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403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docx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

《乡土中国》费孝通——读书笔记摘抄

《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

1.从土里长出过光辉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2.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3.耕种活动既不向分工专业方向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在一起的需要了

4.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5.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6.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原则

《文字下乡》

1.教授们的孩子并不见得一定是遗传上有什么特别善于识字的能力,显而易见的却是有着易于识字的环境

2.文字本身比较易于走样,所以需要文法和艺术来否定和限制词,字之间的意思

3.因此在每个特殊团体的中,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4.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社会共同的经验积累,也就是文化

5.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6.只有在轶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

7.乡土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差序格局》

1.这里所谓的“私”的问题却是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6.礼治是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无讼》

1.每个人知礼是社会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

2.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3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

《无为政治》

1.权力是冲突持续的过程,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被支配的一方已经认了输,屈服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

2.干涉别人一方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干涉一方面来说是义务

3.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持续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长老统治》

1.强制发生了权力

2.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

3.我们不承认未成年人有意志,也就说明了他们并没有进入同意秩序的事实

4.教化的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冶出合于在一定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

5.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

“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6.教化权力——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域》

1.血缘:

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2.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3.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4.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5.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6.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7.商业买卖和契约的完成依靠冷静的考虑,不是情感,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名实的分离》

1.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2.环境变动的速率和领导阶层适应变动的速率配得上才不致发生流血的革命

3.在思想争斗中,主要的是阵线,反对变成了对垒

4.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和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从欲望到需要》

1.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

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2.乡土社会环境不很变,因之文化变迁的速率也很慢,人们有时间可以从容地做盲目的实验,错误所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

3.时势权力是从知识中获得的,乡土社会靠的是经验,他们不比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

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论绅士》

1.在专制体制下,人民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2.中国传统的官吏并不想改革社会制度,因为他们一旦把皇权的威胁消除了,或推远了,他们就不能靠这种制度得到经济的特权

《论“知识阶级”》

1.知者并不是指聪明人,智力高的人,或是见闻极广的人,而是指明白道理的人,道理就是规范

2.自然知识治于人,规范知识治人

3.规范知识——①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 ②了解传统的知识,指导着“在下者”怎样应付环境

4.有资格读书的必须有闲暇,只有地主们有闲暇,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

5.社会上不同的阶级因为他们不同的地位,需要和能力吸收了不同性质的知识,而使上述两种知识分离在两种人里面

6.传统社会里的知识阶级是一个没有技术知识的阶级,他们在文字上费工夫,在艺技上求表现,但是和技术无光,中国文字是最不适宜于表达技术知识的文字

7.文化的传播是收到社会结构的限制的

8.现代的只是积极有了不加以实用的技术知识,但是没有适合于现在社会的规范知识

9.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否还有前途,要看他们是否能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使自然知识,技术知识,规范知识能总合成一体,而把他们所有的知识和技术用来服务人民,使知识不成为一个社会阶级的独占品,也就是说打破这知识成为阶级的旧形态

《论师儒》

1.道统并不是实际政治的主流,而是由士大夫阶层所维护的政治规范体系

2.在西洋政治意识中,权力不从天上来就得从人间来,人间即是民间

3.事归正统,而理则归道统

4.政统和道统,一是主动,一是被动;站在被动的地位才会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舍是有权的,行藏是无权的

5.素王的后裔是师儒

6.只要在一个世界上,道统和政统实际上是无法各行其是的

7.在到了道统被压迫得没有翻身的时候,这个天却被请出来干涉人事了

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

9.灾异成了改统的根据,但没有改变皇权的性质

10.士大夫既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他们降而为官僚,更降而为文饰天下太平的司仪喝彩之流。

他们并不是积极想夺取政权为己用的革命者,而是以屈服于政权以谋取自己安全和分润一些“皇恩”的帮闲和帮凶而已,在政治命运上说,他们很早就是个失败者了

《农村土地权的外流》

1.可是在学术工作上想贪图方便,时常要吃亏的

2.我国的传统市镇,它不是工业中心,而是一辈官僚,地主的集合所,和农村货物的交易场

3.靠近都市的农村,凡有传统手工业的,抵挡不住现代工业的竞争,容易发生金融竭蹶

《土地继承和农场的分碎》

1.不要说这样的小农场上机器用不得,连最简单的技术改良都无从着手

2.靠了单系继承农场少了一个被分割离散的机会,若是我们想要免除农场因人口压力而分碎,就得把继承土地的权利交给特定的少数人

《农田的经营和所有》

1.话是合法的,可是合法的并不一定能做得通

2.耕者有其田——变相提倡小农制的政策

3.分散所有和集合经营是可以并行推进的

《抗战和农村劳动力》

1.在一个佃农充斥的农村中,决不能储藏着没有加以利用的劳力

2.有田的人的劳力在战前并没有充分利用在农业里,他们是农村中储藏着的劳动力

3.内地多山的自然环境,缓冲了农村中劳力缺乏的可能性

《农民的离地》

1.技术未改,劳力减少,结果却发生了所谓的“熟荒”——不是可耕之地荒废了,就是因为劳力不足,农作物流于粗放。

农田产量,下降不已

2.要农民离地,必须在农业的生产要素中,加以重新的配合——以资本来代替劳力

3.以资本代替劳力,最重要的方式是“农业现代化”

《我们要的是人口还是人力》

1.生育孩子可以说是“人力的再生产”,从整个社会着眼,生育便是人力的储蓄

2.节约储蓄延迟的是我们的消费,人力储蓄延迟我们的生产

3.若使已生的孩子能有充分的机会来长大为有用的人,婴儿的保育,产妇的看护,营养的改良,教育的推广,均得尽力去办

4.现在要解决的是人手问题,不是人口问题

《生活到反抗》

1.生活费用——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一定时间内,为谋生活上的消费所支出货币的总数

2.生活程度是根据生活费用用物价指数修正之后的数目

3.养童养媳是有代价的,就是媳妇没有女家的保障,地位跌落,儿子没有舅舅,社会上丧失了不少方便

4.社会舆论所以能发生制裁的效力是靠了被制裁者的“羞恶之心”

5.社会上资源有限,若让每个人不择手段地争取享受,一定会使一部分人的享受压迫下去

6.没有羞恶观念的人,是个不受舆论制裁的人,没有正当的生活标准的社会,是一个在解体,在崩溃中的社会

7.无论相差的基础是什么,只要社会上共同接受这相差的基础,这种社会结构总是能维持下去,若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于通行的“正当"标准的基础发生了怀疑,不再给传统的荣辱观念所支配时,这社会就会发生革命,在反抗时,他们以前认为“已足”的生活程度为“不足”了,只有在这时候“衣食足”才提到了荣辱之外,不再受传统的社会标准所控制

8.反抗线的划定并不在绝对的生活程度而是在相对的生活程度,换而言之,是一个分配形态中所发生不平等的事实,即是“不患贫而患不均”

9.荣辱不分,衣食足的标准是不能定的,这里是社会组织崩溃的起点,是我们亟宜自问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增加生产与土地利用》

1.林肯解放了他们奴隶的名义,棉花田却还不曾宽恕他们奴隶的实质

2.中国农业的出路不是在使一担谷子的地面出两担谷,而是使一块地的地面出几块钱

3.粮食问题的解决使在囤积的绝迹,洋米的来源的开辟和运输机构的调整

《货币在农村中》

1.权利与义务的相互抵消既有习俗的保证,不需要不不清算,节节记账,在这里货币没有了活动的余地

《农村游资的吸收》

1.中国的农民使素来在勤俭两字中训导出来的,而且经验告诉他厄运使随时会光临,所以积蓄一些生命的保障金是他们认为和吃饭一样必要的

2.入藏和储蓄的区别告诉我们节约而不储蓄是件有害于国家经济的举动

《清理农家债务》

1.资本应是可以再生产的实物

2.金融并不直接创造新资本,同样地也并不直接创造新的货物来供消费之用。

可是金融的力量,在另一方面,却是足以改变物资的分配形态

3.货币贬值给予农民以清理债务的千载一时之良机

4.农贷的钱不一定全部用在生产上面,一转手便很容易就成剥削那些需要用钱而又不能直接得到农贷的贫农的本钱

《论贫农购赎耕地》

1.借钱盘田,愈盘愈穷

2.有土地权是工作机会的保障,可是足以保障工作机会的却不止土地权一种

3.这种通过降低自己的工资来减轻生产成本的的做法,可以说是以生活程度来争取耕种边际的办法

4.用饥饿来换取地主的身份,在我看来未免太不合算

5.工业建设一定要有个相配合的农业革命,那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解放一部分农业里的人到工业里去

《举办春耕劳力贷款》

1.农贷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增加农村货币的流通额,而是一种从富农手上的货币用低利转入贫农手上的办法

2.农贷实际上实在加紧动员农村劳力,增加生产;降低农民的闲暇,添增他们的收入

《中国乡村工业》

1.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民是可以单靠农业而生活的了

2.农夫和工人不分的情形,是自给经济的特色。

中国并不是没有工业,只是工业太分散,每个农民多少同时是个工人

3.乡村中永有这种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要拖住大批的人口,一方面又不能在农业里利用他们所有的劳力,一方面又不能以农业里的收入来养活他们

4.动力的改变,产生了都市,集中了劳力,把工业和农业的地缘拆散,工业脱离了乡村独立了起来

5.把工业集中到了国外,或外资统治下的“孤岛”上,是剥夺我们广大民众的生活凭借

6.作坊里生产工具的所有权,不使它集中在少数有资本的人手里,而分散到所有参加生产的农民手上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1.大体上说,人类行为是被团体文化所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