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569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文档格式.docx

同时,在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细化了59项环保指标,拟制了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大气环境质量的具体考核标准,扎实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特别是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重点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执行率100%、按进度要求对4蒸吨(含)以上燃煤锅炉实施在线监测等方面,提出了考核细则和扣分标准,促进各区(市)县、乡镇(含村)大气质量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指标要求,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二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城乡环境治理实际,全市环保系统将燃煤及机动车污染防治纳入国家八部委联合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在2006年实现了二环路内禁煤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三环路内经营、工业、服务保障性燃煤和生活燃煤及绕城高速内居民、商家、企事业单位使用燃煤情况,与市级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三环路内禁止使用燃煤的通告》,市区两级财政拿出2800多万元,对3万余户生活燃煤居民进行清洁能源补贴。

从今年5月1日起,实现了三环路内禁煤。

为防止燃煤污染反弹,先后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200台次,开展联合执法,重点对经营、工业性燃煤进行清理,对违规使用燃煤行为进行查处,先后查处无证销售燃煤设备厂60家,取缔非法生产燃煤和烽窝煤厂80家。

各区(市)县结合开展燃煤整治,推进了老城区清洁能源改造和新城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禁煤区,工业进园区,推广型煤固硫生产技术,规范有序使用燃煤。

  开展了高污染机动车“双限”工作。

与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拟制的《关于调整高污染机动车限制通行区域和时段的通告》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将高污染车限行区域从二环路扩大至三环路范围,同时加大对高污染机动车“双限”工作的专项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

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扬尘整治“三大工程”,加强了运渣车规范管理和对工地扬尘的防治监管。

小春收获季节,及时致函德阳、眉山等相邻市政府,协调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

同时,与市级相关部门加强秸秆焚烧巡查、督查,落实目标管理、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有效控制了秸秆焚烧污染。

  三是健全大气环境日常监管和应急机制。

强化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每天发布环境空气质量。

建立部门和区(市)县联动的大气污染应急处置机制,分四级预案应对不同等级的大气污染。

4月下旬,针对因输入性浮尘造成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重度污染的罕见天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环保局、城管局、气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亲自督导,及时对重点区域交通管控、部分建筑工地关停湿化、主要公共绿地冲洗降尘、一些重点企业限产限排,并采取人工增雨等综合措施,有效缓解了大气污染。

  完善应急预案,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兴蓉公司、川化集团、西部化工等专业公司,建立应急人才和处置队伍,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

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用科学方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开展了秸秆焚烧发电可行性研究,变禁烧为综合利用,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春秋两季秸秆无序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

启动了“成都市大气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与服务应用研究和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着眼从预测预警上提高大气治理和应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做到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2、城乡环境治理

  当社会热议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时,省、市早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打造。

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始伊始,省委、省政府对成都的要求是“成都城乡环境保持全国一流、走在全省的前列”。

为此,我市便高起点分层次确定城乡环境治理标准。

  按照这一标准,中心城区的治理标准按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县城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场镇按国家卫生城市,乡村按“四好”、“四清”标准进行环境治理。

灾区按照科学重建标准提升环境质量,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主要环境指标总体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1)、统筹城乡,统一指挥,属地为主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我们有自己的成都特色与模式。

”正如省治理办相关负责人所说,面对千头万绪、面广的现状,如何破解一个个的难题,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我市从机制入手,开始特色机制与模式管理之路。

  成都建立了“统一指挥,部门牵头,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推进机制,明晰市、区(市)县及部门的工作责任,明确属地党委、政府是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党委、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以目标管理、工作督查和行政效能建设为主要手段,推进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场以人民群众评价为最高标准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从中心城区到县城到场镇再到村庄,全域成都以积极的姿态置身于这场以改善环境为核心目标的战斗中,其涉及的广深和深度在成都市前所未有。

(2)、首次设立“问题库”和数字城管

  在成都,强化督促检查,强化考核评价,强化责任追究,始终伴随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程中。

为了形成全市上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合力”,成都市将治理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五项重大决策部署目标之一,进行严格考核。

  去年8月,在成都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两个系统开始运行——城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和城管电子监察系统。

“问题库”管理系统,主要受理和办理市治理办各推进组从不同渠道收集并交办的城市管理问题。

电子监察系统,则主要是行政效能问责和效能评估通报,严格责任追究,落实行政问责制,对工作不力、进展不快、成效不大的有关单位,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高处置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两大系统的建立,为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奠定了基础。

”成都市城管局局长郭晓鸣说。

(3)、3亿元资金“以奖代补”

  领导重视是治理的关键,而投入则是一大根本。

市政府建立了以奖代补工作经费机制,拿出3亿元资金,对各区(市)县日常管理及设施建设进行以奖代补,通过考核发放。

  同时,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城、乡镇以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了环卫清扫保洁作业市场化改革,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公司参与垃圾处置、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初步形成公司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4)、社会监督参与“妈妈劝导员”立功

  在市政府对各区的考核中,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地环境情况进行测评,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公开发布。

同时,开通”12319“举报投诉热线。

从去年3月至11月,成都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16036件,其中“12319”热线受理市民投诉和咨询达12457件,处置率高达98.72%。

  与此同时,创新文明劝导方式。

去年,成都在中心城区聘请330名50岁左右女性,组建“妈妈文明劝导队”,每天定人、定点、定时段,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乱吐痰、乱扔烟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宣传教育和劝导。

让孩子们加入文明劝导员队伍、让市民当一天环卫工人、推广“门前双五包”责任制、在农户试点开展“门前三包”创新性的宣传模式,充分发挥了群众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5)、完善各种基础设施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推进中心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下河排污口截污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全方位改造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成都正高强度推进基本设施建设。

(6)、全域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全域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是成都环境治理中的一大亮点。

在前三年建设的基础上,2009年,成都着力扩大收运覆盖面,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模式,新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46个,加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共覆盖2895个村(社区),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场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5%、村庄达到86%以上,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全市域全覆盖。

  成都市舆情中心调查显示:

七成多受访群众对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表示满意,其中场镇受访群众的满意度为85.38%,灾区过渡安置点为79.07%,村庄(社区)为78.66%。

(7)、“城中村”消失了

  在成都天府立交桥下、火车南站站后,曾经存在约8100平方米的“城中村”,如今已焕然一新。

行走在桂溪红光村,曾经的简易砖瓦房、窝棚、房中房等违法建筑群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土地和白色的围墙。

  这里曾有临时住户414家,约2千多人散乱居住在4.5公里长的铁路沿线边,污水四溢、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为彻底消除这一顽疾,2009年6月,成都高新区借助铁路沿线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宣传动员工作,成功对火车南站站后全部违章搭建进行拆除,有效改善了周边环境。

(8)、立交桥下焕然一新

  桥下喂牛,桥旁种菜,以前的成雅立交桥下,是脏乱差“据点”,过往行人无不掩鼻而过,群众反映非常强烈。

高新区拆除了这里约7000平方米违法建筑,清理垃圾和建渣、疏通边沟及修复保坎等,投入200万元实施3个节点绿化景观建设,绿化面积约达1.5万平方米。

(9)、出入城通道拆除违法户外广告

  针对中心城区10条主要出入城通道沿线户外广告设置存在的问题,9月初,我市全面启动了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行动。

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户外广告21207块。

(10)、“七乱”得到有效治理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章乱建的“七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城市管理的薄弱区域,2009年开展的城郊接合部环境综合治理,按照环卫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的标准,专门为这些薄弱区域配套完善了市政环卫设施,实现了道路有人扫、垃圾有人清、市容有人管、设施有人建。

(11)、精心打造特色街区

  欧式简约路灯、全新人行道砖、个性小店……作为成都中心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专项行动中第一条打造好的特色商业街区,玉林西路在2009年国庆前夕打造完毕。

如今的玉林西路,每个路口都摆着花箱,商铺都有统一的玻璃门,白色的欧式宫廷景观灯“亭亭玉立”,墙上还有酒吧文化浮雕。

“档次提高了,生意也好了很多。

”一位店主说。

  精心打造特色街区,是成都2009年进行的一项重头工作。

成都在中心城区确定了20条街道,按照“因地制宜、四态兼顾、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打造出了多条富有特色的靓点街道,充分展现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城市特色。

截至12月底,18个区(市)县已完成设计方案编制或评审,双流、温江、新津等10个区(市)县的特色街区已陆续竣工,建成了“欧式风情小镇”的双流县华阳镇南湖特色街区、温江凤溪河西岸特色景观街区、高新区肖家河中街等一批代表街道。

  白墙飞檐、亭台楼阁、小巷悠长、荷花飘香、绿意盎然……锦江区锦官驿街和黄伞巷、武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