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3637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docx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写说明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既有建筑综合检测、评定与改造技术基地建设”

(2006BAJ03A10-12)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课题负责人:

李丛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1年5月4日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1研究背景

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要考虑既有建筑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物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改造,在提高建筑性能的同时,推广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地、节约用材、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通过改造,建筑物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如何衡量建筑物改造是否满足以上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对于新建建筑,已于2005年经颁布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该标准建立了新建住宅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评分结果,将住宅性能划分为A、B两个级别,其中A级住宅是执行了国家现行标准且性能好的住宅;B级住宅是执行了国家现行强制性标准但性能达不到A级的住宅。

A级住宅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又细分为1A、2A、3A等三个等级,从而,为新建住宅的性能评审和认定提供了依据。

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标准。

该标准以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六类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每类指标包括若干个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在满足所有控制项的前提下,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项数,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建筑、“★★”建筑和“★★★”建筑。

该标准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提供了标准依据。

既有建筑改造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新建建筑类似,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有建筑是实际存在的客观实体,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有些指标难以通过改造实现,故应考虑既有建筑的特点,研究适合既有建筑改造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既有建筑改造效果的评价,既不同于新建建筑的等级评价也不同于绿色建筑的星级评价;既要能体现建筑性能提升目标又要能体现资源节约的原则;既有建筑改造可能涉及指标体系中的部分项目,可能不涵盖整个指标体系。

因此,需要开展既有建筑改造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2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既有建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造涉及建筑多项性能指标,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同时需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参照现有的《住宅性能评价标准》(GB/T50362-2005)的指标选取原则,并充分考虑既有建筑的特点,从既有建筑改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建筑改造不可能涉及或者很难开展的指标,不是在评价指标之内,例如,一些既有建筑物的朝向、地理位置、规划、周围建筑环境等。

《住宅性能评价标准》(GB/T50362-2005)中将建筑性能分为五大类:

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从建筑改造实践的专业角度考虑,既有建筑改造涉及五大专业:

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及智能化。

这两种分类方法给出的分类结果对评价工作有不同的影响。

按5个性能分类,在同一个性能指标下将涉及多个专业交差,例如,在做安全性改造效果评价时要包括结构安全性评价、电气安全性评价、建筑防火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按5个专业分类,在同一专业下将涉及多个性能指标,例如,在做结构专业改造效果评价时要包括安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耐久性评价等方面。

综合分析对比,按专业划分可以避免专业交差对评价工作带来的不便,便于安排不同专业的评审专家开展评审工作。

本研究提出先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在专业划分的类别下再进行性能划分,这样有利于评价工作开展,同时更能有针对性的给出专业评价结果。

在5个性能中,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三项性能。

对于环境性,《住宅性能评价标准》(GB/T50362-2005)主要考虑室外环境,而既有建筑改造一般都是针对建筑物本身及其室内的改造,故该项指标与既有建筑改造工作不完全匹配,但既有建筑改造可能会产生建筑垃圾、室外环境污染、建筑与环境的不协调等问题,为此,在既有建筑改造中也需要提出环境保护指标。

对于经济性,目前考虑最多的是既有建筑综合改造项目的经济性评价,《住宅性能评价标准》中经济性是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四方面考虑,本文沿用此思路,考虑改造效果的经济性评价主要是指资源节约,同时在节地和节材方面与环境保护指标又存在交差,为此,将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与经济性评价指标合并,构建为一个评价指标,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评价指标。

2.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现阶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可分为调查研究法、目标分解法、多元统计法等。

本研究采用目标分解法,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层次与类别,借鉴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建立综合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性能指标N

2.2.1一级指标(专业指标)

根据工程改造涉及专业范围,为便于专家打分,避免专业之间的交叉,故按照专业划分第一级指标。

专业指标共设5个:

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及智能化。

2.2.2二级指标(性能指标)

既有建筑改造涉及内容很多,从建筑性能角度,可包括五大方面: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环境性、经济性。

考虑到环境性评价和经济性评价的特点和相关性,将环境性和经济性综合为一个指标,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性能指标共设4个: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2.2.3三级指标(评定项目指标)

为体现既有建筑改造效果评定的特点,在评定项目中要加强采用现场实测效果进行评分,以区别于新建建筑的性能认定。

根据各专业情况设置三级指标的评定项目及内容。

1、建筑专业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从建筑防火、安全措施、室内污染物的控制、日常防护这四个方面进行设置。

(2)适用性

适用性主要从使用功能,建筑隔声、采光与通风,无障碍设计,建筑装饰装修这四个方面进行设置。

(3)耐久性

耐久性主要从改造措施,建筑材料,施工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设置。

(4)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主要从节能,节地,节材,环境保护这四个方面进行设置。

(5)主要参考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2009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_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结构专业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从结构改造施工质量、地基基础安全性与稳定性、结构体系、主体结构安全性、非结构构件安全性等5方面进行设置。

(2)适用性

适用性主要从结构损伤修复和结构适用性指标验算等2方面进行设置。

(3)耐久性

耐久性主要从结构耐久性设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和耐久性防护增强措施等3方面进行设置。

(4)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主要从结构材料的环保性、节材措施和节地措施等3方面进行设置。

(5)主要参考依据

参考标准主要有: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等。

3、给排水专业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从对人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水体水质及能造成重大人身安全及财产影响的消防项目等方面进行设置。

(2)适用性

适用性从给排水系统设置角度,考虑容量设置、用户需求、便于操作与检修等进行设置。

(3)耐久性

耐久性对设备、管线的产品质量及使用年限进行设置。

(4)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从设备节水、系统节水、系统节能和环境影响等4方面进行设置。

(5)主要参考依据

参考标准主要有: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等。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从热源和防排烟方面进行评定内容设置。

(2)适用性

适用性主要从室内舒适性和设置合理性进行评定内容设置。

(3)耐久性

耐久性主要从管线、设备和系统的耐用要求进行评定内容设置。

(4)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主要从设备节能、系统节能和环境影响等3方面进行评定内容设置。

(5)主要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主要有: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GB/T50243-2003《通风与空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5、电气及智能化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电气火灾防护措施、应急照明功能、电源切换、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家居燃气泄漏报警、安全防范系统等方面进行设置。

(2)适用性

适用性主要从电气系统线缆、电气设备操作及系统维护、危险警示、智能化系统安装质量及性能等方面进行设置。

(3)耐久性

耐久性主要从配电系统保护装置、电气装置使用环境、导体连接、电能质量、强度检查等方面进行设置。

(4)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主要从照明配电、可再生能源利用、分项计量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措施、电源噪声等方面进行设置。

(5)主要参考依据

参考标准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