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38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下载.docx

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小放牛郎,一步步地走向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这其中的原因必定有其本身所固有的能力以及天赋,还包括当时的时局。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成就帝业的?

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又是如何巩固帝业的?

二、新课讲授

(一)明朝的建立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开始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材料二 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洪涝成灾,元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却又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第66页,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2.教师讲解:

朱元璋出身贫寒,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

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

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最终统一全国。

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灭元标志

明朝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府(南京)

攻占元大都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教师讲解:

朱元璋亲历过元帝国的灭亡过程,他充分意识到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皇权集中的重要性。

同时,他认为元朝灭亡原因之一,是朝臣的权力过大,君主不能专政;

灭亡原因之二,是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使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告诫子孙: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材料二 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材料三

阅读课本第67—68页,归纳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

师生归纳:

措施

影响

中央

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分散行省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分封,巩固皇室

军事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分散了兵权,使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监察

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加强了君主专制

请同学归纳明朝加强皇权带来的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师生探究:

明朝地方和中央机构的改革带来的利弊?

利:

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弊:

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于问责,同时,皇帝事必躬亲,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

4.材料展示:

材料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朱元璋

阅读课本第68页《相关史事》,如何解决朱元璋的烦恼呢?

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

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材料一 所谓八股文,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考生作弊手段。

明朝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这样的考试能选拔出怎样的人才?

用表格归纳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原因:

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都出自“四书”“五经”,因为考试内容的固定,所以很多考生选择作弊。

人才:

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

学生归纳:

表现

考试范围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

解答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答题格式

八股文

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师生探究:

你同意材料二中顾炎武对于八股文的看法吗?

为什么?

观点:

同意。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明朝实行八股取士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它是为了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但它使科举制度失去了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

它禁锢人们的思想,带来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比焚书坑儒更加恶劣。

3.师生归纳:

科举制的发展。

时期

人物

相关史实

隋朝

隋炀帝

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唐朝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八股取士,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四)经济的发展

材料展示:

材料一 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

材料二

阅读课本第69页,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归纳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北京、南京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

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明朝统治。

同时,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朝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

但是厂卫制度、八股取士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