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厂脱硫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
《xx电厂脱硫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电厂脱硫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朔煤受煤炭资源地质构造的影响,原煤硫分较高,虽然经过洗选脱出部分无机硫,但限于原煤伴生有机硫含量高,洗选后产品硫分依然较高。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国家、各省、市以及主要煤炭用户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商品煤质量国家、地方以及企业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
尤其对硫分指标要求更为严格,沿海地区均纷纷要求商品煤硫分在0.6%以下。
平朔煤的使用推广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煤炭销售形势严峻。
目前高硫煤客户的市场分布如下:
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和电厂脱硫改造的进行中,目前中煤集团直接采购中-高硫煤客户较少。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尚未进行脱硫改造的电厂,只能使用含硫1.0%以下煤炭,已经进行脱硫改造的电厂能够直接使用含硫1.2-1.5%的煤炭。
华中地区已经进行脱硫改造的厂家可以直接使用含硫1.5-1.8%的煤炭。
目前可直接使用含硫1.2%以上的客户总计10家,总用量2030万吨,约占中煤自产煤炭的20.3%。
区域分布如下:
表1-1高硫煤客户的市场分布表
区域
1.2-1.5用户/用量
1.5-1.8用户/用量
1.8以上用户/用量
合计
用户/用量
长三角
4家/120万吨
4家/100万吨
4家/60万吨
4家/280万吨
珠三角
1家/180万吨
华中
2家/200万吨
2家/600万吨
2家/800万吨
京津冀
1家/300万吨
2家/470万吨
3家/770万吨
根据各地区脱硫改造计划及进展情况,大多数电厂将在2017年前完成脱硫改造,有些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不同改造设计对硫分的承受能力不同。
主流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达到国标排放标准的设计入炉煤含硫红线在2.2%以下,实际按1.5-1.8%控制;
达到超低排放的设计入炉煤含硫红线在1.5%以下,实际按1.0-1.2%控制。
中煤集团一方面为了巩固高硫煤用户,使得电厂在国家环保高压下继续使用中煤高硫煤,一方面替电厂解决脱硫设备改造的资金难题,形成煤炭销售使用一体化。
1.2研究意义
在电厂脱硫改造工程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一方面众多电厂亟需脱硫改造的相关指导,而另一方面该领域的研究寥寥无几。
从XX电厂脱硫改造的研究中,本文归纳了电厂脱硫改造项目的几大风险:
(1)资金风险。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XX电厂的融资能力不强,需要通过向中煤融资租赁等形式争取多方融资,而脱硫改造工程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金钱,一旦该过程中资金出现问题,不但脱硫改造工程无法顺利进行,还将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中煤无法保证投资的经济效益。
(2)进度风险。
由于脱硫改造项目环节中存在不合理,无法保证时间以及资源的最佳配置,极有可能导致工程进度不能如期完成;
此外,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工程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的把控能力也会影响工期进度。
(3)组织风险。
工程项目牵涉到多方利益,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如果各方关系处理不当,利益分配不均,有可能埋下隐患,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开展,因而,应当积极签订合同合理分配各方利益,规范相关事宜。
以上风险有可能阻碍脱硫改造工程的进程,损害相关方的利益,打击相关方推进脱硫改造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民营电厂普遍实力不强,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想要进行脱硫改造等设备升级换代时,往往存在资金困难问题,需要向外界融资以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中煤向XX电厂伸出了援手,XX电厂将设备作为抵押,向中煤融资,以获得脱硫改造的资金。
中煤的介入,给电厂脱硫改造工程带来了一定的特殊性,而作为国有企业,中煤贷款给民营企业进行脱硫改造的投资,存在风险性。
在本文中,选取中煤为体,研究其在XX电厂的投资项目中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本文认为在中煤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应当在前期考察中,对XX电厂进行全方位评估,选择最为合适的借贷方式,还应与XX电厂签订规范性条款,保障自身利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监控项目的质量与进程,督促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达到预期的目标;
此外,中煤还应当在项目收益及资金回收方面有所控制。
本文希望在对各国脱硫改造工程的风险管理状况分析中,总结经验,归纳出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风险管理方法,为项目管理者提供科学帮助。
结合中煤投资XX电厂案例,分析在改造工程中存在资金风险、进度风险和组织风险,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探索为今后的脱硫改造项目总结经验。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风险管理综述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项目管理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程序有所引进,然而,风险管理却并没有同步引进,导致我国学术领域对风险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晚。
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在1980年前后获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宋明哲的《风险管理》和段开龄的《风险管理论文集》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研究著作。
清华大学郭仲伟在1987年出版了风险管理著作《风险分析与决策》,开创了内地自主研究风险管理的先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进行了稳定发展时期,关于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也在迅速开展,不论是房地产,还是证券金融行业、水利等工程项目,都可以看到风险管理的应用。
《三峡工程经济风险及对策研究》的完成,预示着风险管理应用研究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在各类期刊上,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与国际研究水平拉近了距离。
1997年后,由于实践的需求,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
相关著作层出不穷,而相关应用则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诸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工程等领域,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水平更是获得了长足发展,可与世界领先水平比肩。
赵权(2013)就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出发,有必要在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时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
胡振华(2013)出版了著作《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做出了明确定义,认为其是指导致工程项目无法达到目标质量、工期和成本的不确定因素总称。
毛洪涛(2012)出版了著作《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推动了风险管理研究实用性的提升。
丛培经(2004)发表了文章《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介绍了总承包项目中风险管理的特点。
纪建悦(2011)就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涉及总承包的运转机制,操作路程以及风险来源等。
丁香乾(2004)具体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HP),并阐述了将其运用于复杂的现代项目管理中的可行性。
刘志强、郭彩云(2012)从融资角度研究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且根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建议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
宋志东(2009)提出在项目合作中,风险是否合理分配以及控制风险的力度将会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也时相关方最关心的问题。
彭桃花,赖国锦(2013)研究了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来源以及如何将其进行合理分配,并且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型确定项目风险收益率。
刘江华(2011)等提出风险并不只与效益、成本中相关,并且将博弈理论引入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分析中。
程述,谢丽芳(2006)在结合传统评价理论以及博弈理论的情况下,对奖励合同的风险分担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刘江华设计了风险共担的线性规划模型,在他的理论中,为了实现项目各方的满意值最大化,应当由最愿意承担某种风险的项目参与方承担该风险。
(2)国内研究特点
在我国对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结合自身经验及研究,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实践认证和改进,推动了我国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对于工程风险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也有部分研究内容空洞,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研究数量较少,导致很多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需求脱节,参考价值不强。
在目前的研究状况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风险评价理论中介绍了许多数学方法,但是这些数学方法往往有其适用条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实际项目。
此外,虽然关于风险评价的研究很多,但是在风险应对措施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而应对措施才是实践中最为需要的。
1.3.2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风险管理综述
1918年后,在一战中战败的德国为了更好地进行战后重建工作,提出了风险管理。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也出现了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发展至50年代时成为了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更为细化专业化。
美国学者莫布雷(Mowbray)等人(1950)出版了《保险学》,其中,就有涉及到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随后,在1963年,《企业的风险管理》发表,受到了广泛重视。
其后,在1983年,“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得以通过,成为了美国为首的各国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
Rerry和Hayes(1985)就项目风险来源问题展开了研究,总结归纳了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T在1987年公布了第一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得到了广泛认同,意味着风向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认知。
DarrinGrimsey与MervynK.LewiS(2002)具体研究了基础设置建设项目中的投资风险,并且进行了分类。
此外,他俩还从不同相关方的角度出发,给出了风险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就项目采购者而言,风险主要来源于投标者的资质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率风险;
就项目发起人而言,风险主要来源于股权回收等方面;
而就投资者而言,风险汉族要来源于市场需求、项目工程的管理成本、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方面
LiB(2003)提出了对融资风险进行划分的新方法,包括微观程度、中观程度以及宏观程度三类。
宏观程度风险顾名思义即外界宏观因素导致的风险,诸如国家的政策调整,行业的市场状况等;
中观程度风险即风险发生着项目系统内部;
微观程度风险是指合同管理中,由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不同导致的风险。
融资风险的划分有利于风险更好地分配。
Mustafa和AL-Bahar(1991)探讨了建筑项目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风险Tahetal(1993)则将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引入到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中。
Wirbaetal(199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HRBS法将风险分类。
Willamseims和Toakley等人研究了建筑业领域内风险管理的可采用技术,包括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风险金等。
Tah与Carr(1999)在HRBS法的基础上,研究除了一套改进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其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的分析。
Hastak与Shaked(1999)从国家、建筑市场以及项目三方面研究国际工程中的风险控制,并且建立了评估模型,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Tahetal(2000)创立了模糊逻辑技术,该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