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321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docx

七下文言文练习整理解答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资料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

①外兄:

表兄。

②句读:

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

的标点。

③南英辈:

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④经生举业之富:

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取而疾走()

(4)与南央辈以时文名天下()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借旁近与之

(2)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4•原文语句填空。

(3分)

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乙文中陈际泰

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5.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

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

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

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

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永乃发愤读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5.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

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3分)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①,六姑之声缓以苍②,四姑之声娇以婉③,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④。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

【注释】①清以越:

轻亮而高扬。

②缓以苍:

缓慢而苍老。

③娇以婉:

娇柔而和婉。

④了了可辨:

明白清晰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4分)

⑴会宾客大宴会()⑵不能名其一处()

⑶反身入室()⑷以售其术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2)此即所谓口技

4.原文语句填空。

(2分)

(1)指出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

(2)乙文中女子表演口技有何目的?

5.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刻画口技表演者起什么作用?

请从乙文中找出具有同样作用的一句话并写在下面。

(4分)

四、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帝俊①赐羿彤弓素矰②,以扶下国③,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稀、修蛇④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稀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注释]

yeyd亚余):

怪兽名,形状似龙

①帝俊:

神话中的天帝,名俊。

②矰(z*g):

—种系着细丝的短箭。

③下国:

人间诸国。

此从上天而言,故称“下”④猰貐(首,或谓似狸,善跑,叫声似婴儿啼哭,吃人。

凿齿:

怪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

九婴:

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害人。

大风:

即风伯,一种极凶猛的大鸟,飞过后能坏人房屋,被视为风神。

封稀(xi希):

大野猪。

脩蛇:

长长的大莽蛇。

脩,同“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2.

(2)北饮大泽(

(1)与日逐走()

3.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未至,道渴而死。

(2)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弃其杖

(2)杀九婴于凶水之上

5.甲文中的夸父和乙文中的后羿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性格上有何相同之处?

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乙】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①拓木:

拓树,桑树的一种②乌:

乌鸦③其鸣自詨:

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触不周之山()

(2)天倾西北()

(3)其状如乌()

(4)溺而不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怒而触不周之山

学而不思则罔

B.其上多拓木

其如土石何

C.东流注于.河

皆朝于齐

D.炎帝之少女

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天柱折,地维绝。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地不满东南

(2)女娃游于东海

5.结合甲乙两文划横线的句子,思考并归纳古代神话小说的某些写作特点。

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

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

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

牧童;竖,童仆②跑:

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划分句子的停顿(两处)(2分)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甲、乙两文同样写狼,同样都采用了和描写方法,

但是写作角度却有所不同,甲文主要表现狼的,

乙文则通过描写大狼的行为体现了它。

(4分)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一、1.(4分)通“攀”,牵,引

(2)相当,相称(3)跑(4)闻名,出名

2.(4分)

(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

(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

3.(2分)

(1)借旁近/与之

(2)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4.(3分)泯然众人矣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亦可)

5.示例:

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