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440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隋朝建立后,都城定在()

A.长安B.洛阳C.江都D.涿郡

2.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

A.重视生产B.政策开明

C.善于用人D.提倡节俭

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现象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己

C.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D.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4.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5.唐朝第二代皇帝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曾向他建议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

A.狄仁杰

B.张九龄

C.长孙无忌

D.魏征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7.赞普是对我国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B.南诏C.靺鞨D.吐蕃

8.我国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汉朝

9.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初北方无隐患B.长城已彻底失去防御功能

C.唐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更融洽

10.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

“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

”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盘庚迁殷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黄巾起义

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2.“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筒车应该是

A.灌溉工具

B.纺织工具

C.交通工具

D.耕作工具

13.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

14.发生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5.唐朝最终被哪一个政权取代

A.黄巢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

B.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

C.郭威建立的后周政权

D.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16.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7.“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杨坚B.李渊C.赵匡胤D.宋真宗

18.宋朝有谚语曰: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19.岳飞在哪一个地方大败金军主力()

A.燕京B.兴庆C.郾城D.临安

20.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

②隋

③唐

④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唐朝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其中《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唐代的阎立本

B.宋代的张择端

C.东晋的顾恺之

D.唐代的吴道子

2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A.北宋、东京

B.南宋、临安

C.北宋、四川

D.南宋、广州

23.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

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资治通鉴》

C.《救风尘》

D.《念奴娇·赤壁怀古》

2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A.苏轼

B.欧阳修

C.陆游

D.李清照

25.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B.书架上放有苏轼的词集

C.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南宋和金议和后《金和南宋对峙形势图》

D.墙上挂着一把宝剑

26.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7.下列政权中,被蒙古灭亡的是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28.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但南宋大臣寇准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

29.唐朝后期爆发了黄巢起义,使唐朝至此灭亡。

()

30.在唐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了。

31.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东京城内的许多娱乐场所叫“勾栏”

32.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33.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

三、填空题

3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提高农作物产量。

35.文成公主和________公主先后嫁到吐蕃,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优好关系。

36.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37.填空题: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38.唐朝著名的诗人很多,其中“诗圣”是________;“诗仙”是________。

四、列举题

39.为中外友好交往或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1)不远万里,六次东渡日本________

(2)西游天竺,求取真经________

(3)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4)史学两司马指的________、________

(5)宋朝豪放派词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40.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谁?

他劝的是哪位皇帝?

(2)图二中的抗金英雄人物是谁?

后来他被哪个奸臣所害?

(3)图三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

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

41.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

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

他被尊称为什么?

(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这个朝代的都城在哪里?

(4)上述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

南宋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到什么时候完成?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两个地方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

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

43.古人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了这条运河?

开凿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

南北端点?

(3)无锡位于运河的哪一段?

(4)大运河的作用是什么?

44.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材料二:

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材料三: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

……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

在会见中,连战表示,现阶段两岸关系来之不易,希望能在新的起点上加以深化。

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央视网2021年2月25日

(1)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名称一个。

(2)元朝时为加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此外还设立过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的?

(3)材料二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

(5)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请说明我国什么时候设立什么机构正式管辖台湾?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重视生产、善于用人、政策开明。

依据题干内容任命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唐太宗善于用人,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故A可能在该剧中出现,不符合题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

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己。

故B可能在该剧中出现,不符合题意;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C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符合题意;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故D可能在该剧中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识记唐太宗的政策和措施,认识建立唐朝的是李渊。

4.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确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C符合题意。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只是选拨官吏由看重门第到看重学识的转变,故AB不符合题意。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是完善选举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准确掌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确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一基本知识。

5.D

【详解】

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当时,有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叫魏征,他前后进谏200多次,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所以答案选D

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