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247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5项目性质

低产改造嫁接板栗

1.1.6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3年(2012年——2014年)

1.1.7项目规模

低产改造嫁接板栗良种示范基地10万亩

1.1.8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在平利县城关镇、长安镇、兴隆镇、洛河镇、三阳镇、兴隆镇、广佛镇、老县镇、西河乡、女娲山乡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良种为主的板栗嫁接示范基地10万亩(低产改造5万亩),其中:

城关镇1万亩、长安镇1万亩、兴隆镇1万亩、洛河镇1万亩、三阳镇1万亩、兴隆镇1万亩、广佛镇1万亩、老县镇1万亩、西河乡1万亩、女娲山乡1万亩。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陕南要突破发展、要充分发挥陕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思路”。

平利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发挥林业在实现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中的作用.把板栗基地建设作为我县林业产业建设的骨干项目之一,以此来建设绿色平利,加快平利经济发展,实现我县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平利地处全国板栗分布的中心地带,境内板栗资源丰富,品种多样。

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板栗生产列入平利县财源建设的骨干项目,先后推广嫁接了“安栗一号、安栗二号”两个板栗优良品种,并先后在平利县城周边8个乡镇推广,累计推广嫁接面积3余万亩,年产板栗60余万公斤,年产值达360万元。

板栗已成为平利县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之一。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

栗实营养丰富,甘美适口,既可炒食,又可加工成系列产品。

平利地处全国板栗最佳适生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板栗,不仅对调整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人口多,耕地相对较少的平利,发展木本粮食板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平利嫁接板栗生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管理水平不高,重嫁接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单产低,效益差。

二是贮藏保鲜能力不足,特别是板栗加工及系列食品开发还是空白,与板栗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

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县板栗产业化步伐,为我县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自然条件优越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坡,汉水南岸,东临湖北省竹溪县,南靠镇坪县和重庆市城口县,西依岚皋县,北连汉滨区、旬阳县,是连接鄂、渝、陕的咽喉。

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96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08°

58'

-109°

33'

、北纬31°

51'

-32°

37'

之间。

地势南高北低,山峦叠嶂,起伏较大,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山川丘陵交错,错落有致。

境内最高点化龙山海拔2917米,最低点海拔300米,全县面积2646平方公里,其中浅丘、山地占总面积的70%,平坝占总面积的1%,水域占总面积的1%,陡坡、高山占总面积的28%。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13mm,但多集中在6-9月,占年均降水量的57%。

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1736小时;

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1.2℃,无霜期250天左右,≥10℃积温在4000℃以上。

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暴雨和低温冻害等因素均达到了板栗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3.2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板栗资源在我县9镇3乡都有大量的天然分布,尤以海拔1100米以下地区是板栗资源的集中分布区,近几年来,全县累计栽植实生板栗苗6万亩,建立良种示范基地600余亩。

为板栗良种基地建设奠定了的基础。

同时,野生板栗面积达16万亩达需改造,生长在土壤较薄的荒山地段,不与农业争地,这是一条解决平利县人多地少矛盾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巴山海拔1100米以下,发展板栗生产,向荒山和退耕地要粮,既绿化了荒山,又增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灾年农民温饱和社会稳定。

同时全县有大于25°

以上的退耕地22.76万亩,都能适应板栗生长,发展板栗既满足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项目。

3.3市场潜力大。

板栗在国内外县场看好,价格不断上涨。

80年代每公斤板栗卖到1元多钱,90年代涨到4元多。

近年来,每公斤板栗县场销售价在5元以上。

特别是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市场更为紧俏,常常在产地被收购一空。

我国板栗品质优良,属于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日本、东南等国家青睐。

我国目前出口能力,仅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一半,而且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为板栗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板栗贮藏保鲜和系列食品的开发,板栗的利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3.4技术力量雄厚。

目前全县从事板栗的技术人员达60余人,其中:

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有12余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县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在板栗栽培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编印了《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材料,录制《板栗丰产栽培技术》录像。

以《板栗低产林改造》、《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良种选育》为主的一批科研和推广项目获得了省、县科技成果奖。

3.5群众积极性高。

由于板栗具有结果早、栽培管理方便而深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栗区广大群众通过购买、承包荒山荒地等形式,大力营造板栗园,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以板栗为主的专业乡镇和板栗种植大户,全县建成万亩乡镇3个,300亩以上的板栗专业大户10户,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板栗生产高潮。

第四章项目区概况

4.1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区主要分布在平利县境内的9镇3乡,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坡,汉水南岸,东临湖北省竹溪县,南靠镇坪县和重庆市城口县,西依岚皋县,北连汉滨区、旬阳县,是连接鄂、渝、陕的咽喉。

境内最高点化龙山海拔2917米,最低点海拔300米,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农业主导产业这个中心,以良种推广、栗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贮藏保鲜为基本内容,从抓丰产示范园建设入手,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快板栗建设步伐.

5.2项目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

2、科学规划、适地适树、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原则。

3、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的原则。

4、依靠科技创新,立足实际,主攻难点、重点突破的原则。

5.3项目建设目标

2012-2014年在平利县的城关镇、长安镇、兴隆镇、洛河镇、三阳镇、兴隆镇、广佛镇、老县镇、西河乡、女娲山乡建立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良种嫁接示范基地10万亩(低产改造5万亩),其中:

在县林技中心建立一处年贮藏能力50万公斤的贮藏保鲜库。

通过推广嫁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等板栗良种及垦复、施肥、修剪、病虫防治为重点的板栗高产栽培技术,到项目期末,使全县嫁接板栗面积由现在的3万亩增加到13万亩,平均亩产由现在的12公斤,提高到24公斤,丰产示范园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总产由现在的72万公斤,提高到264万公斤,增长3倍,产值由现在的720万元,增长到2640万元。

同时,通过栗粮间作,栗草(牧草)间作,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5.4项目建设技术措施

5.4.1推广优良品种

推广嫁接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等板栗良种为主的优良品种

5.4.2接穗蜡封处理及保鲜技术。

选用3-5个饱满芽,长15-20厘米,粗0.6-1厘米的一年生结果枝做接穗,蜡封处理后,采用低温沙藏保鲜,这样不仅延长了嫁接期,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5.4.3栗园管理技术。

一是推广栗园间作,针对栗园投产初期或未投产前,树间空隙大的特点,通过间作豆类粮食作物,不仅弥补了栗园早期收入不高的缺陷,而且起到了以耕代抚,促进栗树的正常生长;

二是推广板栗矮化栽培技术,即在苗木栽植时,通过对苗木主根进行断根处理,投产后进行隔年重修剪、每年轻修剪,有效地控制了树体高度,达到矮化高产的目的;

三是抓好栗园垦复、施肥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注重磷、硼等肥料的施入,促进栗树的正常生长;

四是搞好板栗病虫害综合技术的推广,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兼顾化学防治措施,每年在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对栗园进行一次卫生清理,集中烧毁枯枝落叶、空苞等。

同时在板栗收获季节对采收的栗苞及时进行薰蒸处理,消灭了虫源,有效地控制病虫的蔓延危害。

第六章项目建设目标、地点和期限

6.1项目建设目标

低产改造嫁接良种板栗基地10万亩;

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9万人次。

6.2项目建设地点

按照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集中连片、适地适树、海拔1100米以下,重点安排在城关镇、长安镇、兴隆镇、洛河镇、三阳镇、兴隆镇、广佛镇、老县镇、西河乡、女娲山乡板栗基地5万亩。

6.3项目建设年限

平利县板栗嫁接基地建设分三年实施完成,从2012年起到2014年完成基地建设,2012年嫁接4万亩,2013年嫁接3万亩;

2014年嫁接3万亩。

科技培训分三年完成,每年培训0.3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9万人次。

第七章投资估算

7.1项目总投资

按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关标准,结合现行市场价格,估算项目总投资1725.5万元。

其中:

接穗费150万元,嫁接费500万元,清林砍灌费250万元,肥料农药等费用500万元,管理及不可预见费275.5万元,板栗保鲜库50万元。

7.1.1接穗费

按每亩嫁接100株,每支接穗0.15元计算,每亩接穗费15元,嫁接10万亩板栗,共需接穗费150万元。

7.1.2嫁接费

按每亩嫁接用工1个,每个劳动日值50元计算,每亩嫁接费50元,嫁接10万亩板栗共需500万元。

7.1.3清林砍灌费

按每亩清林砍灌用工1个,每个劳动日值50元计算,每亩清林砍灌费50元,清林砍灌5万亩共需250万元。

7.1.4肥料农药等费用

按每年施肥1次,每次每亩40元;

每年防治病虫害2次,每次5元计算,每亩投资50元,共需投资500万元。

7.1.5其他费用

科技支撑费按总投资的5%,投资72.5万元。

规划设计费按总投资的2%,投资29.0万元。

工程监理费按总投资的2%,投资29.0万元。

管理费按总投资的5%,投资72.5万元。

不可预见费按总投资的5%,投资72.5万元。

7.1.6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1725.5万元,其中:

1.申请国家无偿投资1380.4万元,占项目总投入的80%;

2地方财政配套345.1万元,占项目总投入的20%。

第八章效益分析

8.1生态效益

板栗生长寿命长,抗干旱,耐瘠薄且萌发能力强,是荒山和干旱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荒山造林的林种结构,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8.2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