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观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的责权主体
三、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全面发展尊重个性
2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3 认识学生,尊重学生
4 关爱包容,悦纳学生。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作用:
灵魂与统帅。
智育:
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发展智力。
前提和支持
体育:
发展学生的体力。
基础作用。
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动力
劳动技术教育:
综合其他四育
教师观
一、教师的任务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要教好书,即搞好教学3做好思想品德教育4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5关心学生的生活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付出,还有脑力付出,是复杂的脑力付出。
复杂性体现在:
首先,教育目的全面性。
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
(2)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影响据有滞后性。
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5)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和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三爱两人一终身)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二)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知识;
专业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对学生分析指导的能力
(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
(5)组织管理能力
(6)较高的教育机智
(7)自我反思能力
(8)教育科研能力
(四)身心素养
1.心理素养: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全的人格
2.身体素养
新课改
一、简述现代学生观(已考)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到乐观估计学生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二、简述现代教师观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
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
社区型开放教师
三、教学行为转变:
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
2.教学关系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强调合作
四、简述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
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
五、简述现代教学观(已考)人生教程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
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三维目标观,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综合课程观:
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内容联系观: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学习方式观: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发展评价观: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校本发展观: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七、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评价的根本目的:
在于促进发展。
2.评价功能: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评价观念: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综合化
5.评价方式:
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6.评价主体:
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确立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有效形式
(3)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两圈一亩地)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基础,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据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1)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二、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里素养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背(背过)
(1)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
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
(3)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五、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小学生提出要求并即使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
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调节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已考)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三、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学小要衔接,义务要延长,普通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 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