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507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docx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

一.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

对联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特点。

2、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术。

3、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对联专题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

它采纳对偶的修辞方式,依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

它分上联和下联。

它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里有思想、有乐趣、有艺术。

欣赏对联有利于提高咱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二、对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所谓桃符,确实是把传奇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别离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

这是对联的萌芽。

这种风俗持续了一千连年。

到了五代,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

五代时,《茅亭客话》记载:

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听说是我国最先的对联。

宋朝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对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确实是对那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显现咱们今天所见的对联。

对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家世,须加对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予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朝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仍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贺活动是宫庭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标准化起到了庞大的推动作用。

南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朝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以为,“清朝的主流文体是楹联”。

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

年)是清朝楹联进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能够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切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振兴。

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开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开办《中国楹联报》,地址楹联组织的进展如雨后春笋。

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三、对联的要紧种类:

1、对联:

春节期间贴于门上的对联。

例如: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节日联:

这种节日联语,能够说是对联的扩大和演化。

例如: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额外明。

(中秋节联)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符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婚联:

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

例如: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良伴;且喜今朝结良缘

4、寿联:

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赞寿者的功劳业绩。

例如: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甲子从头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

(60岁)

5、勉联:

例如: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书堂联)

6、挽联:

悼死者之对联。

例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假设挽蒲松龄)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知道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勇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挽鲁迅)

7、名胜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

例如:

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题杜甫草堂联)

8、职业联:

这种楹联,包括丰硕,有着诱人的魅力。

例如:

萍水重逢如亲友,停车暂住似归家。

(旅店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茶社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声声劝尔惜妙音。

(钟表店联)

小练习

(一):

你能说出以下行业吗?

1)果腹没必要画饼止渴何须望梅——

2)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

3)念书爱书书中自有大世界

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顶峰——

4)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无落花,但闻藿香木香。

——

四、对联对法指要:

(一)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点。

对偶是对联最大体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大体特点: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需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节拍相合。

节拍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如杭州西湖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下联的节拍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拍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

前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

平仄最最少的要求是: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上面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确实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

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需彼此关联,表现必然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注意:

1、上联中显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显现。

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外。

2、在立意、境遇、情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

错例:

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

正例: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样只作“宽对”的要求。

小练习

(二)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笠翁对韵》能够推荐

1、寒来——()

2、迎冬夏——()

(二)注重平常积存。

1、应当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大体知识,如词性、短语结构。

2、多读多记名言警语。

3、多关注一些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

4、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

(三)把握确实可行的技术。

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假设干个词组,别离作对,最后再把别离对出的词组合成一句。

例如:

上联:

登长城揽神州风貌

下联:

(2006沈阳)

口诀:

写对联不用怕记住先把节拍划

辨词性过重要工整与否莫小瞧

或正对或反对积存联想是精华

避重复分雅俗平仄暂且别去顾

五、中考对联题设题形式

(一)对联链接

例1:

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依照以下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例2:

与以下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名著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例3: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必然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

例4:

对偶表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利用对偶的方式,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

___________,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计谋:

强化名著阅读(回目、关键人物、重要情节) 

关注名胜古迹(与课文相关、与地址有关)

(二)对联匹配

例5:

以下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组成对偶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万紫千红老是春B、万家忧东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

计谋:

把握句子节拍  了解词语性质

(三)对联改写

例6:

依照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

苟有恒,何须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

上联:

例7: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

计谋:

认真分析句子内容,琢磨结构特点

(四)对联撰写

例8:

上联: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

计谋:

增强诗文积存(背诵+明白得+运用);读记名言警语

(五)对联赏析

下面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副对联,你能从语言、内容、哲理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副对联的妙处吗?

青海:

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计谋:

提高鉴赏能力(内容、情感、哲理、语言)

 

随堂练习:

1、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

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写出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古。

赞颂的是(),相关的成语是()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相关诗句是()

2、物理课上,教师为了生动形象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进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进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进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进程,温度不变

3、上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4、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可是失散,请你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从头变得完整。

1)人梯巧搭登攀路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

【模拟试题】(答题时刻:

30分钟)

1、看了《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

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别离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镇江市中考题)

《西游记》:

《水浒》:

2、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有良心,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一起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想念之情。

请依照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写出或改写平常所积存的名句,对出下联。

(吉林省中考题)

上联:

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

□□□□□□□

3、依照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兰州市中考题)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天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

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4、依照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前贤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一辈子万象的彻悟。

吟诵这些妙语,能够使灵魂得以烛照,使聪慧得以开启。

为此,立志中学初三

(二)班班委会决定弄一次“名言接力赛”。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下联是:

5、【材料3】对联:

(湖北省宜昌市中考题)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