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4128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文档格式.docx

2.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

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

(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potential):

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

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

浓度差和电位差。

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

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

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unit):

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

(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

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pacemaker):

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3.心房钠尿肽: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排钠作用;

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1.潮气量(tidalvolume):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正常成人约400~600ml。

2.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3.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4.胸膜腔负压: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习惯上称胸膜腔负压。

5.血氧饱和度:

Hb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

100%。

6.肺泡无效腔:

生理无效腔: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

(进入肺泡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7.血氧含量:

100ml血液实际携带的量,主要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还有极小量溶解的氧。

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值为190ml/L,静脉血氧含量正常值为140ml/L。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氧含量。

1.蠕动:

2.集团运动:

结肠运动的一种。

是在结肠袋消失后产生的强烈的蠕动运动。

可把结肠内容物向直肠推进。

这种运动每天仅发生几次,通常在进餐或早晨起床时出现。

当结肠内容被集团运动推至直肠时,即有大便感。

3.容受性舒张(Receptiverelaxation):

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

(容受性舒张的生理意义在于适应大量食物的暂时储存,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从而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

1.食物的氧热价:

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氧热价。

2.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作用):

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叫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3.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

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4.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

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5.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

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6.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effect):

是指动物摄食过程中的代谢产热增加的现象,它包括所有与营养代谢有关的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转换和生长等过程。

1.肾单位:

肾单位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管-球反馈:

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3.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

4.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5.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正常约为19%

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7.重吸收: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

8.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分泌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9.肾糖阈: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10.低渗尿:

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

表示尿被稀释

11.高渗尿:

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

12.渗透性利尿: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13.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14.水利尿:

一次大量饮水1000ml以上,会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15.清除率:

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16.滤过平衡(filtrationequilibrium):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液体量逐渐减少,故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逐渐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逐渐降低。

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没有滤过液再生成(滤过即停止),称达到了滤过平衡。

1.感受器(sensoryreceptor):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3.编码作用:

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ofreceptor):

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5.视敏度:

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

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6.近点:

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7.远点:

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8.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9.近视:

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产生视物模糊。

需戴凹透镜纠正。

10.(生理)盲点:

在中央凹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直径约1.5mm),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知,故称之为盲点。

11.暗适应(darkadaptation):

当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室,最初几乎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叫暗适应。

12.明适应:

人从暗处来到强光下,最初感到强光耀眼,不能视物,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叫明适应。

13.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14.听阈:

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来说,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15.最大可听阈(maximalauditorythreshold):

当声波的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时,听觉的感受也相应增强,但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起的将不单是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该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16.气传导:

气传导主要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3块听小骨和卵圆窗膜传入内耳;

同时,鼓膜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

正常听觉的产生主要通过气传导来实现。

17.感觉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