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3318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18、感染阶段均为丝状蚴的寄生虫是钩虫、丝虫。

19、以蚊为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有丝虫病、疟疾。

20、病毒的主要成分由核酸和蛋白质2种化学物质构成。

21、衣原体在其繁殖发育的周期内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

22、HIV最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途径,感染的主要细胞是CD4+T细胞。

23、大肠埃希菌可引起的疾病包括肠道感染和肠外感染两种。

24、葡萄球菌引起人类多种疾患,可分为化脓性感染和中毒性疾病两大类型。

25、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除核质外,还有质粒DNA和转位因子。

26、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型。

27、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有掠夺营养、机械损伤、毒性作用和超敏反应。

28、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二个方面。

29、抗链“O”试验的原理是半定量中和实验,可辅助诊断风湿热。

30、SARS的中文全称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其病原体是SARS病毒。

31、皮肤癣症的病原体是皮肤癣真菌,培养此病原体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培养基。

32、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的疾病包括侵袭性疾病、毒素性疾病二类。

33、疱疹病毒的感染类型主要有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

34、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抗生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35、中间宿主是幼虫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6、可引起自体外感染的医学蠕虫有蛲虫、猪带绦虫。

37、人可成为猪带绦虫、疟原虫中间宿主。

38.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部分构成。

39.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和菌丝两种结构组成。

40.牛奶培养基中,可发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产气荚膜梭菌,结核杆菌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抗酸染色。

41.可引发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是麻疹病毒;

可引起大叶性肺炎的是肺炎链球菌。

42.葡萄球菌引起人类多种疾患,可分为侵袭性和毒素性两大类型。

43.病毒的衣壳,对称方式有20面体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和复合对称型。

44.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型。

45.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有掠夺营养、机械损伤、毒性作用和超敏反应。

46.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

47.经革兰氏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细菌是G+菌,被染成红色的是G-菌。

48.结核杆菌通常用抗酸染色,会被染成红色。

4.多细胞真菌基本上都是由孢子和菌丝两大基本结构组成。

49.HIV中文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导致疾病的中文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0.细菌毒力包括侵袭力、毒素两个方面。

5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库蚊,汉坦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鼠。

52.中间宿主是幼虫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名词解释

L型细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受到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障碍,失去细胞壁的细菌易裂解死亡。

当有些细胞壁缺陷菌在高渗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时,由于细胞壁缺损不能维持其固有形态,而呈现大小不等的圆球形、长丝状或多形态性。

称为L型细菌。

2、败血症

答:

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力因子所引起的全身性严重中毒的症状。

3、机会感染

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如离开了原来的寄居部位,进入身体的其它部位;

或当组织抵抗力降低或有损伤时侵入机体,也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或机会感染。

4、伴随免疫(概念、举例)

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此免疫力逐渐消失。

如血吸虫。

5、无菌操作(概念、举例)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

如外科手术,细菌接种等。

6、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液,并且在其中大量增值,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7、支原体(概念、举例)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独立生长繁殖的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对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

(1’)

8、内基小体(概念,临床意义)

狂犬病毒有嗜神经细胞性,易在其中大量增殖,可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染色、圆形或椭圆形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具有辅助诊断狂犬病的价值。

9、热原质(概念,来源)

许多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种物质,极微量即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是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即内毒素。

少数革兰阳性菌能合成致热性多糖。

10、垂直感染(概念、举例)

许多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分娩产道等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方式。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11、终宿主(概念、举例)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门静脉系统中,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2、灭菌(概念、举例)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如高压蒸汽灭菌法、焚烧。

13、菌血症(概念、举例)

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引起轻微症状。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14、干扰现象(概念)

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15、感染(概念,类型)

病原生物体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化过程,称感染。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二种。

16.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在血流中繁殖,播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7.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但是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者非病原微生物。

18.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适合,病毒虽然可以进入细胞,但是并不能复制。

这种感染叫做顿挫感染。

19.外斐氏反应:

利用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用于辅助诊断立克次体所致疾病。

 

20.灭菌(概念,举例):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霉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例如对手术器械的高压蒸汽灭菌。

21.卡介苗(概念,用途):

抗原性保留,但是毒力极度降低,故而对人类无致病力的结核杆菌减毒株,用于预防结核。

22.伴随免疫(概念、举例)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此免疫力逐渐消失。

23.抗原性转变: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基因重组,造成抗原发生大幅度变异,常常导致新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出现。

并引发流感大范围流行。

简答题

1、简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坚韧度肽聚糖层厚度磷壁酸外膜层医学意义

G+菌较坚韧较厚(可达50层)有无对青霉素、溶

菌酶敏感

G—菌较疏松较薄(仅1~2层)无有对上述药物不

敏感

2、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意义以及4种具体方式。

答:

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使得细菌产生遗传性变异,获得新性状。

4种方式如下:

转化:

受体菌直接摄取游离DNA片段。

接合:

遗传物质通过性菌毛发生传递。

转导:

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

溶原性转换:

温和噬菌体的部分遗传物质直接与细菌DNA发生整合。

3、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多种致病物质:

包括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血毒素、M蛋白;

以及三种侵袭性酶即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引起的疾病有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三类。

4、简述HIV的传染源,靶细胞,传播途径。

HIV的传染源为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

靶细胞主要为CD4+T细胞。

传播途经:

1)主要是通过同性和异性间的性行为。

2)输血、输血制品、针刺、注射、静脉毒瘾患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等途经。

3)母婴垂直感染:

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感染。

5、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

三型流感病毒中,最易发生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的物质基础是HA、NA。

两者可同时变异,也可单独变异。

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是:

1、抗原性漂移——小变异引起小流行:

由于病毒基因自发的点突变引起的变异或人群免疫免疫力选择所造成,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仅引起流感的中小流行。

2、抗原性转变——大变异引起大流行:

由于基因发生重新排列引起的变异,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产生新的亚型。

由于人群原有免疫力不起作用,即缺乏对新亚型的免疫力,往往引起流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6、列表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和存在部位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

稳定性60~80℃,30min被破坏160℃,2h被破坏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毒害效应,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弱,甲醛液处理不能脱毒形成类毒素

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7、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它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致病?

机会致病菌来源于人体皮肤和粘膜寄居的正常菌群。

其主要特点有:

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新的机会致病菌不断出现。

其致病的特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