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单元评估检测九人教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单元评估检测九人教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单元评估检测九人教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养素和植
物生长素
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影响
B.叶对根的形成提供了所必需的因子
C.在没有叶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素阻止根的形成
D.从外部提供植物生长素是植物形成的必需条件
3.(2013·
汾阳模拟)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
A.第3年 捕捞量为(K/2-O)
B.第4年 捕捞量为(n-K/2)
C.第5年 捕捞量为(m-n)
D.第6年 捕捞量为(K-m)
4.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
C.要合理地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
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
5.如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B段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6.(2013·
皖南模拟)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年
1
2
3
4
5
7
8
鼠种群
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X种群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在第4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
C.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
D.鼠和X种群为捕食关系,如果鼠种群发生鼠疫大量死亡,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7.(16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原因是
。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 ,主要原因是
和 。
8.(14分)如图是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 的增长;
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 有限,曲线呈现出 增长;
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 。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
点。
(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
。
(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9.(16分)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能体现出群落空间特征中的 ;
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2)池塘周围有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甲/乙),结果如下表。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来年将获得的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种植比率
-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
0.37
1.45
2.06
8.08
a.甲将乙排挤掉b.乙将甲排挤掉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d.不能确定
(3)该兴趣小组对该池塘内的青鱼数量进行调查,在该池塘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篓。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
捕获鱼总条数
青 鱼
第一次捕捉
86(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99
84(其中4条有标记)
①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时,对标记物有何要求?
。
②该池塘内青鱼数目大约有 条。
(4)如该兴趣小组想在该区域调查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应如何处理?
。
10.(18分)(能力挑战题)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
“酸生长”学说认为: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
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不同pH的系列缓冲液、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
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 (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才能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
。
实验中使用带盖的小瓶的目的是
。
(2)酸性物质作用于 (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从而促进了植物细胞伸长生长。
(3)为了确定实验中pH大致范围,需要做预实验,结果如上面右图所示,请问:
纵坐标的含义应是 ;
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大致范围为 (ppm)。
(4)正式实验中,请作如下分析:
①如果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 组实验。
(溶液浓度梯度差为1ppm)
②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
。
④预期结果: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废弃鱼塘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因此,演替先后顺序为:
丁→甲→丙→乙;
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复杂,因此顺序为:
丁<
甲<
丙<
乙。
2.【解析】选B。
只用植物生长素处理无叶的插条,不能生根,用营养素和植物生长素共同处理能生根,说明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有影响;
都用植物生长素处理,无叶的插条不能生根,有叶的插条能生根,说明叶对根的形成提供了所必需的因子;
由表格分析知,在没有叶的条件下,根不能形成,不是植物生长素阻止根的形成,而是缺少营养素;
植物自身能产生生长素,表中也没有显示没有外部提供植物生长素植物就不能形成。
3.【解析】选B。
根据图示曲线,为了充分利用草鱼资源,理论上捕捞的时间应在鱼量大于K/2后捕捞,如果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捕捞后鱼量应维持在K/2。
若在第4年捕捞,每年捕捞量为(n-K/2);
若在第5年捕捞,每年捕捞量为
;
若在第6年捕捞,每年捕捞量为K/6。
4.【解析】选B。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S”型曲线及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由图可知,B点前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逐渐增大,B点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逐渐减小,到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是零,所以该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因此该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
在B点增长速率最大,合理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此点;
在D点增长速率为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易错提醒】由于不能准确识图和正确判断K/2和K值所对应的点,从而误选选项D。
5.【解析】选D。
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生长素对Ⅰ、Ⅲ、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6.【解析】选D。
在该调查时间内,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S”型;
在第4年X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鼠和X种群为捕食关系,当鼠种群大量死亡后,X种群由于食物缺乏,数量会大幅度下降。
7.【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
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为最大值,而在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则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2,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当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时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在大于t1时为捕捞的最佳时期。
答案:
(1)S N/2 增长型
(2)大于t1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不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方法技巧】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1)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
(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4)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
8.【解析】
(1)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中,由于食物、空间等都很充足,所以短时间内呈“J”型增长,但随着种群个体数的增加,环境阻力增大,所以又呈“S”型增长,最后会处于一个动态的波动状态。
(2)“S”型曲线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种群数量在最大容纳量上下波动。
(3)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与当地物种在资源和空间上发生冲突,也可能对当地物种影响不大。
各种情况都应考虑全面。
(4)只要是既对人类有利又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都可作为答案。
(1)“J”型(或指数) 资源和空间
“S”型(或对数) 波动
(2)b
(3)有多种可能,答出一种即可,如:
与其他生物竞争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
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升高;
对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影响不大,因而基本不影响其他生物的K值
(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9.【解析】
(1)在调查区域内,即水平范围内生物分布有一定差异,所以能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水体中不同鱼类的食物分布决定鱼类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层现象。
(2)当种植比率为0.25时,种子收获比率为0.37,大于0.25,说明甲、乙之间的竞争占优势的是甲,这样连续种植10年,甲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导致乙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所以最可能出现的是甲排挤掉乙。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