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638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docx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教版

人教版毛泽东诗词鉴赏

毛泽东

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展、军事理论的奉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奉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

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个人作品: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

①冰:

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

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快乐。

③犹:

还,仍然。

④俏:

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

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创作背景

其一: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写于1961年12月。

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其二:

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

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

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风格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

卜算子·咏梅?

,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

七律·冬云?

以言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

冬云?

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

卜算子·咏梅?

的延续和发挥。

鉴赏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

卜算子·咏梅?

确实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确实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非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

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正在进行的反帝、反修的剧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

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片,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单独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变得更加饱满高大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似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似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绩。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

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阔的民族自豪感。

雪:

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

只。

馀:

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

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

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

〔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似〔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似〔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

指天,即命运。

须:

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

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波操劳。

秦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比照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

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

诗经?

里的?

国风?

和?

楚辞?

里的?

离骚?

,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

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汉时匈奴自称。

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

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

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

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

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

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

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创作背景

?

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

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

沁园春·雪?

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

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拟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开掘。

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

“雪:

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

新华日报?

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

“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

〞即谓此阕。

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

“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

别的解释是错的。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

诗刊?

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

新民报?

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

但多有讹误,缺乏为据。

1951年1月8日,?

文汇报?

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

毛泽东诗词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沁园春,词牌名。

鉴赏

?

沁园春·雪?

分上下阕。

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起笔非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

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