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125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课时 细胞的能量精品学案Word下载.docx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主要原料

主要场所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大量能量,大量ATP

共同点

都需要酶的催化

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能量都是逐步释放

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转变成热能

3、有氧呼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在真核生物中,第一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__中,第二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___中,第三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上。

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和______,释放出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是将__________彻底分解成______和________,也释放出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______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的反应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也不同。

酵母菌、大多数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乳酸菌、人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____,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

1、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还可进行无氧呼吸。

实验中通过通气提供一个有氧条件,通气时,气体通过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而提供无氧环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不但要加入酵母菌,还要加入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检测二氧化碳产生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对实验结果比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氧呼吸还产生酒精,检测酒精的试剂是___________,显______色,若遇酒精,将发生反应,变成________色。

考点突破

考点一、ATP的分子结构、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三个磷酸键,其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ATP分解时,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物为ADP和一个磷酸,而相对较靠近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一般不断裂,如果这个高能键断裂,也会释放大量能量,产物为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例1、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细胞核虽然不产生ATP,但需要能量,因此,细胞质中的ATP会向细胞核内运输,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正常细胞中ATP不断产生,又不断消耗,二者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其它的反应或分子,如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分解,而不是磷酸。

因此B项是错误的

【答案】B

变式1、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解析】本题实验可证明ATP在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根据我们书籍的理论知道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A项和B项中的过程是可以发生的。

由于没有其它的反应或过程,无法证实ATP的作用。

【答案】C

2、产生ATP也是活细胞的特征之一,但不同的活细胞产生ATP的途径和场所不同。

细胞类型

产生ATP的途径

产生ATP的场所

植物叶肉细胞等

光合作用

叶绿体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植物根尖细胞等

正常动物细胞

无氧条件下动植物细胞

细胞质基质

酵母菌

乳酸菌等

根瘤菌等

蓝藻等

例2、下列结构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的是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内膜

B叶绿体类囊体D线粒体内膜

【解析】光照条件下,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因此,A、D两项都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阶段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而不是叶绿体内膜。

因此,B项错误。

变式2、下列细胞不能产生ATP的是

A黑暗条件下的叶肉细胞

B无氧条件下的根尖细胞

C放入2mol/L蔗糖溶液中1h的洋葱表皮细胞

D放入0.9%的NaCl溶液中10min的人淋巴细胞

【解析】活细胞都能产生ATP,只需要确定哪个细胞是死细胞即可。

放入2mol/L蔗糖溶液中1h的洋葱表皮细胞已过度失水死亡,不能产生ATP。

3、ATP的作用

ATP的作用是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这里,我们要注意为正常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过程是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虽然也产生ATP,但它是光反应产生的,用于暗反应。

按课本上的分类,有几种类型:

(1)转变成光能:

如荧火虫发光、海洋鱼类发光

(2)转变成电能:

如海洋鱼类放电

(3)转变成机械能:

如用于肌肉收缩

(4)用于大脑思考:

必修三中我们学过大脑思考实际上兴奋的传导和传递,两个过程都有很复杂的耗能过程,如离子的跨膜运输,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等等。

(5)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过程也要消耗能量)

(6)吸能反应:

生物体的吸能反应一般都是合成反应,如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核苷酸合成核酸、葡萄糖合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等过程。

例3、下列生理过程不受细胞内氧浓度影响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

B.肌肉不自主地战栗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

D.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侧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这些生理过程是否需要ATP,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外排作用,耗能;

肌肉战栗要消耗ATP;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耗能;

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受氧浓度影响;

细胞吸水是渗透作用,不耗能。

变式3、下列生命活动会导致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植物细胞渗透吸水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食物淀粉的消化

D.性激素运输到性腺细胞外

【解析】渗透吸水、淀粉分解、自由扩散都不消耗能量,只有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要消耗能量,ATP分解产生ADP,ADP增加。

考点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前需要了解酵母菌呼吸有关的问题: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呼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中均有二氧化碳

(3)无氧呼吸的产物中还有酒精

2、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1)有氧和无氧条件两组

(2)用相应的试剂检验呼吸产物

3、如何创造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1)有氧:

通入空气。

为了不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结果,先使空气通过NaOH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

(2)无氧:

密闭。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在检测前先放置一段时间,以消耗掉其中的氧气。

因此,两组实验中,自变量即为氧气,其它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如葡萄糖溶液的含量与浓度、培养的温度,以及实验所用的容器的大小等。

4、实验结果

A组:

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后颜色不变,仍为橙色

B组:

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后变绿色。

例4、下列测定能说明在某状态下酵母菌具体的呼吸方式的是

A消耗了葡萄糖,产生了酒精

B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C没有氧气的消耗,但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D酵母菌的数量发生变化

【解析】酵母菌不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会消耗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还可能同时进行两种呼吸方式。

A项可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不能说明是否进行有氧呼吸,同样B项也不能说明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项没有氧气消耗,,有二氧化碳产生,说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而D项也是错误的,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式无直接关系,即使都出现增长。

变式4、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1的作用是吸收进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连续通气状态下,4中的澄清石灰水会越来越混浊

D.若停止通气,3中将立即会产生酒精

【解析】由于酵母菌不会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必要考虑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同时,光照也不会对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造成影响,因此没有必要放在暗处进行;

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和石灰水的氢氧化钙都是有限的,反应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

停止通气,容器空间内和溶液中还有氧气,不会立即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线粒体的结构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可增大内膜的表面积,嵴的周围充满基质,基质和内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注意:

在描述线粒体结构和有氧呼吸的场所时,“基质”一定要写成“线粒体基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

阶段

第一阶段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H]和能量

C

H

O

2C

+4[H]+能量

第二阶段

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并产生[H]和能量

6CO

丙酮酸和[H]转变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

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4[H]+6O

12H

O+能量

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

3、关于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