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0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PLAN使用技巧总结.docx

EPLAN使用技巧总结

EPLAN使用技巧总结

Ø新建项目,选择项目模板,一般选择IEC模板。

设置项目名称、项目文件创建时间、保存位置和创建者,可输入创建者姓名。

⏹接下来设置一些项目属性,比如公司名称……

Ø项目结构的设置需要认真考虑,因为项目结构决定了整套图纸的结构布局,对以后的页排序和中断点走向等都有影响。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结构设置:

Ø页结构:

默认页结构是“高层代号和位置代号”,如下图示例,这种页结构是三层树状结构。

高层代号是第一层,位置代号是第二层,页名是底层。

优点是可以按照位置代号进行页归类,使编辑和查找指定位置代号的页比较简单。

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页名的排序是按照位置代号来排,而且不同位置代号下的页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可以出现相同的页名。

这种页结构比较适合用于模块化设计的项目,把设备拆分成若干功能部分来单独设计,自成体系。

但是对于我们目前的设计习惯来说是不太协调的,特别是打印的时候会使得页码排序很零乱。

因此不建议使用这种页结构来做项目设计。

在使用这种页结构进行打印时,要想按页码顺序打印,需要在页导航器中的列表内把要打印的页按页名进行排序,也可以用手动排序(如下图)。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另外一种页结构“高层代号和描述的位置代号”。

如下图示例,这种页结构的特点比较符合我们一直以来习惯使用的页码排序结构。

只有两层结构:

高层代号和页名。

虽然在树状目录里没有显示位置代号,但是每一页都是可以设置位置代号的(如下图所示)。

Ø在使用“高层代号和描述的位置代号”页结构时,为了能够方便的查看每一页的位置代号等信息,请使用新修改的图框,图框中将包含高层代号和位置代号,便于阅读。

大家会发现给项目或页设置图框后原来图框中放置的图片没有了,其实是因为每个项目会建立自己的项目数据和文件夹,项目中使用到的内容都会存储在项目文件夹内。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新图框后,因为图框中的图片文件没有拷贝到项目中,所以看不到图片。

这时我们只需要把图片文件拷贝到项目文件夹中的“Images”文件夹中就OK了。

Ø中断点结构

中断点在原理图设计中起到电位传递的功能,经常会用到。

中断点的结构设置和页结构设置相似,默认设置都是“高层代号和位置代号”。

这种设置的中断点在中断点的位置代号和页所在位置相同时不会显示位置代号,否则会显示位置代号(如下图所示)。

虽然显示的中断点名称不一样,但是两个中断点事实上是配对的,这就破坏了原理图的美观和统一,给阅读和识别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修改中断点的结构设置,改为“高层代号”。

修改后的中断点结构使得在同一个高层代号下的所有同名的中断点都属于同一个中断点,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的中断点往往会关联项目中的很多页码,不管是前面的页码还是后面的页码,比如控制电源和24V电源。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我的建议是在中断点的名称中加入位置信息(注意不是位置代号),这样一来中断点的去向和所属位置就能清楚了。

(如下图所示)

中断点的属性中有个“序号”的属性,序号决定中断点排序的顺序。

由EPLAN自动分配,但也可在此框中进行修改。

标准序号是100,即只能根据页、行和列进行排序。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中断点的排序不按照页、行和列的规则进行排序,那么我们需要手动去修改需要配对的中断点的序号值,比如在1~10页中都用到了同一个中断点,默认情况下EPLAN会按照页码大小来自动配对,现在我们需要把第3页的中断点设置成第一个中断点,那么可以把它的序号设置成99或任何比100小的数。

这样一来,第一页的中断点将会和第三页的中断点配对。

这种用法给某些特殊的中断点带来了方便,但是也很容易出错,需要大家掌握中断点的排序规则,这样才能使用好中断点,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带来方便。

有时我们设计的图纸中有一小部分的中断点使用量很多,既有关于柜子内部线路的,也有关于柜子外部线路的。

在设计原理图时,往往柜子内部和柜子外部的原理图在页码上又是互相掺杂在一起,很难把中断点区分开来,比如24V+,0V等中断点。

碰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我采用的办法是柜内起始中断点的序号设置为1,柜外起始中断点的序号为默认值100。

比如24V+信号,柜子内部也有很多设备需要接线,比如中间继电器等。

从24V开关电源出来接到柜内设备的起始中断点的序号设置为1,在原理图中柜子内部接线用到的中断点都设置成1,除非需要特殊配对的中断点才需要修改为1前后的数值。

关联到柜子外部接线的中断点序号设置成100,主要连接的都是些接线端子,供柜子外部设备使用。

采用这种使用方法一定要特别注意,不管是柜内还是柜外,中断点都必须完全配对,即中断点的数量必须是偶数,否则低序号中断点的最后一个会与高序号的第一个中断点配对,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Ø一页图纸的元器件中元件编号的前导数字相同,如果需要修改这个前导数字,则可以选中所有前导数字相同的元器件,然后点击右键中的属性,进入“完整设备标识符”中把前导数字修改即可。

(如下图所示)

如果在同一页中需要修改元件标识符的元件只是那个元件标识符所标识的元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且这个功能是主功能,其他功能模块不在这一页图纸中。

那么我们不只是需要修改主功能的元件标识符,同时我们也希望其他页码上的辅助功能也能同时修改。

这时我们的操作步骤需要变化一下,在选中所以需要修改标识符的元件后点击右键选择的不是“属性”,而是“属性(全局的)”,其他操作一样。

全局属性,顾名思义,就是整个项目中同一个元件的共同属性。

只要修改了项目中一个全局属性,跟这个元器件相同标识符的所有功能模块的相同属性会同时被修改。

这是把双刃剑,使用时一定要小心,要注意什么时候该启用全局属性,否则可能会把你不希望修改的地方也自动修改了。

启用全局属性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选项”菜单中选中“属性(全局的)”,选中后打开的任何属性都是全局的,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Ø元件编号和连接代号等还可以通过查找替换的方法来修改。

这种方法能够修改的范围比较大,可以通过选定项目在项目内搜索需要修改的目标或者通过选定某些页来搜索目标,使用起来比较灵活。

首先点击菜单中的查找项打开查找窗口,然后设置一些查找项,点击查找。

查找完毕时会出现查找结果窗口,显示查找到的内容。

这时,可以进行排序,然后选择需要修改的目标进行修改。

修改可以通过修改属性内容或通过替换进行。

替换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替换查找到的目标属性的部分数据,比如元件标识符的前导数字和标识字母、连接代号中的页码等,都可以进行部分替换,很方便。

使用查找后一定记住在查找结果窗口中右键点击删除所有记录,否则下次查找的结果中将包含之前已经查找到的目标。

Ø路径中触点映像的位置默认位置可能不一定适合我们所使用的图框,经常需要手动移动它。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路径中触点映像在放置时自动放置到我们需要的高度呢?

答案是通过在页导航器中点击项目或页的属性,修改其中的“触点映像间距(路径中)”的数值。

可以试着修改数值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Ø在原理图绘制初始一般会用到电位连接点或电位定义点用于定义电位。

除了定义电位,我们还可以使用它的其他一些属性和功能来为我们服务。

比如给每个电位定义颜色,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在原理图中看出每条线的电位类型,在放置连接代号时也能够清楚的知道导线应该使用什么颜色。

例如三相电源L1、L2、L3,我们可以分别定义其颜色为黄、绿、红,如下图所示

定义颜色后的原理图效果如图所示

电位在原理图中还有个重要的作用——电位跟踪,电位跟踪能够让我们看到电位的传递情况,便于发现电路连接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设备都是传递电位的,比如端子、开关按钮、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

电位终止于用电设备,比如指示灯、电机、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等。

每个设备的电位传递信息都可以在设备的属性中查看和修改。

在某些时候我们不需要电位传递或者需要添加电位传递时就要修改设备连接点的电位传递属性。

比如380V/220V变压器的输出端有一个端子要通过接地端子接地作为零线,在绘制原理图时我们要在变压器输出端零线上放置N电位定义点,并设置淡蓝色作为N的颜色。

但是我们又把零线接了地,颜色为黄绿色。

这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零线的颜色变成了黄绿色,即地线的颜色。

这是因为接地端子把地线的电位传递到了零线。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案是修改端子的电位传递属性,把本来传递电位的属性改成不传递电位,这样就能够保证端子两端的电位颜色不一样了。

在其他设备上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实现。

如上图所示,零线颜色为淡蓝色,接地端子的接地线为黄绿色,互不想干。

至于中间出现的那小段黄色线是因为使用了局部端子照成的显示问题,不影响电路原理的正确性。

在设计原理图时要注意两个以上电位互联时的情况,比如在设计星三角启动时,星形启动需要用一个接触器把电机的三相短接,这时,接触器不只是把电机相线短接,同时也把三相交流电位给短接了。

刷新原理图以后会发现,原理黄绿红三相线变成了只有一种颜色。

原因就在于接触器的三个触点起到的电位传递作用使三相的电位相等了。

在以后的设计中会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需要大家留心注意和分析,相信在不断的碰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大家学到更多东西,设计的图纸质量也能不断提高。

Ø连接代号的放置有标准可循,横向导线的连接代号放置于导线上方,竖向导线的连接代号放置于导线的左方。

如下图所示

连接代号的放置要唯一,不要重复。

比如在使用中断点中断后的两段线路中,原理上是一条线路,只需要放置一个连接代号即可。

但是为了查看原理图的方便,经常看到有人在两边的中断点线路中都放置了连接代号,这样就照成了连接代号重复,在生成的配线图中会出线重复的接线信息。

在检查连接代号中接线信息正确性时,可以按“U”键打开隐藏元素,方便我们查看连接信息而不必要去点击属性。

如下图

Ø母线连接点的使用,默认的母线连接点是只有一个连接点的,在原理图中使用不是很方便,经常需要使用假线连接来表达连接信息。

使用假线的做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表达作用,但是对于原理图设计我认为不太可取,特别是假线多了以后,再修改图纸的时候假线不会自动删除或连接,只能依靠人为的进行修改,这就埋下了错误的隐患。

因此,希望大家在使用母线连接点时能够多使用具有两个连接点的母线连接点,如图所示

两个连接点的母线连接点的只需要在原来母线连接点的属性中修改两个地方即可实现。

如下图

Ø下面我们来说说关于部件库的一些问题。

如上图所示,部件库左边为树状目录结构,右边为属性页。

在常规选项中大家需要注意几点:

1.部件编号在整个部件库中是唯一的,同一部件号不能重复使用;2.部件编号、ERP编号、类型编号、订货编号在使用翻译功能时是无法翻译的,只有如名称1、名称2、名称3等描述性文本属性才能够翻译。

在安装数据选项中,只需要设置主功能的安装尺寸就可以了,辅助功能在安装板布局里面图形设置成隐藏,尺寸不重要。

“安装面”属性:

在需要安装在面板的设备的主功能中设置安装面为“(控制面板)盖”,在辅助功能中设置为“未定义”。

安装面属性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做铭牌报表时用做过滤条件。

图形宏也只需要给需要显示的主功能设置就可以了。

例如一个设备只有一个功能组件,那么它就是主功能了,安装尺寸应该要有(不是所有设备的尺寸都能够在资料上查得到),这样就能够确定它在安装板布局图中的大小。

如果设备是放置于面板上的,那么它就会有铭牌信息。

如果这个设备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部件,那么只有主功能的安装面属性设置为“(控制面板)盖”,所以铭牌信息应该设置在主功能上。

生成铭牌报表时使用安装面=(控制面板)盖过滤一下就可以得到面板上的铭牌信息。

多触点开关按钮就属于这种情况,把按钮分成几个部分:

按钮头、带触点的按钮座、辅助触点。

在这些部分中,按钮头作为主功能,按钮座和辅助触点都是辅助功能。

在功能模板选项中,技术参数可以设置一些描述部件规格指标的数据,比如变频器的参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