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报告Word下载.docx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报告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校级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
在平时的工作中,领导小组成员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
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
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迸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完善各项制度,为课改提供保障
在制度方面,我校重新修定了《张山初中绩效考核办法》,对课改中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激励机制,使一批教学有特色、有功底、善钻研、勤进取的符合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学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报实销;
鼓励教师购买相关参考资料,由经教导处登记予以报销等。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新课程改革,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也缺不了社会、家长等外在配合力量。
为让社会了解、关心新课程实施改革工作,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做法、汇报新课程的进展情况等。
并采取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见,同时进行相应的整改。
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
每学期初,安排教师参加市、县的各级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让教师开阔更大的眼界。
同时,教导处专门设计了“张山初中外出培训(学习)登记表”,要求每次学习都能及时的登记、反思,并面向全体教师汇报培训心得体会。
其次,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推广成功做法。
(三)依托教研组,狠抓校本教研,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经验,我校在县教研室的倡导下,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期“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1、加强教研组建设。
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
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
研,即专题定向研讨;
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
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
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
大家在教研活动上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与思考之中,一种真诚交流、探讨的氛围正在日益浓厚。
教师在相互间不断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
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
同行认真倾听教师的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
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校级研讨课,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
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四)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争取形成学校特色
每学期,我们都能按照上级课程计划精神,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尤其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均能得以保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课程改革实验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一门必修课,为使她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我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拟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课改的主要成效
(一)可喜的变化
1、更新了教师课堂教学观念
(1)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因素的培养。
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知识核心”观念,树立了“创新精神核心”的观念,在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其支撑他的独特人格。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出了十几年,但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
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
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3)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
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
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
而通过改革,我们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学生所拥有的潜能,建立起了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采取了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共同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我校在课改中的重点。
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班级小组文化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研究,我校以“导学案”为主的小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采用导学案教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前我们教学总是习惯性的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的像放录音一样播放一遍,让学生听明白,做好课堂笔记,然后利用早自习晚自习反复记忆练习,不是死记硬背就是题海战术,到头来老师学生苦不堪言,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高分学生。
进入新的课改,要求老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做到让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课前教师认真准备导学案,进行再次备课,学案中有学生预习内容,有合作学习的目标,有独立检测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实,没有空闲,既增加课堂的密度,又提高课堂的效率。
各种练习当堂完成,当堂订正,既减轻了学生大量抄写的负担,又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同时,教师创设的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培养了良好思维品质。
5、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面对新课改,教师的热情空前高涨,普遍感到要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感到相关知识的储备量不足。
学习、研究的氛围较浓,他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乐于探究,敢于创新。
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评比、比赛活动,如周玉龙、黄仕俊、韦建军等老师先后在全县的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
三、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
但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还是比较慢,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还是用老的一套或者凭经验进行教学。
2、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起步较慢。
3、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不是以你学校素质教育搞的怎样,新课程改革怎样来评价,他们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再加上中考、综合评估等因素,我们教师们还是被分数所困扰,课改的深入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
4、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还不够,部分教师还是“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去教”。
关注学生不够,游离在学生之外,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的启发不到位,教学实施不到位;
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仍有待提高。
5、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较散,学生在学习以“感性”思考较多,“理性”思考较少,遇到稍难的问题退缩的较多,不利于中等学习水平以下学生的发展。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
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
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