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 专题二 古今异义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 专题二 古今异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 专题二 古今异义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例句中“去”,指离开;
今天意思正好相反,说去某地,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
例句中的“归”,古义是女子出嫁,今义指“返回、归还”。
(4)感情色彩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例句中的“卑鄙”一词,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5)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足”改称“脚”,“甘”改称“甜”,“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寡”改称“少”等。
(6)单音词变双音词。
现代汉语里的少量复音词,在古汉语里要分开来解释,解释时还要将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如“可以”,现代汉语为复音词,意思是表许可、赞同,但在古汉语里,应将“可”和“以”分开来解释,“可”解释为“可以”,“以”解释为“用来”。
“则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了”一句中的“可以”即是。
(7)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
“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8)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当然,我们在了解古今异义现象时,还要注意两点:
古义一般都是以具体的语境为基础;
今义以常用义为准。
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有:
1.稍逊风骚
古义:
文学才华。
今义:
指妇女举止轻佻。
风骚
2.有布衣毕昇
平民。
布做成的衣服。
布衣
3.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
总称。
交通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孩子。
男子的配偶。
妻子
5.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出路的境地。
绝境
6.无论魏晋
不用说。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无论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满(指数目)。
不足
8.亲戚畔之
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
专指族外亲属。
亲戚
9.卒中往往语
到处。
常存在、常发生。
往往
10.可以已大风
可以用来。
能够或许可。
可以
11.越明年
第二年。
今年的下一年。
明年
12.烈士暮年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烈士
13.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牲畜。
为正义目的舍弃生命。
牺牲
14.痛恨于桓灵
痛心和遗憾。
深切憎恨。
痛恨
15.先帝不以臣卑鄙
低微而鄙俗。
(言语、行动)恶劣。
卑鄙
16.小大之狱
案件。
监狱。
狱
1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
指里面或中心。
中间
18.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到……去。
去
19.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是死。
等待死亡。
等死
20.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感谢。
谢
21.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粗俗、低下。
鄙
22.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水。
菜汤、米汤。
汤
23.几欲先走
跑。
步行。
走
24.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生病。
病
命题规律
《课标》要求初中生应掌握古今异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因此,古今异义现象是初中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等。
备考策略
1.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特点及规律。
2.积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并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阅读训练
训练54
识虎·
观虎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儿游。
看道边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很多小孩子一起玩。
看见路边
李树多子折枝③诸儿
的李子树上长满了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大家争
竞④走⑤取之,惟⑥戎不动。
人问之,
着跑过去采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
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
上前采,他回答说:
“树在路边而长满果实,这李子一定
苦李。
”取之,信然。
是苦的。
”采来一吃,果然是这样。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包着(一说断掉)老虎的爪子和
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
牙齿举行人虎搏斗表演,任凭百姓观看。
王戎当时七岁,
亦往看。
虎承间⑦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
也去看。
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
者无不避易颠仆⑧,戎湛然⑨
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
王戎却平平静静,
不动,了无惧色。
一动不动,一点儿也不害怕。
【词句注释】
①尝:
曾经。
②诸:
众。
③折枝:
压断枝条。
④竞:
争着。
⑤走:
⑥惟:
只。
⑦承间:
趁机。
⑧避易颠仆:
惊慌逃躲,摔倒伏地。
⑨湛然:
安详沉静地。
阅读感悟:
这两篇短文分别赞扬了王戎的早慧和胆识。
幼年时就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简单,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面对老虎,别人惊慌逃避,王戎却一点惧色都没有,足见其胆量之大。
1.下列句中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与诸小儿游(品尝)
B.诸儿竞走取之(竞赛)
C.纵百姓观之(观望)
D.了无惧色(全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树在道旁而多子虎承间攀栏而吼
B.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
相与步于中庭
C.亦往看不亦说乎
D.了无惧色小时了了
3.下列各项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A.诸儿竞走取之B.取之,信然
C.大道之行也D.箬篷覆之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1)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5.
(1)王戎根据什么判断李子是苦的?
(2)从当时情景看,为什么听到老虎吼,王戎并不害怕呢?
6.读完这则故事,你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
训练55
佝偻承蜩
仲尼①适②楚,出③于林中,见佝偻④者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
承蜩⑤犹掇⑥之也。
在捕蝉,好像拾取东西一样容易。
仲尼曰:
“子巧乎!
有道⑦邪?
”
孔子说:
“您真是手巧啊!
有什么窍门吗?
曰:
“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⑧丸,
老人说:
“我有窍门。
花五六个月时间练习在竿头累
二而不坠,则失者则失之锱铢⑨;
累三
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样失手的时候就很少;
放三
而不坠,则失者⑩十一,累
个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叠
五而不坠,犹掇之
五个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
也。
吾处身11也,若橛株枸12;
吾执13臂也,若
易了。
我站在那里,就好像木桩;
我用手执竿,就好像
槁14木之枝。
虽15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
枯树的干枝。
虽然面对广阔天地,万物纷繁,我却只专
蜩翼之知16。
吾不反不侧17,不以万物易蜩
注蝉的翅膀。
我不左顾右盼,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
之翼18,何为而不得?
蝉翼的注意力,这样怎能捉不到蝉呢?
孔子顾19谓弟子曰:
“’用志20不分,乃凝于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
“‘用心不分散,就能聚精会
神21,’其佝楼丈人之谓乎?
神。
’这句话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选自《庄子·
达生》)
①仲尼:
孔子的字。
②适:
③出:
经过,取道。
④佝偻(ɡōuló
u):
驼背。
⑤承蜩:
取蝉,捕蝉。
蜩,蝉。
⑥掇:
(duō)拾取。
⑦道:
门道,窍门。
⑧累丸:
把小球叠加在竿子的上头。
⑨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⑩失者:
没有被粘住而飞掉的蝉。
11处身:
安置身体。
12若橛株枸:
如同树桩一样。
13执:
举。
14槁(ɡǎo):
枯干。
15虽:
即使。
16唯蜩翼之知:
唯知蜩翼,意思是心目中只知有蝉的翅膀。
17不反不侧:
身体丝毫不动。
18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意思是不因外界的万物转移对蝉翼的注意。
19顾:
回头。
20志:
注意力。
21凝于神:
聚精会神。
22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其,语气副词,丈人,古代对老人的尊称。
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的捕蝉老人的形象。
他用心专一,认真实践,苦练基本功,因而获得了娴熟的技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我们今天求学不正需要这样“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精神吗?
这实际上是一种可贵的敬业精神。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