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3《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1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3《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3《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1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⑴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⑵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⑵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
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
念和原理。
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
、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
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情景设计:
回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观察图2-17(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反应)
(讲述)50年前,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精美浮雕花纹还清晰可见,而现在却大多是模糊不清,部分已成光板…造成这些灾难的元凶是什么呢?
为什么几百年腐蚀很慢,而近几十年腐蚀却变快了呢?
这就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
引导发现
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
回忆与联系举出实例,如:
爆炸、钢铁的生锈、食物变质、溶洞的形成……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生活与化学知识的距离。
提出新的概念
【讨论】在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呢?
1、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学生通过概念的对比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
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学总结
2、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1、表达式:
v(B)=△c(B)/t
2、单位:
mol/(L•s)或mol/(L•min)
学生阅读课本P47至P48,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
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巩固概念
催化剂
【习题】在N2+3H2NH3反应中,自开始至2秒,氨的浓度由0变为0.6mol/L,则以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
一般为正值。
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提出研究题目
组织探究学习活动
【设问】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反应的速率呢?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复习提问】金属钠与镁分别和水反应,哪个反应进行得快?
【演示补充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将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片装于2支试管中,同时分别加入2ml2mol/L的盐酸。
反应条件
镁条
铝片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得出结论
1、内因:
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活动1:
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演示。
归纳总结:
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并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大胆推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因素可能有哪些,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刚才的推测是否正确。
通过四个实
收集信息
在两支试管中,装入2~3mL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
待有气泡出现时,将一支试管放入5℃的冷水中,另一支放入40℃的热水中。
热水中
常温
冷水中
【实验2-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生实验探究活动2: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对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此环节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实验2-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3支度管中各装入2~3mL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
加入MnO2
加入FeCl3
不加其它试剂
学生实验探究活动3:
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补充实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两支放有相同镁带的试管里,分别加入适量的1mol/L盐酸和0.1mol/L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1mol/L盐酸
0.1mol/L盐酸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催化剂的影响
〔3〕浓度的影响
学生实验探究活动4:
学生归纳总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快。
实际应用
【思考与交流】
1、人们为什么用电冰箱储藏食物?
2、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
药品研细,并混合后再进行反应。
原因是什么?
3、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通常把要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
4、稀硫酸
和锌粒的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会减少(锌粒有剩余)。
当我们重新加入稀硫酸时又会产生较多量的气体,为什么呢?
5、为什么用棕色试剂瓶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不但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的影响,还受到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控制反应条件,提高那些对人类有利的反应速率,降低那些对人类不利的反应速率。
知识巩固
【课堂练习】
1、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用此反应物来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4mol·
(L·
s)-1B、0.3mol·
s)-1
C、0.2mol·
s)-1D、0.1mol·
2、对于反应NO2(气)+SO2(气)==NO(气)+SO3(气)+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能
改变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减小压强会降低反应速率
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4、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
对此反
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B.使一种反应物过量能提高反应的速率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请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讨论,后经教师点评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这一环节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
(1)通过练习强化两个知识点,进一步达到学习目,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点评、归纳、纠正错误,揭示解题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教学
过程
概括完善体系
【课堂小结】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等条件对化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