地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粮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粮。

“农田就是农田”,要求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

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农田“必须是良田”,要求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如何提升耕地质量?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

农业农村部提出,到今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只盯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也要共同承担责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1月下旬,经国务院审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已经下达各省份,压实责任,确保措施落实落地。

  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

为了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

国家正在研究发放农资补贴,支持春耕生产。

  当前,我国承包耕地农户数为2.07亿,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目前全国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超38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6.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7800多万户。

【对点训练】

一、单选题

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

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D.保障粮食供给

2.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提高农业科技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D.提高耕地质量

3.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台田B.种植绿肥C.轮作休耕D.扩建大棚

稻谷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粮,也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最高的粮食作物。

其中双季稻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明显高于单季稻,然而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双改单”)的季节性撂荒现象,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优质耕地资源,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因“双改单”导致水稻总产量损失最大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黄淮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华南地区

5.为减少耕地撂荒现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着重(     )

①减免农业税收②推广机械耕作③调整农业结构④加快土地流转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

全世界1/4人口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非洲情况最为严重。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以“强化供应链韧性,共筑全球粮食安全”为主题,聚焦全球粮食安全现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非洲(     )

A.以平原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大B.水热条件好,粮食单产高

C.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D.海运发达,粮食依赖进口

7.为“强化供应链韧性,共筑全球粮食安全”,我国可以(     )

A.守住耕地红线,扩大耕地面积B.开发海外基地,确保进口为主

C.加强安全意识,发展经济作物D.开展国际合作,推广农业技术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方案》。

耕地“非粮化”是指耕地利用过程中由种植粮食作物转为种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耕地“非粮化”率是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下图为2017年我国“非粮化”率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对部分省区“非粮化”率特点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浙江粮食作物中小麦种植比重小B.青海牧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大

C.黑龙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小D.新疆林地草地撂荒地面积比重大

9.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的是(     )

①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②稳定非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

③低洼地大力发展基塘农业④鼓励资本下乡发展旅游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近年来,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这一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为此,有关部门规定:

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稻渔、稻虾、稻蟹等综合立体种养,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亩产量不低于500千克、丘陵山区亩产量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这些经营主体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经济效益B.防止水土流失

C.减少洪涝灾害D.调整农业结构

11.在稻渔、稻虾、稻蟹等综合立体种养中控制沟坑占比可以保证(     )

A.水产养殖面积B.水稻种植面积

C.水产养殖单产D.水稻种植单产

12.综合立体种养模式下有利于保证水稻亩产量的是(     )

A.农药化肥使用多B.昼夜温差大

C.机械生产效率高D.旱涝灾害少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1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

1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电力能源及粮食主产地,是“一带一路”沿线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的重要区域。

黄河流域及各省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发展水平,指数越高,区域发展协调度越高。

下图为2007~2017年黄河流域及各省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均值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甘肃综合指数最高,得益于(     )

A.农作物单产高B.经济发展水平高

C.能源丰富多样D.气候条件较优越

17.山西综合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B.多山地丘陵,粮食生产面积小

C.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总量少D.热量条件差,作物生长周期短

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目前,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救”战略带来的问题,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

图示意我国四个省份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份(     )

A.广东、四川、黑龙江、河南B.河南、黑龙江、广东、四川

C.四川、河南、广东、黑龙江D.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

19.为响应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各省应该(     )

A.甲省接受南水北调水源,缓解水土不协调B.乙省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加强粮食储备

C.丙省促进耕地流转,减少土地的撂荒现象D.丁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商品粮生产

二、综合题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

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4,但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左图为我国四大主粮与世界平均单产的比较。

材料二:

根据自然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农业部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规划为五大优势区,旨在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右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如表中数值代表我国部分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

2016年

0.87

1.71

1.68

0.74

0.16

2020年

0.8

1.64

1.76

0.82

0.17

(1)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分析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

(3)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其工程机械产业高度集中在长沙、湘潭、株洲等地,产品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工作幅度110米的塔式起重机等产品技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下图为湖南省区域图。

材料二:

2010年12月,湖南正式启动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废弃建设用地复垦等。

至2017年9月,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2.24万亩,新增耕地24.10万亩,流转土地90.87万亩,吸引企业投资5.22亿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