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110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4、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

据此可知,郡守()

A.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B.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

C.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D.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6、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州县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从以上的地方行政变化过程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地方行政建制不断变化,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伴随历史的发展

C.古代王朝的中央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7、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8、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

①分工明确 ②互相配合  ③互相牵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的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闽中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10、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11、如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皇帝制度始于秦朝②秦朝统一了文字

③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④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是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了()

A.“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13、《史记?

陈丞相世家》: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这材料说明宰相()

A.职责明确,相权独断B.佐理国政,位尊权重

C.百官之首,君相平行D.君尊臣卑,形同虚设

14、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

“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

1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6、以下是秦朝九卿职以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职务

职责

奉常

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

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

负责相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

负责宫廷车马

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17、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是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

18、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关于阳陵虎符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通过它皇帝可以调动全国的军队B.皇帝拿虎符的右半边,太尉拿左半边

C.皇帝拿虎符的右半边,将领拿左半边D.它是秦朝太尉调动军队的凭证

19、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有利于()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

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22、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

鉴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以多极简化方式的强力融合,结束了七大战国的裂土分治,使华夏世界获得了统一治权条件下的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

秦,确实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创者。

——孙皓晖《大秦帝国》

材料二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秦帝国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体现了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

“丞相诸大臣”体现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

简要说明该制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秦朝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错误;

据材料?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可知郡县制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最终形成的重要环节,故D项错误。

2、B

3、B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说明郡守不仅要负责对辖区的行政管理,还有负责对治下百姓的民风教化。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郡守权力远小于西周诸侯,排除B项;

郡守掌管行政事务,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在,故D项正确;

A、B、C项都是D项具体表现。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得出的信息:

从秦朝到两汉,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不利于”说法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秦朝的两级制到东汉的三级制,隋朝的两级制再到唐末的三级制,如此反复徘徊说明中央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困惑,故B正确;

由材料中地方行政变化的反复可知,古代王朝中央执政能力遭遇矛盾与困局,隋唐时期中央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执政能力出现缺陷,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现象,故C错误;

地方行政制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无关,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专制主义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来分析.A.中央集权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材料没有体现出决策权力.

C.材料看不出随意性.D.从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名字不能随便叫,体现出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故选D.

8、【答案】D

【解析】①.秦朝专制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