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214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Word下载.docx

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

用当时安徽省、市领导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日晒下的冰棒,越化越少,快剩下一根木棍了。

海尔集团恰在这紧要关头,以其十分雄厚的力量,于1997年12月31日将黄山电子公司整体兼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安徽、山东、合肥、青岛两省市上下都极为关注,大家拭目以待,其成败扣人心弦!

10多年,海尔集团共兼并了18个企业,这些企业被集团领导形象地比喻成“休克鱼”,认为:

“吃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企业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10个月间海尔的管理模式同化着“黄山“,以海尔的无形资产盘活原黄山电视机厂的有形资产,迅速开展了市场、产品、人员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使企业日清日高,很快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合肥市领导对处境尴尬的黄山电视机厂: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黄山电视机厂的前身——合肥无线电二厂曾有一个短暂辉煌的历史。

但是,据透露,由于无线电二厂并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很快又由辉煌走向没落,由于没有合理地利用积累的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搞了一些毫不相关的矿泉水、房地产等项目,还去南方开公司,加上长虹、康佳等降价攻势,很快资不抵债。

原“黄山电子”董事长尹书堂说:

“即使到了1994年,1995年,安徽各大商场也只卖几个牌子的国产电视机,我们还是老大,长虹、康佳卖不过黄山。

等到1996年价格战之后,‘哗啦’一下各种牌子电视都拥进来了,黄山牌电视机被挤到了农村市场。

我们也知道要搞大屏幕,但没钱了。

早在1993年合肥无线电二厂逐渐陷入困境之时,政府部门感到二厂的领导经营乏术,遂委任当时红红火火的荣事达实施当时流行的“委托经营”。

荣事达的负责人一来就发现无线电二厂管理混乱,许多私人借了钱根本就不报账,于是首先就是开始搞审计,结果发现企业亏了近3亿元,于是提出破产计划。

但由于当时没有破产政策,这个计划遂被改良为“三分天下”的方案,搞股份制。

无线电二厂的存量资产作价入股占三分之一;

荣事达入股三分之一;

另外三分之一将荣事达49%的股份卖给日本三洋得700万美元入股。

但是,这个现在看起来合理而又有创意的想法被束之高阁了。

因为有职工抗议,荣事达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又怎能来管理我们国营单位呢?

1996年10月18日,合肥市无线电二厂破产,与此同时剥离出净资产成立了黄山电子有限公司。

两亿多元的债务随着二厂破产消解于无形之中,金蝉脱壳的“黄山电子”巧妙地摆脱了债务锁链。

有人称之为“切掉烂肉剩下瘦肉”,而后来的两件事使这块“瘦肉”几乎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唐僧肉”。

尹书堂说:

“我们投资1千多万元做了两件事——盖了一栋新大楼和引进一条大屏幕生产线。

我当时动了脑子,采取招标方式,全国20多家企业争着搞这条线,我们就挑价格低、质量好的,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很有水平,长虹,康佳都对这条线感兴趣。

”眼看着八个月“唐僧肉”变质了,新的债务又产生了。

海尔于去年9月5日宣布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但建在杭州的海尔生产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规模,而此时,“黄山”的市场一日日萎缩。

有的大商场一天只能卖出一台。

合肥市政府决定把黄山“嫁”给海尔,希望以海尔的实力盘活这个“死而不僵”的企业。

“嫁妆”煞是诱人——“黄山”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全部无偿奉送。

合肥领导思路非常领先,合肥市副市长车俊说:

“我们把这种模式叫‘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职工安置,就可以这样搞——不分行业,不分行政管辖和所有制。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合肥海尔员工思想变化过程便经历了一场“文化革命”的风波。

合肥海尔人的转轨易轨和接轨

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海尔人与习惯躺在计划经济温床上的黄山人,起初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大差别,两种意识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因为原“黄山”职工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吃惯了“大锅饭”,对海尔先进的管理体制一时还适应不了,还想躺在国有企业的温床上舒舒服服地当“主人”,不能正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

其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冲突:

海尔兼并黄山以后,首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目标是将产品合格率控制在100%标准。

有很多质量控制指标极尽苛刻,令一贯沿袭以前质量标准的黄山人接受不了。

如关于质量老化的话题就产生过争议。

按照海尔的质量标准是产品100%进行老化试验,而刚进入海尔的合肥海尔人则认为没有必要这么认真。

2)供应上的分歧:

海尔的原则是对所有元器件的供应进行公开竞标,选择质优价廉的合作伙伴,黄山人的标准则是在几个关系户中选择供应。

3)工人收入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个别员工认为加入海尔就要增加收入,而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海尔人则认为应全力以赴进行市场开拓,将个人收入放在第二位。

再加上海尔彩电产品市场看好,内部管理力度加大,对市场认识不清的合肥海尔员工思想内部矛盾也在加剧。

个别人与海尔的严格管理格格不入,对海尔的文化观极不适应,以往账目上存在一些问题,担心海尔的管理会触动他,使他不能再“混”下去了,所以他们跳出来,借机煽动群众,最终导致了“六.二“事件的发生。

1998年6月2日上午,合肥海尔劳人处下发了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通知规定除技术人员签订五年期合同外,其余人员一律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

这使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过来的部分员工不理解,认为一年后公司就不要自己了。

加上少数人恶意煽动、散布谣言,使不少员工不理解产生不满情绪,跟着起哄,最后发展成为聚众闹事、上街游行,整个工厂生产停顿,歪风盛行,“打、砸”事件不时发生。

表面上看是签订劳动合同引发了这次事件,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新旧观念、新旧体制激烈碰撞的必然结果。

要求与市政府对等谈判,以下答应条件就不复工相要挟。

一时间,全厂弄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在整个事件中,以孙群利为首的领导班子是团结的,指挥是得力的。

孙群利部长回到合肥的当天晚上就连夜召开了党员、班组长以上干部会议,要求党员和干部要坚定立场,稳定人心。

此外,孙部长、徐部长还一个分厂地去发表演说,澄清事实。

他们无私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在场的员工,不少人的眼圈都红了。

特别是本部梁海山本部长,喻予达副本部长亲自到合肥,对形势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梁部长、喻部长执行集团的指示,做出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让步的决策。

经与合肥市政府交涉,并取得了合肥市政府的支持,并对本次事件进行了明确表态:

1)6月2日的上街行为是严重错误的。

合肥海尔少数员工上街,中断了交通,严重影响了省市领导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事先不申报、不打招呼、突然上街是违法的。

2)6月3日、4日、5日,少数人殴打、谩骂、围攻合肥海尔领导和干部的恶劣行为,严重影响了生产、工作秩序,是法制所不允许的。

3)对个别殴打公司领导和干部的恶劣行为,要依法处理。

4)现在身份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国营企业能发出工资的不多。

现在我们的思想观念要转变,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下,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国有企业都已倒闭,以后的企业,谁有能力谁就发展,谁就有前途,关键是靠自己。

前5个月合肥海尔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海尔的管理是正确的、先进的。

没有严格的管理,企业是无法走向正轨的。

合肥海尔的迅速发展,为合肥市企业改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的方向是对的。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海尔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已上升到全国第八位,员工工资、医疗费、养老保险金和福利都能得到保障,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目前,海尔彩电市场销路很好,我们要珍惜,齐心协力抓这个机会。

5)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大家不理解,然而这在海尔企业和改革企业是非常正常的。

6)合肥海尔的管理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强,不能弱。

在这种思路下,本部领导、孙群利部长带领公司领导班子做出重大决策:

为使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决定全厂停产三天,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讨论。

通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员工思想真正有了转变,员工们真情地说:

“孙总不能走,海尔人不能走,海尔管理不能走。

”同时,绝大多数员工都表明了复工的决心。

这样一来,极个别人就彻底孤立了,企业又获得了应有的生机。

6月8日,公司一切工作恢复了正常。

目前,合肥海尔加快了技术革新的步伐,分别与菲力普、三洋、大宇及德国METZ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建立了技术联盟与合作,又新建了三条国内一流的大屏幕生产线,为实现模块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合肥海尔员工干劲十足,准备为今年40万台,明年100万台的目标而大干一场。

为有源头活水来

张瑞敏总裁的“源头论”:

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条大河,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

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合肥海尔员工的活力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短短一年来,创造出异乎寻常的佳绩。

(1)产品开发,10个月等于25年

以前黄山电子的产品开发存在着“三低”、“三慢”。

“三低”:

1.产品合格率低;

2.开箱合格率低;

3.产品档次低。

“三慢”:

1.新产品开发速度慢;

2.售后服务慢,不能及时为用户解决问题;

3.市场反应慢,市场意识淡薄。

而海尔彩电运用了“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最好”的技术理念,在科技投入方面准确把握了“六高”原则:

即高起点切入、高科技含量、高品位设计、高质量性能、高速度开发、高投入产出。

1998年2月26日,海尔彩电与菲力普集团签订菲力普联盟。

1998年4月25日,海尔彩电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998年7月,海尔彩电同德国METZ公司合作成立“二十一世纪海尔数字技术开发中心”。

1998年7月,中国第一台全媒体全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